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半农小说著译学术年谱(1913—1920)

2020-03-11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刘半农中华小说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刘半农(1891.5—1934.7),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号曲庵,笔名寒星、范奴冬,堂号灵霞馆、桐花芝豆堂等,江苏省江阴县(今张家港市)西横街人。民国初年“新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小说翻译家和语言学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著译颇丰,名噪一时。从1913年到1917年,刘半农创作的小说最多发表在中华书局创办的《中华小说界》上。其中,发表小说最多的年份是1915年。刘半农发表创作小说20余种,共计27篇[1]。据刘永文编撰《民国小说数目》显示,刘半农在《新闻报》上发表创作的小说有7篇[2]。这样,刘半农发表创作的小说,总计34篇。刘半农的小说翻译略晚于其小说创作。刘半农发表翻译小说17种,共计45篇[3]。就题材而言,社会小说包括警世小说、哲理小说、刺世小说、家庭小说、少年小说、历史小说等①见郭长海《刘半农前期研究》(团结出版社2014年版)中的《外国小说的翻译》一文。。总体看来,社会小说最有价值,侦探小说次之。从1916年开始,刘半农翻译小说的语言由文言转向白话,即通俗的语言。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 癸丑)二十三岁

八月,在《小说月报》第四卷第四号上,发表小说《假发》。这是目前已知的刘半农发表的第二篇小说,以一段自己亲身的经历写成的小说。署名半侬。

十月十三日,在《时事新报·杂俎》上,发表百字小说《秋声》。内容为揭露张勋镇压二次革命、荼毒地方的罪行。文末附“案语”三则。署名半侬。事实上,全文只有98个字。特录如下:

净月当空,一缕秋光透林梢而出。

金陵城内满张禁止淫劫之谕:

“天乎!……”三数同样之尖锐声,出自某破屋,悲惨类鬼号。

门外有一垂辫者蹑足听:

“这儿是窑子,弟兄们,来!”……三数八太爷呼啸至,破扉入。

“姑娘们,别害怕,咱们同你养孩子顽儿……”

呜呼,后事余不忍言[4]。

有三个按语,对小说内容作了具体的补充:其一说,“此老友达君天悲为余言者。……虽仅寥寥数语,而人民悲惨之状况,张兵野蛮之口吻,已历历如画。观此不啻目睹。”此句点明了小说的主题。其二说,“京语称妓院为窑子。今张军竟以此名赐之普通之人家,普通妇女则直呼之为窑姐儿。”可见张军之野蛮,无耻。其三说,“强奸则强奸矣,而必美其名曰‘养孩子’。每日清晨及傍晚时,八太爷必奔走相告曰:‘咱老子今天养了几个孩子’,亦即强奸数次也。呜呼!张军竟以南京为殖民地矣。夫复何言!”[5]

十月,在《小说月报》第四卷第六号上,发表英国警世小说《局骗》。署名半侬。

经徐半梅介绍,入中华书局编辑部工作,编译小说。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 甲寅)二十四岁

三月一日,首次在《中华小说界》第一卷第三期上,发表侦探小说《匕首》。署名半侬。

五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一卷第五期上,发表翻译滑稽小说《黑行囊》。署名半侬。

五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一卷第五期上,发表法国滑稽小说《我将死矣》。

六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一卷第六期上,发表翻译第一篇小说《顽童日记》(滑稽小说)。无作者名,也无国籍。署名半侬。此后,所译作品呈上升趋势,数量上超过了创作,共50余篇。所译作品的国家,除英国外,涵盖法国、德国、丹麦、美国、丹麦、葡萄牙、希腊,甚至还有从英文转译的日本小说。若以内容分类,则可涵盖当时流行的各种小说样式,诸如社会小说、侦探小说、爱情小说、历史小说、滑稽小说、政治小说、外交小说、实业小说、哲理小说等。

