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实践与思考
2020-03-11许海川张文瑞
许海川,张文瑞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山丹考察期间指出:“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是推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1]。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在水土保持,城市防洪,增加绿化,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2]。对于增强城乡活力,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意义重大。山丹河水利风景区根据《山丹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和《山丹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发。
1 区域现状与发展优势分析
1.1 区位优势
山丹县海拔在1550-4441m,来源于祁连山冷龙岭的冰雪融水是山丹县绿洲的主要水源。山丹河水利风景区位于张掖市东部的山丹,总面积629.72hm2,水域面积125hm2,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风景区所属的张掖市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蜂腰之地,属于“一带一路”的核心节点,距离张掖市58km,距离金昌市100km,距张掖甘州机场36km,距金昌金川机场112km;与七彩丹霞、山丹军马场、大佛寺等周边景区互为依托,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国家战略成为重大历史机遇,旅游发展前景和经济收入可观。
1.2 土壤条件及植被资源
山丹地区自然植被分布不均,以荒漠草本植物为主,覆盖率约15%。抗风沙侵蚀能力弱。地表结皮厚度为3~10mm,抗风蚀性强。山丹河水利风景区规划范围内多为灌木丛和人工栽培的防护林。荒漠景观和防护林成为风景区的多元化景观塑造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先天优势。
1.3 景观资源
图1 李桥水库水利风景区
山丹河水利风景区规划范围呈西北-东南走向,贯穿山丹县城,连接上游李桥水库(图1)与下游祁家店水库,山丹河水利风景区毗邻亚洲第一大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图2)和焉支山森林公园,并与祁连山交相辉映。规划范围内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佛寺、滑雪场、娘娘庙、南湖公园、国际主义战士艾黎·何克陵园、如意花海、高庙村等景观资源。
1.4 文化优势
山丹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地理环境、行政区划、移民和宗教等影响。特点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地域性、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开放的包容性和表现形式的广泛性。体现在山丹地方方言、饮食习惯、民间信仰和民居建筑等方面[3]。
图2 山丹军马场
2 山丹河水利风景区规划
2.1 规划原则
在山丹河水利风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坚持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的原则,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做到水利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重点表现水文化、地域文化、水利科技和水利工程景观,彰显景区特色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5]。
2.2 规划目标
水利风景区是“水文化”与“园艺文化”的有机结合[6]。规划总目标应结合山丹独特的自然地理背景与地域文化特色,整合水域、地文、民俗、人文、生物和历史遗迹等资源类型(表1),将游憩观光、文化展示、生态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融合,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7]。实现景区的发展联动居民就业与增收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是实现山丹县旅游人数翻番和收入增加1.5倍,同时,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对山丹县农副产业产生带动作用;实现对山丹河沿线水土流失控制和水污染地区生态修复的生态目标,保护山丹河源头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水源涵养条件。
2.3 形象定位
依托城市环境,人文气息浓厚,鲜明乡土文化特色[8]。根据风景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地域文化特色、社会经济状况、风景资源特征和未来发展前景,确定总体定位是位为中国西北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通过山丹河让山丹戈壁变绿洲的事实确定山丹河水利风景区的形象定位为“滨水画廊·丰彩山丹”。
表1 山丹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统计表[4]
2.4 功能分区
按照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以及开发现状,根据地形地貌以及用地类型,对山丹河水利风景区在总体形象定位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布局,将其划分为七区一线,即艾黎新西兰国际旅游区、山丹大佛寺佛文化体验区、李桥水库-高庙乡村旅游区、山丹河风情线-自驾车度假区、南湖生态植物园-养生养老旅游区、“山丹花开”-特色文化研学区、祁家店水库水文化衍生区,如图所示3。
2.4.1艾黎新西兰国际旅游区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和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晚年将自己在华期间收藏的近4000件藏品无偿捐给山丹,并葬于这片曾经奉献终身的土地上,现存的艾黎博物馆、艾黎·何克陵园、培黎学校等成为宝贵的旅游资源[9]。
图3 山丹河水利风景区功能分区图
新建艾黎新西兰旅游村,以艾黎纪念馆建设为重点,配套形象广场、艾黎故居、小吃一条街、民俗风情街、现代农业培育基地等。在景区周边和通往景区道路沿线的重点乡镇建设乡村旅游点,发展农家休闲园,建设配套服务设施。
