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胸痛中心护理质量对提高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能力的影响

2020-03-11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贵州遵义563100

吉林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胸痛标志物心肌梗死

李 红 (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3100)

胸痛中心质控会议分析及专家论证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医疗诊治水平、处理方法、时间管理人员培训有较多要求和考核项目,但较少或未曾提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1]。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主要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最佳时间以及优先采用的方法都影响着患者症状的缓解、住院时间的长短和预后,但上述很多指标的完成都需要护士的主动配合[2-3]。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体救治水平,2019年1月我院成立胸痛中心护理质量小组,优化护理措施,选取97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配合医师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41例及优化组56例。常规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44~85岁,平均(61.51±6.28)岁;优化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48~88岁,平均(61.98±6.4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4];②对本次研究项目知情、同意;③无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④以胸痛为典型症状,且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12 h;⑤自愿配合医疗干预。

1.3排除标准:①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心脏病;②患有炎性反应和肿瘤性疾病;③因个人原因拒绝配合治疗;④病情严重、不稳定;⑤未进行溶栓治疗但显示病变动脉恢复再通;⑥不能完整记录各个指标节点;⑦临床资料不全;⑧有精神或智力障碍者。

1.4方法:常规组按照急诊传统护理模式进行,确诊后指导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抢救,完善术前准备,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迅速实施手术,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并提供心理安抚、健康宣教等常规操作。

优化组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化改革,首先成立胸痛中心护理小组,成员由急诊胸痛门诊护士、主任医师、导管室护士、病房护士以及护士长等人员组成,所有成员均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学历、高职称,定期组织所有成员学习国内胸痛中心建设指南及专家共识[5],摒弃传统思想,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并将胸痛时间管理作为重点培训学习的内容。根据中国胸痛中心建设要求,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采集时间应控制在10 min内,采血至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报告时间应在20 min内,上述项目均由护士独立完成,并对护士把控关键时间节点的技能进行考核培训。其次,每周在中国胸痛中心网上获取最新数据消息[6],尤其是最关键的时间点,如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采血至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报告时间、心电图结果报告时间等,如遇不足,查找原因,及时改进。最后,每月胸痛中心成员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各环节优势和不足,在每项弱势环节上,征求大家意见,特别是护士长和护理骨干要提出护理方面改进方法和措施,汇总后形成条文在科内实施。

2 结果

2.1关键时间节点比较:与常规组比较,优化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心电图报告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时间、FMC2B时间、D2B时间等指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期间关键时间节点比较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抢救成功率对比:与常规组比较,优化组人均住院费用消耗更低,总住院时间更短;优化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对比

2.3两组患者救治满意度情况:优化组对胸痛中心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救治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虽有所控制,但致死率未见明显降低,疾病负担日益严重,成为临床乃至整个社会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7]。如何避免病情恶化,提高患者存活率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黄彩峰等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预后均有很强的时间依赖性,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时间越早,患者获益就越大[8]。也有研究显示,患者达到医院纠正至球囊扩张时间与患者病死率呈正比,即时间越长,患者病死率越高[9]。目前我国最早接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地方大多为二级或以下医院,也是治疗急性胸痛的最前线,但基层医院经济水平有限,其医疗技术及各种抢救设备不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救治能力不高,护理则成为救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过去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不甚理想[10]。

近年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精神的鼓励以及带动下,现各大临床积极运行优化优质护理流程服务活动[11]。鉴于此,本研究在胸痛中心工作的基础上,优化护理工作,建立了规范化的护理流程,于2019年1月正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结果显示,优化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心电图报告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时间、FMC2B时间、D2B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优化组抢救成功率更高,人均住院费用消耗更低,总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对胸痛中心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优化护理文书的书写方法,缩短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报告时间,重视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参与人员强化相关知识培训,并将胸痛相关疾病知识设为科内护理质量考核指标,定期开展质量分析会,查找问题与不足之处,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12]等每一项指标及流程的优化均有助于提升医疗护理质量,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治疗。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急性胸痛中心护理质量,明显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入院至转出(院)的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救治时间,降低了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胸痛标志物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