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改革开放40年眼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发展
2020-03-11梁陆敏
梁陆敏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甘肃省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一个省份,在传统体制时代,由于医生人才供给不足和医疗技术创新速度慢等原因,城乡人口中的眼病风险比较大,发病率比较高,而且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根据有关社会调查资料,目前在甘肃省,已经患眼病人口和潜在人口数约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儿童和中青年成为主要的患病人群。其中,在得眼疾病的人口中,白内障占41.06%、角膜病占15.38%、沙眼占10.87%、青光眼占8.8%,视网膜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提高幸福指数。在改革开放的40年以来,针对眼病防治问题,甘肃省持续进行了技术创新工作,创新发展成为眼科学科和治疗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到目前为止,眼病防治技术已经接近全国的中等水平,但是,总体层次与发达地区比较,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创新发展中加快解决。
1 甘肃省眼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发展
眼病是世界性的多发疾病,而且发病概率越来越高,成为21世纪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培养眼科专业人才和发展治疗技术,就成为过去几十年中国医学和医疗科技创新的重点,甘肃省也是如此,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
1.1 眼科技术创新的组织建设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卫生和健康系统以“三医”联动为重点,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参与、鼓励民间投资和全社会联动发展的工作机制,全省14个市州和86个县市区相继完成了卫生计生机构改革任务,卫生计生融合发展以及与城乡人口的健康事业紧密结合,建立眼科医院、眼科治疗中心、眼科诊室等多种专业医治组织。
1.2 成立甘肃省眼科联盟成立
为了促进眼科人才开发和技术交流协作,甘肃省卫生系统非常重视发挥眼科人才和技术的群体作用,2018年02月04日,甘肃省眼科联盟成立。这个专业的眼科联盟是由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牵头,联合全省主要医院的眼科专业科室和人才组成的,该联盟覆盖了全省14个地市州和部分县医院,共有112家医疗机构加入联盟,联盟旨在打造“甘肃省眼科协作平台”,加强同行合作,发挥群体优势。
1.3 眼病纳入城乡医疗参保系统
甘肃省将眼病治疗纳入城乡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范围,这就使得得眼病的人群能够及时得到社会保障的制度优惠。到2018年底,全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以户为单位“一卡通”全覆盖,城乡居民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重特大疾病报销病种扩大到50种,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衔接机制,69个县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形成了具有甘肃特色的“315”模式,医疗质量显著提高。
1.4 持续推进眼科技术开发
在改革开放初期,甘肃省只有极少数医院能够进行简单的眼病手术,大多数县级和乡镇医院没有能力进行眼病手术,治疗眼病主要靠传统的手段和药物。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自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增加投入,加强了眼科先进治疗设备的引进和人才培养到目前,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和部分三级乙等医院都能够开展基本的眼病手术,这些手术主要包括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现代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除术、青光眼显微手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等,整体人才和技术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与我国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明显缩小。
1.5 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随着甘肃眼科人才开发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甘肃省的眼科学界已经能够有条件直接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甘肃的眼科人才和技术水平在国内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尤其是在大城市、大医院的医院眼科,角膜手术、近视眼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等都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没有多大差距。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甘肃省的眼科届积极参与国内的学术交流,向省内眼科届介绍和引进发达地区得到先进经验,送中青年技术人才到发达地区的医院进修。比如,湖南爱尔眼科医院的民营模式,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创办“中国眼谷——温州眼视光国际创新综合体”的经验,大庆眼科医院义诊模式等。这些经验对甘肃的眼科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2 横向比较和差距
虽然甘肃省在改革开放的40年当中,在眼科学和眼病治疗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上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是,目前的整体水平与我国的发达地区仍然有一定差距,这些差距的形成又有其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
