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对改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

2020-03-11顾黎婷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上海200032

吉林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预见性神经外科脑出血

顾黎婷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上海 200032)

脑出血、重症颅脑外伤均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类型,有发病急、病程重及预后差等诸多特征。若患者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等表现,则应送往ICU监护。而ICU中经常进行侵入性操作,增加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另外患者长期卧床,也易诱发压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跌伤、坠床及误吸等不良事件难以完全规避[1]。所以,针对神经外科ICU患者,予以有效护理干预,不仅能优化护理服务质量,还能促进患者康复进程。本次研究以8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神经外科ICU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入院后均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脑出血;②年龄>30岁,自愿接受ICU全程监护;③本研究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排除标准:①肝功能、肾功能严重异常;②患精神类疾病;③中途退出者。以上患者分为Ⅰ组与Ⅱ组各40例,Ⅰ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2~71岁,疾病类型:脑梗死21例,脑出血19例。Ⅱ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1~73岁,疾病类型:脑梗死18例,脑出血22例。两组患者以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常规护理:①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关注患者的肢体功能与神经改变状况;②遵医嘱对患者行治疗与护理干预;③做好病房环境的管理,保证室内温度、湿度指标的适宜性,尽量为患者营造适宜的治疗环境。以此为基础,Ⅱ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构建预见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临床资质较深的2~3名护士(工作时间>5年)、低年资5~10名护士构成。护士长的任务是拟定预见性护理方案、督导护理措施的实施,资深护士职责是分析患者的治疗需求与个体状况,细化护理措施,低年资护士严格依照相关要求开展护理工作。

1.2.2支持性护理:包括患者的心理护理、不良情绪抚慰及告知家属全程式陪护、社会支撑等。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为交谈法、音乐疗法、举例论述法,其目的是协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循序渐进改善患者焦躁、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绪。伴随治疗工作的推进,鼓励家属全程陪伴,并对其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家属更有效地协助临床护理工作,予以患者足够的关心、陪伴与呵护。每天对患者进行被动式肢体活动,减少或规避痉挛、粘连等情况发生的风险,在患者进入恢复期后,鼓励患者进行适量活动,其宗旨是协助他们重建社会功能。

1.2.3安全护理:护士要认真观察患者在语言、行为及情绪状态等方面出现的变化,辅助他们进行下床运动、进餐、如厕等;定时检查各类管道安置的安全性,将滑脱、扭伤等情况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还应在病床上增设护栏,并使用约束带等防护方法,降低跌伤、癫痫发作引起坠床等情况发生的风险。

1.2.4并发症的防护:①加强脑压、血压指标的管理,科学使用降压类药物,力争将血压控制在160/95 mm Hg(1 mm Hg=0.133 3 kPa)以下。为预防脑水肿,针对幕上出血量>30 ml,幕下出血量>10 ml,且年龄<70岁者,应予以外科手术清除血肿;②脑出血者易出现高热、感染等并发症,建议每天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病房中物体表面,确保病房空气质量;针对插管、穿刺等侵入性操作,应娴熟掌握操作技巧,最好做到一次成功,尽量少与患者直接接触;定时清洁患者口腔、皮肤及肛周,合理使用抗生素;③加强脑膜炎的预防,应尽快进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易穿透血脑屏障的广谱抗生素,若颅内有异物存留,则应进行手术治疗。针对脑脊液漏的预防,协助患者略微抬起头部,保证卧床体位的舒适度,加强饮食调节,预防便秘。

1.2.5功能康复锻炼:针对病情相对较轻,意识清晰者,护士应指导其早期进行肢体功能(上肢抓物、握力练习、下肢屈伸、行走训练)、认知能力(记忆、注意及定向能力)训练;针对意识不清、长期卧床或植物人者,应对其上下肢进行揉捏按摩,其目的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过程。

1.3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并于转入ICU、出院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2 结果

2.1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Ⅱ组死亡2例,死亡率为5.0%(2/40);Ⅰ组死亡6例,死亡率15.0%(6/40)。经比较Ⅰ组病死率更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Ⅱ组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2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转入ICU时,Ⅰ组、Ⅱ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NIHSS得分比较,低于本组转入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Ⅱ组患者NIHSS得分更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转入ICU、出院时NIHSS评分比较

注:与Ⅰ组比较,①P>0.05,②P<0.05;与同组转入时比较,③P<0.05

3 讨论

神经外科ICU患者病情危重,临床要及时实施安全、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而临床护理工作繁重、工作强度大,势必会增加护理难度系数。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对降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均有很大现实作用[2]。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活动、意识障碍,大部分需要长期卧床治疗,是院内感染、意外事件的高发群体。常规ICU护理多依照医嘱进行干预,在推行过程中无法预测潜在性护理风险,护理工作的侧重点是病情监护、基础护理,未予以个体化护理、康复护理一定重视。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有预见性的护理模式,护理方案在制定过程中不仅基于已往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还立足于每位患者的实际状况,在确保护理内容预见性的同时,还彰显出针对性特征,有益于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3]。在本次研究中,Ⅱ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了预见性护理干预,其不仅能提升全身护理、用药指导、侵入性操作及病房环境管理的规范性,预防各种并发症与意外事件,提升救治成功率;还能及时为患者提供早期康复训练指导,与患者家属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共同参与临床护理工作,循序渐进,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过程,更有效的改善预后[4]。

在本次研究中,Ⅱ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5.0%、5.0%,均低于Ⅰ组的15.0%、20.0%;且出院时,Ⅱ组患者NIHSS评分更低于同期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神经外科ICU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减少死亡率,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优化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神经外科脑出血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