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干旱区取水灌区水盐时空分布特征的遥感数据分析研究
2020-03-11韩丽娜
韩丽娜
(辽宁省锦州水文局,辽宁 锦州 121000)
土壤盐渍地变化主要是区域人类活动影响产生的生态环境变化,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生态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1]。据相关数据统计,58%的盐渍地变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的主要灌区内,而土壤盐渍地变化最为直接的影响在于农业的产出量,我国旱区农业受到土壤盐渍地影响较大。对区域水盐时空变化的分析对于灌区土壤盐渍地变化评估十分有效[2]。传统对于灌区水盐分析主要通过实地调查,结合采样土壤盐分分析,对其水盐变化进行表征,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以点代面的局限,不能很好的表征整个区域水盐时空的变化[3]。近些年来,遥感数据逐步在水利领域得到应用[4-9],通过波段反射率的分析提取相应指标,从而对其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反演[10-15]。但遥感数据在灌区水盐空间变化特征中的分析应用还较少,为此本文结合遥感数据,以辽宁西部旱区某灌区为研究实例,通过遥感数据对其区地表盐分、土壤含盐量、地下水矿化度、地表灌水量、地下水埋深等5个指标进行空间反演,从而分析其对区域土壤盐渍地变化的影响。研究成果对于区域生态环境修复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遥感数据预处理
遥感影像预处理的目的是增强遥感影像信息表达能力,使遥感影像更为清晰,目标物体的标志更明显突出,提高信息提取精度。遥感影像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增强处理。
1.1 光谱增强处理
选用Landsat5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盐分、土壤含盐量、地表灌水量3个指标的提取,首选需要对各波段数据进行光谱增强处理,结合光谱特征向量分析方法对7个成分进行光谱增强处理,处理分析结果见表1。
从分析结果可看出,7个成分中第一和第二成分的方差百分比最高,随后方差百分比逐步降低,可见通过光谱增强处理后,其光谱波段主要集中在前两个成分中,从其特征向量可看出,前两个成分下其方差特征向量总体变幅较小,而从第三个成分到第七个成分,其特征向量的变幅逐步加大,但通过光谱增强处理后,波段特征性得到加强。
1.2 遥感影像波段选择试验
波段选择是提取各指标要素的关键,通过光谱信息统计、不同波段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对波段进行选择,选择试验结果见表2—4。
亮度差和标准差是评价各波段光谱信息的最佳指标,从表2中分析结果可看出,第一波段标准差和亮度差最大,在5个波段中属于最佳波段,而第4波段中亮度差和标准差最低,属于最低波段,因此主要选取第一波段进行指标的光谱特征的分析。从各波段的协方差分析结果可看出,第一波段和第二波段的总协方差值最大,其次为第二波段和第三波段的协方差值。从各波段的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可看出,第一波段和第二波段由于协方差值较大,因此其相关系数也较大,随着波段的递增,其相关系数也逐步降低。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建议主要以第一波段和第二波段进行地表盐分、土壤含盐量、地表灌水量指标的特征分析。
表1 区域不同指标光谱增强处理结果
表2 各指标波段光谱信息统计结果
表3 不同波段协方差分析结果
表4 不同波段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1.3 光谱特征处理
在波段选择的基础上,对地表盐分、土壤含盐量、地表灌水量3种指标进行光谱特征的分析,处理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各指标不同波段下的光谱特征采样点分析结果
从表5中可看出,地表盐分指标下其波段统计值在12~63之间变化,波段光谱特征变幅较大。而土壤含盐量主要表征为土壤10cm以下的含盐量,通过光谱增加处理后,可实现其波段的提取,从其不同波段下统计值可看出,总体在14~61之间变化,可满足指标光谱特征的有效提取。从地表灌水量处理分析结果可看出,不同波段下其光谱特征值总体在19~57之间变化,由于地表灌水量的光谱特性加强,因此其光谱特征值变幅相比于其他指标较小。
2 研究实例
2.1 灌区及数据概况
本文以辽宁西部某灌区为研究实例,灌区总灌溉面积为2435hm2,区域干旱且降雨偏少,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50mm。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灌区的土壤盐渍较为明显,通过遥感数据分析,区域盐渍面积有逐年增长的变化趋势,土壤盐渍已经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对当地农业经济产生较为明显的制约。为了对灌区水盐空间变化进行有效表征,本文主要选取地表盐分、土壤含盐量、地下水矿化度、地表灌水量、地下水埋深等5个指标进行分析,选取灌区4个典型年份作为代表性进行分析,分别为1995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分别选用Landsat5卫星影像数据,通过遥感数据处理方法,提取地表盐分、土壤含盐量、地表灌水量3个指标空间演变过程,地下水矿化度及地下水埋深通过采样点数据插值分析得到。
2.2 指标提取精度分析
结合采样点提取的指标数据,对遥感数据分析的指标精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6。
从表6中可分析出,采用遥感数据对地表盐分、土壤含盐量、地表灌水量进行提取后,各代表年份的总体精度可在55%~67%之间,相关系数均可在0.55以上,总体精度较高,且随着年份的递增,卫星遥感数据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使得其指标提取的精度在逐步提高。
表6 遥感提取指标的精度分析结果
2.3 灌区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特征
结合不同代表年份的遥感数据,对其代表年份的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并对不同等级土壤含盐量进行统计,统计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各代表年份不同等级土壤含盐量的面积百分比划分结果 单位:%
