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0-03-11龙海丽林璋君湖北省云梦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孝感432500

吉林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尿激酶性反应氧化应激

龙海丽,王 凯,林璋君 (湖北省云梦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孝感 4325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发生率较高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对患者身心健康可造成严重的威胁,近些年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明显升高,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1]。有研究认为[2],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进展和加重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为有效的措施,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证实其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病后日常生活能力[3],但尚缺少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故本研究拟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6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64.2±8.2)岁,发病时间为1~6 h;观察组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62.7±8.7)岁,发病时间为0.5~5.5 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病例选择标准:①所有患者根据颅脑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4];② 发病时间均小于6 h;③均为首次发病,且未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等症状。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疾病和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②近期使用抗凝药物、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治疗的患者;③合并有严重感染反应的患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入院后予以抗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组织、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状态、营养脑细胞、降低颅内压力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46)静脉溶栓治疗,具体用法为:100万U尿激酶溶于150 ml生理盐水溶液中静脉滴注治疗,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调整尿激酶治疗剂量,每天治疗剂量不大于150万U。两组疗程均为2周。

1.4疗效判断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予以判断[5],基本治愈: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治疗前降低91%~100%;显著进步: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6%~90%;进步: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8%~45%;稳定: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0%~17%;恶化: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死亡:患者经治疗后未出现明显好转而出现死亡。治疗总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5观察指标: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具体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 IL-6)表达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醇(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表达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醇(malondialdehyde, MDA)表达水平,所有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由本院检验科专职医师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和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MOD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SOD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和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①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2.4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缺血半暗带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理论基础,患者起病后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微循环状态出现明显障碍,从而导致低灌注或无灌注情况发生[6]。故及时改善半暗带区域微循环异常状态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也是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关键所在。在患者起病早期阶段尤其是起病6 h内即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预防大面积脑梗死出现,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情况[7]。

尿激酶是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尿激酶原经部分降解后排出体外的丝氨酸蛋白酶,其可激活活化无生理学活性作用的纤溶酶原转变成为具有生理学活性作用的纤溶酶,进而水解纤维蛋白血栓,阻止血管内血小板的大量聚集,抑制血管内血栓阻止的形成,清除有害氧自由基分子,显著性改善半暗带微循环状态[8]。相关研究[9-10]证实,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还可明显缩小脑梗死病灶的体积,该药物对机体无明显毒性和抗原性,也不会导致患者颅内出血,同时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医疗费用也明显低于其他溶栓药物,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也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由此可知,尿激酶静脉溶栓可显著性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并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

相关研究[11]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细胞严重损伤,出现细胞变性和凋亡现象是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的共同作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大量有害氧自由基分子合成和释放,从而诱导机体出现一系列的氧自由基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脑组织的损伤严重程度[12]。SOD、MDA目前临床评估氧化应激反应的常用实验室指标,而hs-CRP及IL-6是重要的炎性细胞介质因子,在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导致患者脑组织和神经细胞受损严重程度明显加重[1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MOD及SOD等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分析原因在于脑细胞缺血受到严重损伤后可出现炎性反应和大量氧自由基分子,而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可迅速对缺血病灶和脑细胞实现再灌注,从而显著性改善缺血病理状态减少hs-CRP、IL-6等炎性细胞介质因子的产生,同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还可明显缓解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显著性增强机体抗氧化的能力,减少氧自由基的合成和释放,最终改善血清SOD、MDA表达水平。

综上所述,尿激酶静脉溶栓可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同时还可有效缓解机体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尿激酶性反应氧化应激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植物化学物质通过Nrf2及其相关蛋白防护/修复氧化应激损伤研究进展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