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泵堰联合调度下水质改善试验研究
2020-03-11潘小保范子武
潘小保,范子武,柳 杨,谢 忱,杨 帆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8)
1 概述
平原河网地区闸泵堰等水工调控工程众多,通过引清入城,既可以稀释河水降低污染物浓度,有效增加河道的水环境容量和水体自净能力;同时也可以借助闸泵堰等水利工程的联合调度和数学模型,精确控制每条河道的分流比实现按需配水,增大河道流速,提高河水的复氧、自净能力,加快污染物的降解,是迅速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综合治理措施之一。
本文基于常州市运北主城区现状水系及水利工程,建立了相关闸泵堰的联合调度方案,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试验期间对内部河网的水动力要素和水质要素开展了同步原型观测,验证闸泵堰联合调度对河网流速、水质的影响。
2 研究区域概况
常州市地处江淮交汇,属于长江三角洲上的太湖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平原水网区,河道纵横,水系丰富,河道水力坡降较小,水流缓慢,往复流动。本文以城市发展相对成熟、水环境治理需求大、百姓期盼值高的常州市主城区为研究重点,活水范围北至新龙河和沪宁高速公路,东临丁塘港,南到京杭运河,西靠德胜河,总面积179.2km2。
常州市主城区内部水系发达、呈辐射状,以老运河、关河环抱老城区为中心,向外辐射有澡港河、北塘河、采菱港河、白荡河、南运河、横塘河等城区骨干河道。研究范围内大小河道共113条,长约285km,其中断头浜43条,长约50km。
目前主城区骨干河道水质尚可,水环境问题主要在于:城区小河道水质较差,且引水难入中小河道,直接从骨干河道流走;河网较为分割,存在多处断头浜,水系畅通性差;河道两岸截污不彻底,水质受污染;部分区域缺乏调控工程设施;河道水体浑浊、感观较差。
分析城区德胜河桥(德胜河)、常新桥(澡港河)、连江桥(老运河)、钟楼大桥(京杭运河)、阳湖大桥(京杭运河)、清样桥(北塘河)等六个断面近三年的水质情况发现德胜河桥超标率59%、常新桥超标率17%、连江桥超标率74%、钟楼大桥超标率66%、阳湖大桥超标率33%、北塘河清样桥超标率71%,城区水环境问题仍十分严峻。
3 调度方案
3.1 方案思路
常州市主城区北临长江,长江水质稳定在Ⅱ~Ⅲ类水平,可以作为城区畅流活水优质水源,德胜河和澡港河骨干河道水质较好,可以作为两条引水通道,分配进入城区中小河道。本文通过澡港河引清水进入城区后,部分供给东部中小河道,再通过北塘河、老桃花港北排,部分进入老运河后,供给南部河流,经京杭运河东排,形成的水流路径既满足活水的需要,也兼顾了区域内的防洪排涝,如图1所示。
图1 引水水流路径
但是常州市运北主城区属平原河网区,水系复杂水动力条件弱,水流入城距离较远,引江水量沿程散失较大,江边引水形成的水位差很快在河网中消散,总的进城水量仅占引水量的40%,并且引水直接从骨干河道流走,难入中小河道,城区小河道流动性无法提高,仍难以满足城区活水需求。澡港河为城区重要引水通道,引水入城后,在主城区上游分流,一股从澡港河入城,一股从澡港河东支流走,为保证入城水量,需在澡港东支建设活动溢流堰;以关河、老运河包围的老城区是常州市水环境提升的重点,以往调水中,该区域东西南北四条市河的水流流量均不大,为了保证引水能够进入该区域,需要在关河建设活动溢流堰,抬升关河水位;澡港河东支分流后,在下游有分支老澡港河,在澡港河东支(老澡港河交汇口下游)布设活动溢流堰才能保证更多的水流进入城区。因此,提出在关河新市桥、关河洋桥、澡港河东支盘龙苑、澡港河东支恐龙园四处新建活动溢流堰作为控导工程,人工营造河网水位差,形成城区自流活水格局。
通过建设四座控导工程,形成三级梯级水位差。即澡港河为第一级水位、老运河为第二级水位、京杭大运河为第三级水位,通过创造高低水片条件,实现自流活水。四座控导工程及三级水位如图2所示。
