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研究

2020-03-11

甘肃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师生学科图书馆

文 颖

(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江苏 连云港222005)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和科学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科技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这个世界的角角落落,包括图书馆这个典型的学术性服务机构。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心脏,为读者提供学习,参考,交流的重要场所,同时也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平台和条件,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特点,优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形式,创新服务的方式,引导大学师生积极阅读,正确阅读并合理使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使其在文化传承中发挥最大作用是本文所要研究和探讨的主要内容。

1 新媒体的特点

1.1 新媒体的社会特点

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新媒体一词,主要指与传统媒体不同,借助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具有数字化,交互性,大数据,高效率等优势[1]。

新媒体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与人进行交流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平台,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完成个体间的有机链接,满足互联网时代个体社交需要的个性化。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袤的空间,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显著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人类阅读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传统图书馆的阅读模式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创新机遇。

1.2 新媒体下的读者阅读特点

在新媒体环境下读者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获得信息资源,享受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同时增强读者在图书馆各类活动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而同时,新媒体的应用使读者的阅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零食化阅读。新媒体所呈现给读者的阅读内容不管是微信还是微博篇幅都相对短小,内容浅显,多数具有娱乐或者鱼汤作用,阅读起来就像吃零食并不能满足读者深入的阅读需求。(2)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化,“一机在手,世界我有”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典型特点,读者可以足不出户,手不沾书,坐卧躺走随时随地获得他想要的资料和资源。(3)分享性驱动下的主动性阅读增强。社交媒体的分享和传播迅速的特点让读者分享的内容可以短时间内快速分享和传播,通过分享和传播个人的阅读感悟和收获获得网络上的理解和共鸣,从而激发起读者更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分享激情。

2 高校图书馆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2.1 文化传承的含义和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凝结,是民族顽强生命力的象征,传承是把民族精神世世代代传播下去。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传,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源泉和精神纽带[2]。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校园仁义道德氛围的形成,促进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从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2.2 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保存者,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大职能提出,他强调:“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3]。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中的一片文化圣地,被誉为“大学的心脏”,作为大学的教学辅助部门,对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担当着培育高端人才,积淀学术思想,传承经典文化的重任,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曾广见闻,提高综合素养的最好平台[4]。高校图书馆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参与和融入其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精华,获取丰硕的精神食粮,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以后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

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服务的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阅读,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纸质媒体时代,读者要想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需要到图书馆进行借阅通过直接阅读的方式来实现。所以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还是巨大的,到馆率和借阅率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新媒体时代,移动阅读,数字阅读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为增强图书馆对大学师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推动图书馆在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图书馆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断的改善自我,重组业务结构实现服务转型和创新服务模式,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吸引读者阅读,参与,来达到文化传承的的使命。

3.1 利用新技术重组业务流程-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

江苏海洋大学以“服务读者为本”作为管理理念,以建设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应用型教学信息服务系统为目标,用网络新技术,新应用支撑基础设施和组织机构的更新和重组。图书馆智能导航系统,座位预约系统,自助借还系统,业务流程动态监控系统等智能基础设施的应用,简化了很多中间管理环节,方便了读者到馆借阅,咨询和学习。同时也使图书馆内部管理透明化,有利于用户间的资源交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2 应用多媒体技术,拓展服务方式

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最佳结合点,最大可能的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属性,吸引读者,使读者受益。

1)高效图书馆有着许多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传和丰富的典藏资源。有馆藏的珍本,孤本、善本等珍贵古籍,和一些宝贵的书法,画作和文物。这些珍藏的稀缺资源和文献不方便借阅,但可以结合现代高科技的新媒体技术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用3D扫描,数字化,可视化技术把这些珍贵文献直观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使中华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发光发热,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2)在电子书备受追捧的今天,图书馆可以增加电子书借阅平台,读者可以通过手机,ipad、kindle等移动设备进行扫描和借阅平台上的电子书籍,达到读者数字化便捷化阅读的要求,基于电子书是把纸本书籍数字化,内容上没有什么缩减,给读者提供了另一种深入阅读的方式,避免零食化的浅显阅读。

3)高校图书馆为丰富大学师生的精神生活,同时弘扬传统文化,吸引读者的到馆率,可以在馆内设置小型放映厅,每周固定时间放映一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的影片,民俗宣传片,纪录片等让读者在愉悦放松的精神状态下感受传统文化的美,让大学生浮躁的心得的片刻沉静,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感悟当下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人生,提高自我素质和修养。

3.3 推进学科馆员建设,深化学科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

清华大学图书馆从1998年开始试行学科馆员制度,是国内最早开展学科服务的图书馆[5]。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嵌入就是为了提高大学师生群体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来适应学习模式和环境的变化。培养师生借助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高校图书馆应该借助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专业的学科团队、先进的技术手段等为师生构建一个独一无二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江苏海洋大学已开展学科馆员服务多年,拥有学科馆员数十名,每学期各位学科馆员会专程走访各自负责的院系,全面,细致,深入了解学科知识体系,按照学科发展需求为师生提供专业化,学科化的知识服务,助力科研,为各个系院的学术研究提供一系列的科研支撑服务。建立学科服务QQ群,创办【淮图学科服务速递】有助于我校师生快速了解相关资源与服务,熟悉其使用方法,更好地加以利用。开展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学科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深层次嵌入式服务模式和探索实践,积极与科研处、院系及相关教师沟通与交流[6]。针对师生开展“图书馆各类数字资源利用的系列讲座”活动。同时图书馆还设立信息检索等课程,进行数据库的使用培训,并将把信息素养课程作为在校生的必修课,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普及推广图书馆数据资源的检索和实用方法,服务院系的同时也使馆藏资源向纵深层次开发利用。

3.4 把社交媒体积极应用于阅读推广活动中

很多高校图书馆利用多媒体开办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用于阅读推广活动,符合读者的使用习惯,读者只要登录社交媒体就可以关注到图书馆的最新动态,由于微信,微博等信息传播和接收速度快,受众面广,读者使用率高等特点,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为例,我校图书馆开办了图书馆官方微信号“山海阁”,超星移动图书馆,和作为图书馆读者工作部阅读推广站的“雅读”微信公众号,以及QQ群“我们的大学”等等,作为阅读推广的前沿阵地和读者之间,师生之间阅读互动的平台。通过官方微信号推送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例如,“码上同行”系列:码上同行之“悦读”--扫码即可阅读的电子书、码上同行之“悦听”—可以听的书,读给你听的书、码上同行之:“悦览”—不用借阅的杂志。在第五届读书节期间,通过官微发布信息,组织多种活动:举办数字资源利用系列讲座,“书香学院”与“读者之星”评选活动、“我的官微我做主”官微昵称征集活动、“品味经典韵 悦读新时代”征文活动等。同时图书馆的微信平台还支持读者荐购,好书推荐,新书推送,新书介绍等,馆藏图书目录与出版目录共享化,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使读者的阅读需求与图书出版相连接,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个性化需求。

高校图书馆是具有特殊性的学术服务机构,同时传播文化信息,传承传统文化也是其基本职责。在网络新媒体时代,面对已经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高校师生群体,高校图书馆要充分使用馆藏资源优势,为师生提供优越的阅读环境和多媒体学习资源,通过开设数据库应用,文献检索等课程,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网络技能和知识,具备良好的信息鉴别意识和能力,并引导读者在繁芜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去伪存真,获得有益的信息和资源。并利用网络多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分享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使优秀文化信息和资源广泛传播下去。

猜你喜欢

师生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图书馆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去图书馆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