六月,《礼拜六》周刊创刊。王钝根担任编辑。

七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一卷第七期上,发表翻译滑稽小说《洋迷小影》,这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名作,今译为《皇帝之新衣》。署名半侬。在小说前,有一段译者的前言。录如下:“是篇为丹麦物语大家安德生氏原著,名曰《皇帝之新衣》。陈义甚高,措辞诙诡。今兼安氏原文,及日人剧本之意,参以我国习俗,为洋迷痛下针砭。但求不失其真,非敢以推陈出新自诩也。”这是安徒生的名字第一次在中国出现。

八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一卷第八期上,署名半侬,发表滑稽小说《财奴小影》。发表翻译社会小说《伦敦之质肆》,并在文末留下《译后记》。摘录如下:“译者曰:余观今日社会,心最毒,手最辣。而貌最倨者,官吏而外,厥维质伙。曩曾于《演说报》著论痛斥之,观者颇为动容。今读迭氏之文,虽仅寥寥五百余言,已将质伙之丑态描摹尽致,写来不著形迹,其妙处全在字句之外。若非名笔,曷以臻此。然质者,以物质钱,且给以厚利,非向人乞助者可比。设肆者将本博利,藉质者之利以为生,乃完全营业性质,非慈善事业可比。……呜呼!自有金钱,而世界之人品,遂日以堕落。故欲求真平等,真道德发现,非先废金钱不可。”

九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一卷第九期上,发表笔记小说《美洲风俗趣谈》。署名半侬。

十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一卷第十期上,发表哀情小说《默然》。无作者名,也无国籍。署名半侬。

十一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一卷第十一期上,发表翻译醒世小说《咏而归》。无作者名,也无国籍。署名半侬。

九至十二月,在《中华教育界》第三卷第九百一十二期上,发表翻译教育小说《翡翠光明》(与畹滋合译),无作者名,也无国籍。

十一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一卷第十一期上;第一卷第十二期上,发表翻译哀情小说《此何故耶》(续)。署名半侬。刘半农译毕此篇小说,留下了《译余赘言》。录如下:“呜呼!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吾谓世之英雄豪杰,举全世而崇拜之者,皆庸人之尤者也。不然,何若辈一出,天下遂多事耶!托氏此篇其殆有刍狗万物之思想,蕴蓄于脑而不能自已,乃借儿女之口吻,发为搔首问天之辞。托氏作此,托氏之目光四射矣。”

十二月五日,首次在《礼拜六》第二十七期上,发表翻译实业小说《橡皮傀儡》。署名半侬。

十二月十三日,在《新闻报·快活林》上,发表滑稽短篇小说《还债》。无作者名,也无国籍。

十二月十九日,在《礼拜六》第二十九期上,发表翻译实业小说《奉赠一圆》。署名半侬。

一九一五年(民国三年 乙卯)二十五岁

一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一期上,发表言情小说《未完工》。署名半侬。无作者名,也无国籍。

一月二日,在《礼拜六》第三十一期上,发表翻译实业小说《疗妒》,译《大陆报》。无作者名,也无国籍。署名半侬。

一月,《中华学生界》月刊创刊。在第一卷第一期(创刊号)上,发表翻译英国短篇小说《终身恨事》。署名半侬。在结尾处,刘半农补述,权作译者附志。录如下:“是篇得诸英伦道学推广会所刊之《星期学生小说丛编》中,族著者为一女士,不属姓氏。序文言、女士为写实派小说家。展诵一过,见其描摹学生心理处,无不丝丝入扣。洵不可多得之作也。”①见刘半农《终身恨事》,载《中华学生界》第1卷第1期,1915年1月。

一月,《中华妇女界》月刊创刊。在第一卷第一期(创刊号)上,发表家庭小说《忏吻》。无作者名,也无国籍。署名半侬。

二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二期上,发表滑稽小说《福尔摩斯大失败1-3案》。

二月六日,在《礼拜六》第三十六期上,发表翻译滑稽小说《哲学家》。署名半侬。

二月二十七日,在《礼拜六》第三十九期上,发表翻译实业小说《幸运之怪物》。署名半侬。

三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三期上,发表滑稽小说《影》。署名半侬。

三月二十五日,在《中华妇女界》第一卷第三期上,发表爱国小说《南山情碣》。无作者名,也无国籍。

三至五月,在《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三、四、五期上,发表翻译家庭小说《帐中说法》。署名瓣秾。

