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CC1蛋白表达在胃癌患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3-1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病理科福建泉州362000

吉林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免疫组化阳性率胃癌

陈 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病理科,福建 泉州 362000)

胃癌是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中,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胃癌病因复杂,普遍认为与饮食结构改变、工作压力增加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且半数患者发生在胃窦部、胃大弯等[2]。胃癌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部分患者可伴有上腹不适、嗳气等,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期、晚期,错过了最佳诊疗时机。ERCC1蛋白是一种高度保守的DNA核酸内切酶,是核苷酸切除修复过程中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但是在胃癌患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较少[3]。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ERCC1蛋白在胃癌患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2018年4月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术中取病灶组织与癌旁组织(距离病灶距离>5 mm),男34例,女26例,年龄39~73岁,平均(56.81±4.69)岁;肿瘤大小1~9 cm,平均(4.51±0.74)cm;分化程度:高分化23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17例;肿瘤分期:Ⅰ~Ⅱ期35例,Ⅲ~Ⅳ期25例;淋巴结转移:是16例,否44例。选择正常胃部组织34例,设为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0~74岁,平均(57.22±4.84)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不同组织中ERCC1蛋白阳性率。①检测方法:分别取观察组病灶组织、癌旁组织及对照组组织,加入蒸馏水与浓度为30.0%H2O2,常温下加入内源性酶并进行10 min灭火,PBS连续进行3次洗涤。将最终获得的切片放置在0.01M枸橼酸盐缓冲液中,加入生理盐水控制溶液pH最终为6。电炉加热直到煮沸,5 min间隔后再次煮沸,常温下冷却。采用PBS2次洗涤,每次5 min,最后加入5%BSA封闭液并加入加入兔抗人ERCC1蛋白抗体(1∶100),兔抗人ERCC1蛋白一抗,一滴。滴加完毕后进行3次PBS洗涤;在1 ml底物中加入兔抗人ERCC1蛋白二抗一滴,混合后常温下显色,苏木素复染后封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每份标本测定三次,取平均值[4];②判断方法:参考奥尔雷德评分标准分别从细胞的阳性数量(阳性细胞数≤25.0%0分,26%~50.0%1分,51%~75%2分,>75%3分)、染色强度(不着色0分,黄色1分,棕黄色2分,黄褐色3分)完成免疫组化染色评分,总分16分,阳性率越高。ERCC1蛋白在不同病理中的表达:统计并记录观察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资料,分析ERCC1蛋白在不同胃癌患者病理中的表达[5]。

2 结果

2.1两组ERCC1蛋白阳性率比较:观察组癌旁组织与对照组ERCC1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组织ERCC1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及图1。

2.2ERCC1蛋白在不同病理中的表达:观察组胃癌组织中ERCC1蛋白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癌组织中ERCC1蛋白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ERCC1蛋白阳性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②P<0.05

注:A图为胃癌组织免疫组化结果;B图为癌旁组织免疫组化结果;C图为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图1 两组不同病灶组织中ERCC1蛋白阳性率(×200)

3 讨论

胃癌是全球范围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引起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胃癌的诊断、治疗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远期效果较差,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期、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6]。临床研究表明: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途径是修复DNA损伤的途径之一,而切除修复较差互补基因1(ERCC1)则是该途径重要分子之一。从大的角度来说,ERCC1蛋白位于染色体19q13-2中,含有10个外显子,该蛋白单独存在时并不稳定,能识别、切除损伤DNA链5'端作用。同时,ERCC1亦可参与双链断裂修复途径修复链间交联。国内学者研究表明:ERCC1在修复损伤DNA、维持遗传信息完整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恶性肿瘤中ERCC1表达水平能反映肿瘤内DNA损伤修复能力。本研究中,观察组病灶组织ERCC1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癌组织中ERCC1蛋白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ERCC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加强ERCC1蛋白测定能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依据和参考。

表2 ERCC1蛋白在不同病理中的表达

综上所述,ERCC1蛋白在胃癌患者种呈高表达,能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猜你喜欢

免疫组化阳性率胃癌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