2.1 差距表现
一是眼科专业医院数量太少,满足不了城乡得病人口的治疗需要。目前,在兰州市的大医院里,挂个专家号非常困难,虽然按照程序有电话预约和网上预约,但是,每天的号数是有限的,这种现象在学生假期会更加严重、突出,医患之间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二是群众信赖的医院数量少,受到合作医疗和转院的政策规定的影响,医院与患者之间难以达到和谐,甘肃省目前有影响的眼科医院主要有: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酒泉市人民医院、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酒钢医院、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武威市人民医院等,但是,这些医院相对于全省2800万人口确实太少了。
三是专业人才培养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甘肃不仅仅是专业眼科医院比较少,而且专业人才也比较少,眼科医疗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形成比较慢,环境问题严重,成为制约甘肃眼科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是城乡医疗设备和人才保障条件差距很大。甘肃眼科的创新发展从整体上来说,呈现出城市发展比较快,而农村发展比较慢的状态,城乡差别特别是兰州市区域的医院与县区和乡镇基层医院的差距非常明显,这种现象在贫困县和少数民族地区更加突出。
五是眼科医院的基础设施投资太少,眼科住院条件非常差。调查发现,在甘肃眼科领域,确实存在严重的“基础薄弱”的问题,名义上眼科医院,实际上就是医院的一个科室,在基础设施项目立项和基本建设中,从来就没有单独考虑过立项问题。
2.2 主要原因
甘肃省眼科创新发展之所以面临以上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因素的影响。综合起来主要有:
一是甘肃省是个经济发展比较慢的省份,综合经济实力不足,2018年人均GDP只有4600美元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9600美元低了48个百分点。地方财源长期建设不力,政府投资有限,投入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眼科医院的正常发展。
二是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足。甘肃省目前有兰州大学医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等综合性大学,但是,在这些大学的学科配置中,目前还主要的临床医学、药学、藏医学等,在眼科医学的专业发展上还没有单独列。
三是城乡人口的文化素质比较低,直接影响眼病的发生率。在甘肃的城乡劳动年龄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较低,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是如此,许多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人口对于眼病的防治重要性认识不到,预防教育成为短板。
四是相当部分人群对眼病的影响力和危害估计不够。人们一谈到身体是否健康,疾病需要不需要治疗,一般多数考虑的是所谓的大病或者所谓的重病,比如,癌症、糖尿病、脑血管病、心脏病等,眼病不一定进入人们最为关注的视野。
五是相当部分人群不能正确使用信息化设备,现在,不仅仅是在学校的教学环节,而且是在人们的生活细节中,大多数人群不能正确使用信息设备,过度化非常严重,而且在年龄结构上向儿童蔓延,这成为眼病高发的主要因素。
3 提升甘肃眼科技术创新发展的对策
眼科技术创新是创新引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医学和医疗技术创新的重点,把这项工作做好,不仅能够提升创新发展的整体水平,而且能够直接提高城乡人口的生活和幸福指数。
3.1 高度重视眼科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他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不仅政府领导和主管部门要重视,社会所有成员也要重视。
3.2 将眼科技术创新纳入规划发展行列
由于眼科和眼病治疗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建议甘肃省在全国率先进行改革和创新眼科发展的制度和相关政策。建议将眼科作为重点疾病单列,在全省卫生和健康发展规划中,单列眼科技术创新发展项目;在各个医科大学的学科设置上,建议增加眼科专业;在即将编制的《甘肃省十四五卫生和健康发展规划》中,见眼科创新发展作为重点。
3.3 兰州市率先在眼科技术创新发展上取得突破
考虑到兰州市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加上流动人口,兰州市的实际人口接近400万,人口集中和病人集中同时发生。建议甘肃省政府和兰州市政府,考虑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兰州市规划和建设“甘肃省眼科医院”或者“甘肃省眼科治疗中心”,单独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单列项目,省市共同进行建设,共同解决相关问题。
3.4 升级人才发展规划
根据调查,现在甘肃省的各个医院非常重视眼科技术人才的开发和培养问题,但是,受到医院自身资金和设备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大规模、高水平、大循环式地进行人才开发。建议将眼科技术人才开发作为省级技术人才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至少在甘肃省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的规划和工作安排中能够作为重点,扩大眼科人才在领军人才中的比例。
3.5 提出新的发展目标
依据“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政策契机,根据建成小康社会、完整建立城乡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的工作目标,提出甘肃省“十四五规划”的眼科技术创新发展新目标,主要包括:到2025年底,所有三级甲等医院都有眼科专业医院,县级综合医院普遍开展眼科医疗技术服务,90%以上的县有医疗机构能够独立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能够正常开展眼病早期检查和治疗的医院数量大幅度增加,建议甘肃省建立健全省、市(州)、县(区)、乡镇、村五级眼病防治工作体系和信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