图2 溢流堰位置及三级水位
总体来说来说,通过泵引长江水,调控4座活动堰和合理控制区域内的闸门开度,从而精确控制每条河道的分流比,让更多的流量进入主城区,实现按需配水,最终达到水质提升、水生态恢复、水景观改善、感官指标提升的总目标。
3.2 具体方案
本次“畅流活水”现场调试工作在非汛期开展,外围水位3.4m左右,试验条件良好。调试试验时间为2018年11月19日8时—30日17时,主要对Ⅰ区河道进行调试,共计12天,见表1。
表1 试验进度安排
调度方案包括溢流堰调度方案、沿江口门工程闸泵调度方案以及城区内闸泵调度方案,具体为澡港水利枢纽潮+泵引入城(水位抬升期潮引+泵引40m3/s,水位稳定后泵引40m3/s,试验后期潮引+泵引20m3/s)。城市大包围闸泵工程:除北塘河枢纽、北塘河船闸、永汇河枢纽、锁桥河泵站、西水关泵站、柴支浜东西站、三井河东西站等部分闸站现场调节;其余大部分闸站为泵站关闭,闸门开启。四座溢流堰高程在试验过程中根据实际调整。试验期间确定的调度方案见表2—4。
表2 溢流堰调度方案
表3 沿江1口门工程闸泵调度方案
表4 城区内闸泵调度方案
注:I区范围内其它闸泵控制工程按照2009年市水利局印发的《常州市区河道引清调水调度方案(试行)》调度。
图3 试验期间引水沿线关键点位水位变化过程
表5 活动溢流堰建成前后调水成果对比
4 水质改善效果分析
4.1 水位
本次试验期间,引水沿线澡港河入城口(许家塘桥)、三堡街(老运河)、常州(三)等几处关键点位的水位变化过程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引水,水位稳定后,澡港河入城口(许家塘桥)与三堡街(老运河)的水位差维持在20cm左右,形成了预期水位差,但受新闸工程未实施改造的影响,常州(三)水位与三堡街水位相近,水位差仅在5cm左右。因此仅能形成方案中的一二级水位差,即东北部城区可以实现活水效果,本次试验也主要针对东北部城区。
4.2 流量
常州市主城区“畅流活水”I区阶段性调度方案实施后,溢流堰建成前后活水流量对比情况见表5。试验第一阶段,澡港水利枢纽泵引40m3/s,城区内河道流量稳定时,柴支浜流量流速提升倍数11倍,西市河、北市河、南市河流量分别提升31倍、61倍、8倍。试验第二阶段,澡港水利枢纽泵引20m3/s,联合开闸潮引时,城区内流量相对减小,但各河道流量仍有提升,柴支浜流量流速提升倍数8倍,西市河、北市河、南市河流量和流速分别提升20倍、46倍、5倍。
2015—2018年活动溢流堰建成前后多次活水,历次活水成果流量对比情况见表5,总体而言,溢流堰建成后I区内部河道流量均有较大提升,且本次活水各河道流量,相较于往年多次活水提升明显。
4.3 水质
2018年11月29日,对所有76个监测点进行水质采样分析,受横塘浜清淤和北横塘河枢纽检修的影响,本次试验中,无法将清水引入横塘浜沿线以及周边河道、横塘河以东片区,因此该部分区域河道流动性和水质未有提升,活水前后不同水质指标类别断面占比如图4所示。
图4中除去不具备试验条件的河道断面和翠竹内河、柴支浜支浜、五奎河、常隆河几条断头浜,活水后,I区范围内水质综合指标为Ⅱ类的断面占比42%,Ⅲ类断面占比51%,Ⅳ类的断面占比7%,Ⅴ类和劣Ⅴ类断面占比0%;I区范围内95%的河道断面水质有所改善,活水改善效果显著。
图4 活水前后不同水质指标类别断面占比
5 结论
(1)采用常州市主城区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模拟了五种方案下常州市主城区河网流速分布,提出了“利用长江优质水源、打造两条清水通道、新建四座活动溢流堰、形成三级水位差”的改善城市河网水环境的最优方案,为常州市主城区水环境治理提出了科学的依据。
(2)采用现场试验验证的方法,通过澡港河北引长江水入城,四座活动溢流堰调控,实现了城区内部(目前为东北部城区)河道均衡合理分配流量。通过引水入城、合理配水和自流活水,城区河道水质综合指标达到IV类且大部分处于III类,实现了城区水环境改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