四月一日,在《小说海》第一卷第四期上,发表翻译小说《八月十二》。署名半侬。

五月一日,署名半侬,在《小说海》第一卷第五期上,发表翻译法国小说《卑田院客》;在《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五期上,发表翻译侦探小说《烛影当窗》。

五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五期上,发表翻译哀情小说《悯彼孤子》(从日本著名作家德富芦花转译)。署名半侬。在小说后面,留下一段文字——《译后记》。录如下:“余不解日文,然尝闻人言,日本小说家思想最高而又善为状物之文者,首推德富芦花氏。氏之杰构,有《不如归》《寄生木》两种,短篇甚少。是篇由西文转译而来,标题为Opoorchildl,译作《悯彼孤子》,似去原义不远。篇中人名、地名译时得卓呆君之助不少,书以志谢。”其实,无论从结构上来看,还是从情节上来看,乃至语言表达上来看,都不能构成小说。只是因为“善为状物之文”,写出了“我”在特殊的环境中的思想变化和心理特征,细腻而又真实。

五月,翻译中篇外交小说《欧陆纵横秘史》,在中华书局出版。

五月,在《中华妇女界》第一卷第五期上,发表历史小说《大将军华盛顿轶闻》。

六月一日,在《中华学生界》第一卷第六期上,发表翻译法国伦理小说《一小时之自由》。在《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六期上,发表言情小说《情悟》。无作者名,也无国籍。署名半侬。

七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七期上,发表翻译国事小说《黑肩巾》(卷上)(天游原译,半侬润辞)。发表《杜瑾讷夫之名著》(名家小说)(“Tур г е н е в”,即“Ivan Turgenev”,现译“屠格涅夫”),包括《乞食之兄》《地胡吞我之妻》《可畏哉愚夫》《嫠妇与菜汁》。这是其第一次发表翻译的四篇散文诗。署名半侬。在“译者前言”中,刘半农写道,“诗文小说并见。然小说短篇者绝少,兹于全集中得其四。”此四篇“余所读小说,殆以此为观止,是恶可不译以饷我国之小说家”。翻查当时刘半农使用的英译本,发现其标在“Poems in Prose”分卷中。事实上,在编译时,译者弄错了文类的归属②根据贺麦晓(Michel H ockx)考证,刘半农采用的英译本作者是将俄国作品译入英语世界的译者伽奈特夫人(Constance Garnett,1861-1946)。刘半农受英译本题名“Dream Tales”的影响,将屠格涅夫散文诗理解为“小说”。参见:Ivan Turgenev.Dream Tales and Prose Poems,trans.Constance Garnett.London:William Heinemann,1897;Michel Hockx.Questions of Style:Literary Societies and Literary Journals in Modern China 1911-1937.Leiden: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2003:163.。

七月二十五日,在《中华妇女界》第一卷第七期上,发表俄国伦理小说《孝女救亲记》。无作者名,也无国籍。在小说的后面,写了一段话。录如下:“伦理之学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缺。顾晚近以来,浮滑之子每有粪土之者。……然西人于父子昆弟之道,初不稍让于吾国。往昔而抹杀事理,谓西人不事伦理,得非冤哉。陈生曙峰尽然于此,译是篇,自言旨在即以其道还治其人。余嘉其可以贬薄俗耶,乐为之参订润饰如是。”

七月三十一日,在《礼拜六》第六十一期上,发表滑稽小说《吃河豚》。署名半侬。

八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八期上,发表翻译历史小说《英王查理一世喋血记》。署名半侬。

八月,《小说大观》季刊创刊。包天笑担任编辑。

九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九期上,发表哲理小说《诛心》。无作者名,也无国籍。署名半侬。