对4个代表年份的土壤含盐量进行了空间分析,从土壤含盐量空间变化特征可分析出,土壤含盐量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随着代表年份的增加,土壤含盐量在0~1.0%之间的变幅较大,而在2.0%~2.5%之间的总体变幅较小。从表7中可分析出,土壤含盐量在1.5%~2.5%的从1995年开始,面积比例逐年减少,而含盐量在0.5%~1.0%区域面积比例从2005年开始逐年递增。
图1 不同代表年份土壤含盐量空间特征分析结果
图2 不同代表年份地下水矿化度空间特征分析结果
2.4 灌区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特征
结合地下水矿化度监测点数据,对其代表年份的地下水矿化度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并对不同等级地下水矿化度进行统计,统计分析结果见表8。
表8 各代表年份不同等级地下水矿化度的面积百分比划分结果 单位:%
对4个代表年份的地下水矿化度进行了空间分析,从地下水矿化度空间变化特征可分析出,其地下水矿化度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变化趋势。随着代表年份的增加,地下水矿化度在1.0~3.0g/L之间的变幅较大,而在0~1.0g/L之间的总体变幅较小。从表8中可分析出,地下水矿化度在0~1.0g/L的从2005年开始,面积比例逐年减少,而地下水矿化度3.0~5.0g/L区域面积比例从1995年开始逐年递增。
2.5 灌区地表灌水量空间分布特征
结合地表灌水量遥感数据,对其代表年份的地表灌水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并对不同等级地表灌水量进行统计,统计分析结果见表9。
表9 各代表年份不同等级地表灌水量的面积百分比划分结果 单位:%
对4个代表年份的地表灌水量进行了空间分析,从地表灌水量空间变化特征可分析出,其地表灌水量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随着代表年份的增加,地表灌水量在(20~50)×104m3之间的变幅较大,而在(90~110)×104m3之间的总体变幅较小。从表9中可分析出,地表灌水量在(70~90)×104m3的从2005年开始,面积比例递减十分明显,而地表灌水量在(20~50)×104m3区域面积比例从2005年开始显著递增。
2.6 灌区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特征
结合地下水埋深监测数据,对其代表年份的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图4,并对不同等级地下水埋深进行统计,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0。
表10 各代表年份不同等级地下水埋深的面积百分比划分结果 单位:%
对4个代表年份的地下水埋深进行了空间分析,从地下水埋深空间变化特征可分析出,其地下水埋深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这主要和区域降水补给有关,区域降水量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空间分布,使得区域地下水埋深也相应变化。随着代表年份的增加,地下水埋深在6~8m之间的变幅较大,而在3~5m之间的总体变幅较小。从表9中可分析出,地下水埋深在8~10m的从2005年开始,面积比例递增显著,其他等级地下水埋深变化程度较弱。
2.7 灌区水盐总当量空间特征
结合水盐分析数据,对其代表年份的水盐总当量值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并对不同等级水盐总当量值进行统计,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1。
表11 各代表年份不同等级水盐总当量值的面积百分比划分结果 单位:%
图4 不同代表年份地下水埋深空间特征分析结果
图5 不同代表年份水盐总当量值空间特征分析结果
对4个代表年份的水盐总当量值进行了空间分析,从水盐总当量值空间变化特征可分析出,其水盐总当量值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变化趋势,这主要和区域农作物分布有关,区域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北部区域,使得区域水盐总当量值也相应变化。随着代表年份的增加,水盐总当量值在5.0~7.5之间的变幅较大,而在1.5~2.5之间的总体变幅较小。从表11中可分析出,水盐总当量值在5.0~7.5的从2005年开始,面积比例逐步递增,水盐总当量值在7.5~9.0的从2005年开始,面积比例逐步递减。
图6 不同代表年份土壤盐渍化程度空间特征分析结果
2.8 灌区土壤盐渍化程度空间特征
在以上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代表年份的土壤盐渍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并对土壤盐渍程度进行统计,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2。
表12 各代表年份不同土壤盐渍程度的面积百分比划分结果 单位:%
对4个代表年份的土壤盐渍程度进行了空间分析,从土壤盐渍程度空间变化特征可分析出,重度盐渍化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区域,这区域土壤盐含量也较高,轻度盐渍化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区域,这部分区域水盐含量较低,而中度盐渍化变化范围较为广泛。随着代表年份的增加,重度土壤盐渍程度区域有所增加,而轻度土壤盐渍区域面积有所减少。从表12中可分析出,轻度土壤盐渍区域面积比例从1995年开始,逐步递减,而重度盐渍面积比例在2010年出现高值,总体呈现递增变化。
3 研究结论
(1)地表盐分、土壤含盐量、地表灌水量指标遥感波段统计最大值应在57~63之间,且应以第一、二波段为主,含盐量主要表征为土壤10cm以下的含盐量。
(2)基于土壤盐渍化程度空间结果,可实现区域土壤盐渍化程度区划分析,为区域生态修复提高重要规划依据,在规划时应重点关注地表盐分和地下水矿化度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3)提出一种基于多因子空间叠加分析区域土壤盐渍化程度的新方法,解决传统方法以点代面且因子较为单一的局限。
(4)针对现状年的土壤盐渍化进行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还应结合因子趋势预测结果,对其未来土壤盐渍化变化趋势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