APP下载

张晋藩先生的人才培养观

2020-03-11李曙光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20年1期
关键词:研究生院做学问英才

李曙光

张晋藩先生不仅是著名的法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特别是法律教育家。张先生的法律人才培养观,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点,英才观。1983年在法大建研究生院之初,先生就强调研究生院要培养英才。英才观的第一要义是选才面要宽,先生强调要引天下英才而聚之,传统的研究生培养很多学生来自于本校,但从法大开始,聚集各校法学英才。先生的英才观,特别强调要生源一流,进而培养卓越的法律人才。先生英才观的核心是认为办学办教育就是要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先生说的英才,指的是治国安邦的人才。英才的观念体现在英才不仅是一个专业领域的人才,还应该是一个有国家社会责任担当的人才。如先生强调对法制史博士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提供有益的、科学的、历史的借鉴。“这是学法制史的目的,史学的作用是观照当下。”先生英才观还反映在他对学生人品的要求非常高,强调要立德树人,培养人才首重立德。所以我想先生的英才观,是他的人才选拔观和人才培养的方向观。

第二点,开眼观。张先生强调要建立一个法律人才完整的培养专业体系,强调超前的学科人才培养,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培养。他最早在研究生院建立了很多专业,除了传统的法制史、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这样一些专业之外,特别提出来要搞法社会学,环保法。先生的开眼观还表现在,人才培养注重请一流师资,不同风格的老师来给学生授课,兼容并蓄。当时震动国内法学界的就是法大研究生院的导师组制,先生延聘了北京乃至国内最好的法学教授组成法大的研究生导师组,负责授课与指导研究生。另外,先生特别强调理论和实务相结合,请了很多实务界老师来学校授課并做兼职导师。先生还特别注重社会实践与调研,让每一个学生,到全国各地进行调查研究,回来都要写一篇报告。我本人得益于先生的开眼教育观,人才培养观,跳出法律史学科搞现代部门法的研究。开阔的学术面,这对我们后面做学问做事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点,韧性观。先生强调培养学生做学问要有韧劲,要滴水穿石,绳锯木断,强调锲而不舍。先生不仅这样说,还身体力行这样做,率先垂范,行为师表。他每天早上五点起来写东西,我们学生现在真的比不上。我们感觉先生一生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对于学生的要求,他自己就在践行。

我读书那个时候特别偏好看先生的论文,除了早期宪法史的论文外,我喜欢看先生有关清代法律史方面的论文,其中有一篇论文,我觉得先生写的特别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就是《〈红楼梦〉所反映的清朝诉讼制度》。那时候红学是显学,大家都从《红楼梦》中看阶级斗争、家族百相、世态人情,先生则独辟蹊径,研究里面“葫芦僧判葫芦案”“薛蟠打死冯公子”“凤姐打点都察院”等,我印象特别深,这篇文章是先生在五七干校期间就酝酿已久的,说明先生学术的韧性。

先生还有一句名言,就是做学术靠两条:不自满,不偷懒。“苦恋文字虽云苦,书没深山有余名”,强调做学问要业精于勤,板凳一坐10年冷,积学待用,厚积薄发,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我从先生的论文里就可以看到先生这样一种人才培养的理念,也是今天我们研究生院继续指导整个研究生培养,特别是法律研究生人才培养重要的传统。

英才观、开眼观、韧性观,仅仅是先生教育思想的一部分,有许多思想还值得我们去继续学习总结。但是,重要的是,先生的人才培养观,以及许多教育思想已经成为中国政法大学学术文化遗产与精神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继续影响法大,影响法大的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影响法大的双一流大学建设。这些人才培养观与教育思想对法大成为一所声誉卓著的大学,富有指导意义和永久价值。

猜你喜欢

研究生院做学问英才
永川:“逐浪奔永”汇聚八方英才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教师是做学问的
日本师范研究生院入学定员充足率下降16.9%
日语中ハ行辅音的历史变化
日语中ハ行辅音的历史变化
EmploymentAgeDiscriminationonWomen
胡亚楠、张国英作品选
木牌指路
做学问像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