九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自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九至十月,在《中华学生界》第一卷第九至十期上,发表翻译少年小说《奴儿脱籍记》。

十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十期上,发表翻译哲理小说《希腊拟曲·盗讧》。署名半侬。在其前语中写道:“去冬十月,本界刊载启明君所译《希腊拟曲》二首,情文双绝,古色灿然,谈者每称为译林珍品,近友人蒋子,远道自美洲录寄希腊珞珞披端遗稿一章……妄译如左,启明见之,得勿嗤为狗尾续貂耶!”对周作人的译文多有称许。同日,在《小说大观》第二集上,发表翻译法国政治小说《玉簪花》。署名半侬。

十一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十一期上,发表翻译社会小说《如是我闻》。署名半侬。

十一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十一期上;二卷十二期续载,发表侦探小说《淡娥》。署名半侬。

十二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十二期上,发表翻译哀情小说《暮寺钟声》。署名半侬。

十二月三十日,在《小说大观》第四集上,发表翻译侦探小说《一身六表之疑案》。署名半侬。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 丙辰)二十六岁

是年春,中华书局同人合译《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毕,负责全书的校阅工作。五月,校毕,并作作者小传及跋。五月,在中华书局出版印行。

一月,在《中华小说界》第三卷第一期上,发表社会小说《我矛我盾》。署名半侬。

一月二十五日,在《中华学生界》第二卷第二期上,发表法国小说《拿破仑之恩人》。无作者名,也无国籍。备注:“这篇小说后面没有评语,所有的道理在小说中表现无遗。关键是,刘半农在选择所译小说时,有所注重,这就是从关爱青年的角度出发,给他们指出前进的道路和奋斗的目标,进行的方法和付出的代价。因此,其翻译小说或创作小说,都是有所为而发,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不是写一些消闲的小说,消磨青年的大好时光。”①见刘半农《拿破仑之恩人》,载《中华学生界》第2卷第2期,1916年1月25日。

一至六月,在《中华小说界》第三卷第一至六期上,发表国事小说《黑肩巾》(卷下),(天游原译,半侬润辞)。

二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三卷第二期上,发表历史小说《拿破仑痩死之翻案》。署名半侬。

二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三卷第三期上,发表哀情小说《呱呱默默》。署名半侬。

二月二十五日,在《中华教育界》第五卷第二期上,发表伦理小说《逐客令》。

三月,在《小说大观》第五集上,发表翻译侦探小说《X与O》(与小青合译)。署名半侬。

四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三卷第四期上,发表翻译滑稽小说《福尔摩斯大失败》(第四案)。署名半侬。

五月一日,署名半侬,在《中华小说界》第三卷第五期上,发表翻译滑稽小说《福尔摩斯大失败》(第五案);在《小说海》第二卷第五期上,发表翻译短篇小说《二十六人》。

五月,在《中华学生界》月刊第二卷第五期上,发表少年小说《立志难》。署名半侬。

六月一日,在《中华小说界》第三卷第六期上,发表社会小说《愚民术》,其中有《国师》《叶仙》。署名半侬。

六月,在《小说大观》第六集上,发表翻译社会小说《塾师》。署名半侬。与以往的做法不同的是,在小说前面,刘半农对其主题作了说明。录如下:“我国旧时书塾之腐败,固已人人引为笑柄。即曾做过猢狲王、坐过冷板凳者,亦于无聊之极,咏为打油诗,自嘲勿讳也。然一读此篇,则欧美古代之学塾,其腐败一何让与我!夫以腐败不让我者,而一转瞬间,其学校制度之完备,以为我国所称誉、所模仿者。何哉?曰:此之谓社会之进步。”