2.4.2山丹大佛寺佛文化体验区
以山丹大佛寺(图4)为依托,建立禅修会所,引导游客聆听禅学讲座、开展打坐、祈福、抄经等活动,建立佛学修习体验区,引导游客和信众正确礼佛、拜佛、敬香,修习佛学,培育僧侣讲解员,引导游客体验佛学对人生的认识和引导。
图4 山丹大佛寺
2.4.3李桥水库-高庙乡村旅游区
以李桥水库水利风景区为依托,以实力较强的河湾村扶贫产业养殖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特色种养殖。依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大力推广优质杂果种植和食用菌产业形成高效节水种植园。打造高庙乡村记忆特色小镇,深入挖掘“乡村记忆-农耕馆”、“乡村客栈-农家炕”、“乡村味道-罐罐席”、“乡村工厂-休闲园”五张乡村旅游名片,形成具有“高庙品、高庙景、高庙业、高庙韵”的特色乡村。
2.4.4山丹河风情线-自驾车度假区
打造山丹河滨河生态休闲旅游风情线,建立健全山丹河水利风景区旅游自驾车服务体系和旅游交通道路系统建设,建设一批自驾车营地和服务站点,开发具有山丹特色的自驾旅游产品。在县城建立山丹自驾车租赁服务中心,建设自驾车营地,开发山丹风情自驾景观廊道,加强交通基础建设,助推山丹河水利风景区自驾车旅游发展;完善自驾车旅游信息系统、解说系统、交通标识系统和营地服务体系[11]。
2.4.5南湖生态植物园-养生养老旅游区
借势甘肃省发展养老旅游的大势,依托南湖生态植物园,建设一批针对银发市场,集生态养生、宗教研学、疗养康体、休闲农业、民俗体验等功能的养老项目[12]。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提供养老设施和服务,满足养老需要,发展成为兰州都市圈周边重点养老服务中心。另外,依托良好的湿地、山地、乡村环境,将乡村养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养生养老旅游,引导开发养生养老基地及乡村养老社区。
2.4.6“山丹花开”-特色文化研学区
依托如意花海景区,建设“山丹花开”博物馆,整合山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汉明长城遗址、田园乡村、红色遗存、滨河湿地、大佛寺、军马场和焉支山森林公园等景观,建立特色文化研学区。开发水文化研学游、丝路遗迹游、红色研学游、乡村研学游、地质科考游、素质拓展训练游。建设人文教育、爱国主义、乡村文化体验、生态科考以及山地运动等冬、夏令营项目。依托艾黎何克陵园、南湖生态植物园(图5)、大佛寺、李桥水库、祁家店水库和高庙村等开展研学旅游活动。
图5 山丹河城区段-南湖公园
2.4.7祁家店水库水文化衍生区
以祁家店水库、李桥水库为依托,开展水利文化科普教育,让游客感受水利工程对城市防洪和岸线保护的重要性,介绍水文条件在地貌形成过程和世界大江大河形成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宣扬水利文化,引起人们对水资源保护及水土保持的重视。
3 思考与建议
山丹河水利风景区地处西北内陆的干旱地区,在山丹河水的滋养下,流域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水资源在干旱的内陆地区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利用山丹河水利工程建设的契机,结合区域内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突出“滨水画廊·丰彩山丹”的形象定位,构筑立体水生态系统。推动人工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为山丹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水域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闲空间。在总体规划的实践基础上,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1)发展定位要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风景资源禀赋,扎根本土文化,在服务本县居民的同时,扩大影响力,切忌照搬照抄。水利风景区规划应尊重乡土文化。规划结合景区功能定位,尽可能延续地方特色[13]。
(2)开发过程应注重对水生态结构完整性和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14]。水利旅游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重点考虑对水生物、鸟类、其他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风景区的建设是对动植物的保护而不是干扰。
(3)以水文化为依托,旅游开发的同时助推丝路文化、边塞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民俗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推动大佛寺、山丹军马场和汉明长城遗址等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全县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居民文化素养提高。
(4)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展示景区风采,提高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扩大在周边县市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制定营销策略,不断开拓市场,提高投资回报。利用传统民间艺术,打造旅游表演专场,完善旅游产品,建立良好口碑[15]。
4 结论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以水利工程开发为基础,对流域内自然风光、人文资源进行整合、调研、发掘和宣传的过程。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在满足水利功能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还应综合地域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以及地域风貌,使地域文化特色得以延续。
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应做到规划先行,合理进行开发建设布局,在景区建设成熟后,要加强运营管理和宣传。把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修复、增强城乡活力和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切实满足人的亲水性和亲近自然的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