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微力量铸就“标准梦”
——记交科院标准与计量研究中心交通标准化创新团队

2020-03-11楚峰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研究室计量标准化

文/本刊记者 楚峰

交通标准化创新团队合影

在交科院里,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他们在火车上、飞机里争分夺秒,他们在黑夜里、假日中始终坚守......他们就是交通标准化创新团队。

这支团队由标准中心标准化政策研究室、标准化技术研究室与计量研究室三个研究室成员联合组成,主要从事交通运输标准化政策制度研究、规划体系研究与标准研制咨询,有效支撑了交通运输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标准化日常管理机构服务工作。

这些年来,该团队面向交通强国建设重大战略需求与行业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部省联动协同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50 余项,承担横向咨询研究项目30 余项,制(修)订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20 余项,研究成果被交通运输部采用形成指导行业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政策性文件20 余项,参与起草领导讲话和政策建议20 余份,发表SCI/EI/核心等科技期刊论文20 余篇,授权国家专利1项,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 项。

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凝聚的是这支团队的拼搏、上进和勇于奋斗。面对每一项任务、每一个难题,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都不知疲倦、坚强面对、勇敢去闯,集聚微微力量铸就“标准梦”。

从“小学徒”到责任专家

从做标准审查的“小学徒”,成长为创新团队的责任专家,“标准化”一直是李亚敏事业成长的主旋律。

如今已是标准与计量研究中心标准化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李亚敏,回忆起接手起草第一个部标准化指导意见时,仍然记忆犹新。一次次的学习研讨,一遍遍的修订完善,一句句的斟酌推敲,正是这些“苦中有乐”的经历,让李亚敏渐渐入了门,明白了政策材料要怎么写,政策研究要怎么做,她也开启了“政策研究专业户”模式。这些年,李亚敏负责完成了10 多项标准化政策研究任务,主笔了报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80 多份标准化工作汇报、总结、要点和领导讲话等。

2016 年1 月30 日,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化的首个顶层设计和五年规划《交通运输“十三五”标准化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把标准化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该规划研究团队的成员,李亚敏全程见证了规划从调研到印发的700 多个日夜,并尽全力完成了自己身上的每个任务。在她看来,这不仅是磨练,更是重要的学习机会。

现在,李亚敏成为了交通运输“十四五”标准化发展规划项目的执行负责人。快节奏的工作包围着李亚敏,而她把压力转化成了动力,把责任练就成了能力,和小伙伴们一路乘风破浪。

让标准化多点开花,创造诸多“零”的突破

自2012 年进入交科院工作,9 年来,吴忠广亲眼见证了交科院稳步快速的发展,亲身经历了交科院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8 年,吴忠广进入标准中心工作,成为“标准之家”大家庭中的一员。当年9 月,他与同事一起开始筹备交科院创新团队申报工作,团队最终顺利进入交科院第一批入库创新团队名单。自此,交通标准化创新团队正式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吴忠广接到了牵头编制城市客运、道路运输、水路运输三个重点领域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吴忠广回忆,在接到任务的当天晚上,他几乎查阅了网上能收集到的所有疫情相关文献资料,看完已是深夜3 点多,连做梦都在想指南如何编制。历经300 多个小时的奋战,按期提交的指南草案得到了部科技领导高度肯定,不但支撑了部疫情防控制度文件的实施,而且成功申报国标及外文版项目,课题大纲会与标准评审会也顺利通过。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个月都在上演。两年来,团队从原来的6人发展到了8人,成立了3 个研究室,吴忠广也成为了标准化技术研究室的负责人和创新团队的领衔专家。团队围绕“政策制度、规划体系与标准研制”3 个研究方向凝心聚力、潜心科研、矢志创新。团队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坚持公益、科研与咨询同步发展,实现了多点开花,创造了多个“零”的突破。

“门外汉”成行家里手

2017 年3 月,石欣成为了标准计量中心的一分子。当时,只有城市客运标准化工作基础的石欣,怀着忐忑的心情,投入到了行业标准化新工作。

石欣介绍,2017 年全年,她完成了90 余项标准审查,约占中心审查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她还接手了“交通运输标准化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维工作,不仅得到了部科技司领导的高度肯定,还被评选为“2017 年最受关注政府门户网站优秀案例”。

2018 年,随着工作的深入,石欣慢慢了解到交科院标准计量中心与行业计量的渊源,看着行业计量的逐步发展,她渐渐产生了复兴交科院计量事业的想法。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计量“门外汉”石欣开启了“求教”模式,国家计量院、行业地方计量站还有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都是她经常“奔波”的地方。

逐渐的,石欣的计量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面对专业计量人员可以从容不迫。中心计量的权威性也稳步提升,中心更是将计量工作作为业务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进行培养。

在煎熬过程中收获成长

2019 年初,王冀来到了标准中心,成为了交通标准化创新团队中的一员,也开启了交通运输标准化事业的成长之路。

近两年的时间里,王冀跟随交通标准化创新团队,参加了交通运输标准化顶层设计、技术研究、标准制修订、公益服务等多项工作。其中,她印象最深的当属参加研究编制《支撑雄安新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从前期大纲准备,到开题评审,一次次调研,一次次讨论,一次次修改,最终得到领导的认可。在给雄安新区管委会汇报时,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认可。评审会结束后,管委会规建局领导对我们说,‘给雄安新区出谋划策的国家队有很多,像你们这样来了没被赶跑的真是少之又少啊’。”

在王冀看来,中间过程虽然很煎熬,但收获也很多。“那100 多项标准也不是白看的!未来肯定还会遇到很多困难、迷茫、挫折,但我也相信,在学习和锻炼中我一定会和团队更快的成长!”

猜你喜欢

研究室计量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新新机甲研究室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计量与测试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