六月,署名半侬,在《小说大观》第六集上,发表翻译宫廷小说《韩卢忆语》,译自英国《吾主安在》;发表翻译侦探小说《铜塔》(与小青合译)。

六月,在《中华妇女界》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翻译哲理小说《安知非福》。无作者名,也无国籍。署名半侬。在文末,刘半农发表关于本文的看法。录如下:“外史氏曰:道尺而魔丈,位高而身危。福即是祸;贫可以励志,贱可以养节。祸即自福。即福,即祸。世间一切事当作如是观。”①见刘半农《安知非福》,载《中华妇女界》第1卷第6期,1916年6月。

七月,在《小说海》第二卷第七号上,发表翻译美国短篇小说《庸人自扰》。署名半侬。无题名,也无作者名。

八月,在《新闻报·快活林》上,发表翻译短篇警世小说《赌孽》(与恺然合译)。

十月,在《小说大观》第七集上,发表翻译社会小说《柳原学校》。署名半侬。发表翻译哀情小说《看护妇》。署名半侬。

十一月一日,在《小说海》第二卷第十一期上,发表翻译短篇小说《丹墀血》(与恺然合译)。无作者名,也无国籍。署名半侬。

十二月一日,在《小说海》第二卷第十二期上,发表翻译侦探小说《日光杀人案》(与舍我合译)。无作者名,也无国籍。署名半侬。

十二月一日,在《小说海》第二卷第十二期上,发表翻译短篇小说《兄弟侦探》(与无为合译)。无作者名,也无国籍。署名半侬。

十二月,在《小说大观》第八集上,发表翻译美国侦探小说《髯侠复仇记》。署名半侬。

十二月六日,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翻译德国警世小说《回音》。在小说的前面,刘半农点评道:“是篇妙处,在问语之末后数字迻译之难。亦即每句末后数字,以中西文法不同,西文一句中之末后数字,决难尽用于中文一句中之末后数字也。吾尝细核原文,知半侬译此煞费苦心矣。至原著者发明此种高妙之章法,尤非绝顶聪明人不办。瘦鹃附识。”“短篇小说文情务取朴茂,字句贵在简练。此篇纯系天籁,而妙造自然。是诚小说界中破天荒之杰作也。天虚我生志。”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 丁巳)二十七岁

一月一日,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论文,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点主张。

一月一日,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上,发表翻译心理小说《磁狗》,译自英国麦道克。署名刘半侬。

一月五日,在《小说海》第三卷第一期上,发表短篇小说《女侦探》。署名半侬。

一月起,在《小说画报》第一至五期上,发表章回小说《歇浦陆沉记》。署名半侬。

二月一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上,发表《文学革命论》论文,提出“三大主义”,呼应胡适文学改革的主张。

二月五日,在《小说海》第三卷第二期上,发表翻译短篇小说《失魂药》(与舍我合译)。无作者名,也无国籍。署名半侬。

二月二十五日,在《小说月报》第八卷第二号上,发表翻译英国小说《交谪》(寓言)。署名半侬。小说以对话的形式表达内容。丈夫的口吻,妻子的语言,都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个人的特点,符合个人的身份和思想。读者可以从双方的对话中,观察到每个人的心理状态,而不用旁白来作说明。从这一点来说,这篇小说的特点非常突出。刘半农在选择外国小说翻译的时候,考虑到他们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6]。

二月,在《小说画报》第二期上,发表短篇小说《催租叟》。署名半侬。在《小说月报》第三十号上,发表翻译刺世小说《文明》。

三月,在《小说画报》第三期上,发表短篇小说《可怜之少年》(半侬起稿,天笑修辞)。

三月十五日,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上,钱玄同托名王敬轩,发表反对文学革命、为封建文学辩护的《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刘半农以记者名义写了《文学革命之反响——奉答王敬轩书》(书信),对当时社会上的封建复古思想以及一些保守派对文学革命的非议集中批判。钱玄同与刘半农合演了一场“双簧戏”,表达了新文学家们对文学革命的坚定态度。

三月二十五日,在《小说月报》第八卷第三期上,发表侦探小说《钱虏之言》,日本式亭三马著,刘半农从英译本转译。署名半侬。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剖析“我”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给读者以十分真切的感觉,体现主题。

