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科研成果写在支撑管理决策最前沿

2020-03-11祁娟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经济运行交通决策

文/本刊记者 祁娟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吗?我就经常见到。”在交科院2017 年举办的创新发展年报告会上,院信息中心研究咨询室副主任兼实验室主任周健曾这样说,而他大部分的科研成果都诞生于凌晨四点到七点。这是来自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勤奋与自律。

从博士毕业到进入交科院工作,周健一直从事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及相关计量分析研究工作,今年是第11 个年头。11 年来,周健带领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团队,始终将科学研判交通运输经济形势作为第一使命,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日常研究,支撑部综合规划司向国务院上报分析报告34 份,向国家发改委报送分析报告100 多份,得到部领导批示材料近50 份。一手抓基础研究,研究构建了中国运输生产指数(CTSI),填补了行业综合性指数空白,成为研判行业经济运行形势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建立了交通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交通强国指数,为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编制提供了支撑;同时,还研究构建了综合运输复工复产指数、交通运输信心指数、交通运输景气指数、综合交通价格指数等一系列指数,持续以软科学基础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硬支撑”。

最初人生规划里没有“交通”二字

上大学时,周健给自己设定的人生路径是本科学数学、研究生学经济。毕业后,他原本踌躇满志地想在金融界打拼一番,没想到却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交科院。“实事求是地讲,之前我的人生规划里,没有‘交通’两个字,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周健笑言。

回忆刚进院时的情形,周健表示,当时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领域在前辈们的努力下,已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统计分析、交通对经济贡献测算、短期预测模型等相关研究方面,这也为他这个“外行”入门提供了重要经验借鉴。同时,他发现在交通指数、交通与经济之间定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存在可待深化研究的空间。

“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研究工作可以比较完美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有效避免一些研究存在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情况,一方面,我开展的诸如预测模型、指数等研究成果能够直接应用到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具体实践,并服务于交通运输部党组决策、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决策甚至中央领导决策,这样理论研究比较接地气;另一方面,在日常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具体实践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问题为牵引,倒逼理论研究创新,使得理论研究更加有针对性,对于这类型的理论研究,通常研究的动力会更强,因为指向性更明确,而且应用前景有预期。”正是有了如此清晰的定位和认识,周健在从事研究过程中,始终将科学研判交通运输经济形势作为第一使命。这一干就是11 年。

“在周健看来,有价值的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紧跟决策需要开展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产生直接的社会效益,为各级行业管理部门甚至宏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另一方面,是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这些研究更多的是理性思考,重点研究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运行逻辑。这两种研究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把科研成果写在支撑行业管理决策最前沿

今年是CTSI 指数常态化发布的第三年,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数,对周健而言,意义非同一般。从2013 年研究完成,到2014 年初进入内部试运行,不断的评估和完善,直到2018 年12 月12 日,该指数才正式对外发布。漫漫研究路,也正诠释了科研工作者只有“耐住寂寞,方得始终”。

“今年CTSI 指数又开创了一个历史,5 月、6 月、7 月的指数发布后,连续三个月得到央视‘黄金档中的黄金档’——《新闻联播》的报道,这跟目前国内最知名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一个待遇。对此,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再一次针对指数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周健表示,“CTSI 指数能够真正成为了解行业发展情况的重要窗口,这就是科研人员最大的收获和职业获得感。”

在周健看来,有价值的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紧跟决策需要开展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产生直接的社会效益,为各级行业管理部门甚至宏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另一方面,是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这些研究更多的是理性思考,重点研究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运行逻辑。这两种研究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周健的研究工作从大年初一就开始了。收集各类数据与资料,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开展疫情影响及应对研究,2 月3 日复工首日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交通运输行业带来的影响及有关政策建议》报告,成为业内较早关于疫情影响的研究成果。2 月7 日,完成《从两次疫情比较角度谈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报告,相关研究成果被国家发展改革委采纳。当国内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工作重心转到复工复产和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上来后,周健研究构建了综合运输复工复产指数,最终该指数被纳入交通运输部周报监测分析内容,在关键时期为部党组精准把握行业复工复产进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成为专家是每个科研工作者最精准的定位,周健始终坚守这一定位,努力成为有思考、有思想、有观点的人

“要坚决把科研成果写在支撑行业管理决策最前沿。”周健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成为专家是最精准的定位

“每一组数据都不容有错,每一项科研要尽心尽力,每一次发布都万无一失”,是周健从业11 年来对自己几近苛刻的要求。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他带领的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团队。

“成为专家是每个科研工作者最精准的定位,我会始终坚守这一定位,成为有思考、有思想、有观点的人。”周健希望,团队里的年轻人也可以凭借勤奋和努力,成为行业各个领域的专家,最终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

软科学研究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研究主题经常发生变化,那么如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周健表示可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准备:一是要从不断模仿开始。工作初期,更多的是模仿,也是很多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关键要选择好的研究范文或者报告,并尝试学着去做分析和研究,要勇于迈出第一步,慢慢地,就会发现研究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二是要努力形成分析的思路和逻辑。研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结论的得出要符合基本的逻辑,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研究初期一些人会犯的错误,我曾见过一些同志报告前面洋洋洒洒写了一堆理由,奇怪的是得出的结论和基本的逻辑恰恰相反,这样可能是不行的,也经受不了实践的检验。三是要养成长期不断累积的习惯。争取每做一项研究或事情都有所收获,特别是要总结和反思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争取今后不再“迈进同一条河”,犯类似的错误,只要长期不断积累,每天进步一点点,终将迎来质变的一天。四是要有极强的政策敏感性。把研究成果写在支撑管理决策最前沿,这是部属科研单位的使命所在。

展望2021 年或者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周健表示,对于团队而言,目标就是要打造成为“行业顶级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团队”,“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希望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

“对个人来说,我希望自己在继续做好决策支撑工作的同时,有更多时间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和理性思考,能够拿出更多有含金量的成果,为交科院早日建成国家级智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周健说。

周健和他年轻的科研团队

猜你喜欢

经济运行交通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繁忙的交通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小小交通劝导员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4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阅读理解三则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