三月二十五日,在《小说月报》第八卷第三期上,发表翻译侦探小说《万国胠箧会》。署名半侬。

四月五日,在《小说海》第三卷第四期上,发表短篇小说《最后之跳舞》,无作者名,也无国籍,文内所述为英国的事情。

四月二十五日,在《小说月报》第八卷第四期上,发表英国小说《新闻电稿》(寓言)。发表法国小说《村长女》(寓言)(无作者名,也无国籍)。

四月,翻译侦探小说《猫探》,在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在《小说画报》第四期上,发表短篇小说《奴才》。

五月一日,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论文,推动文学革命。在一些具体提法上,与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形成区隔。刘半农主张,文言和白话可暂处于对待的地位。其认定白话为文学之正宗与文章之进化,则将来之期望,非做到“言文合一”,或“废文言而用白话”。在文学作品(诗歌)形式上的改革方面,提出分段、句逗符号和废除圈点等三点意见。

五月十五日,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上,发表译作《诗人的修养》,署名刘半侬。这是《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的一部分。

六月三十日,在《小说大观》第十至十二集上,发表翻译社会小说《卖花女侠》。署名半侬。

七月一日,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五号上,发表《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论文,署名刘半侬。文章介绍英国约翰生和美国樊戴克的文学思想,表达关于诗歌和小说改革的见解,继续鼓吹文学革命。对于小说,刘半农主张,小说是社会教育的利器,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因此,必须主张利用小说转移世道人心。

八月,刘半农翻译日记体小说《乾隆英使觐见记》,在中华书局出版。在《序》中写道,原书共三卷,今译本不分卷。他认为,这类书有“剔抉隐秘,道人未道,以补正史之缺”的作用[7]。

八月二十五日,在《小说月报》第八卷第八期上,发表翻译社会小说《稗史罪言》(连载)。署名半侬。

九月五日,在《小说海》第三卷第九期上,发表翻译短篇侦探小说《地图与珠》(与舍我合译)。无作者名,也无国籍。署名半侬。

十一月,在《小说时报》第三十三号上,发表翻译英国短篇小说《恶作剧》(与无为合译)。署名半侬。

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小说月报》第八卷第十一期上,发表翻译社会小说《稗史罪言》(连载)。署名半侬。

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小说月报》第八卷第十二期上,发表翻译社会小说《稗史罪言》(连载)。署名半侬。

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小说月报》第八卷第十二期上,发表翻译短篇小说《猫之圣诞》。署名半侬。

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 戊午)二十八岁

一月十五日,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一期上,发表了《应用文之教授》,毅然将文章的署名由“半侬”改为“半农”,下定决心不再写那些“吴侬软语”般的缠绵悱恻之作,而要为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呐喊[8]。字号的改变,意在除旧布新,以名言志。因此,在这一期上刊载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应用文之教授》署名是刘半侬,而另一篇是《新文学与今韵问题》署名是刘半农。

一月十八日,出席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小说科第三次研究会,在会上作了题为“通俗小说之积极教训与消极教训”的演讲。

三月十五日,在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作关于小说研究的演讲。

三月二十九日,出席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小说科第五次研究会,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之下等小说”的演讲。

四月十九日,出席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小说科第六次研究会。从该日起,至五月三日,和周作人、胡适一起在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教授小说。

五月十七日,在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和周作人、胡适一起作关于小说研究的演讲。

七月十五日,在《太平洋》杂志第一卷第十期上,发表翻译小说《最后之一叶》。

八月十五日,周作人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二号上,发表译文《改革》。在《按语》中透露,刘半农欲造一个“她”字,与“他”字并用。

一九二〇年(民国九年 庚申)三十岁

一月下旬,在会上,议论“鸳鸯蝴蝶派”问题。“鸳鸯蝴蝶派”的名称,由此得名。

八月九日,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她”字问题》,首创“她”“它”二字。

猜你喜欢

刘半农中华小说
刘半农登广告“找骂”
教我如何不想她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刘半农“找骂”
善为意外之举的刘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