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基于3D打印的创客空间服务策略研究

2020-03-10师美然

出版广角 2020年24期
关键词:长荣天津大学创客

【摘要】打造高品质的3D打印创客空间服务,并利用其开展创意激发与创新支持活动,对高校图书馆增强用户创新意识、构建跨学科融合教育机制、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天津大学图书馆“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 3D打印服务的价值理念与方式方法极具竞争力:提供与用户实际需求高度契合的3D打印服务内容,并最大程度吸收利用校内外主体的优质资源,开辟可供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化3D打印实践的创客实训场所。

【关  键  词】天津大学图书馆;创客服务;3D打印

【作者单位】师美然,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4.017

高校图书馆通过开辟创客空间,提供可最大化满足用户多维度需求的定制化创客服务,以调动用户的创新积极性,持续提高馆方知识服务投入产出效率[1]。3D打印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的核心内容,具有无限设计空间、精确实体复制与低加工成本等技术优势。借助3D打印软硬件设备打造投资促进型、培训辅导型、媒体延伸型等类型的创客空间,有助于推动不同研究方向与学科领域的用户进行创意互动与成果交流,进而帮助用户养成逆向思维与抽象思维习惯[2]。

天津大学图书馆“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的3D打印服务实践较具代表性。一方面,组建专职负责3D打印服务工作的管理机构,向用户系统介绍馆方3D打印品牌服务项目,并广泛聚合社会多元主体的3D打印服务力量。另一方面,注重强化3D打印服务的系统性保障,创建包含材料制备技术、质量控制技术、制件检测技术等3D打印关键技术内容的特色资源库,借助读秀中文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电子资源平台提供3D打印资源定向投放服务[3]。

一、天津大学图书馆“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3D打印服务概况

2015年10月,天津大学与天津长荣健豪云印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办“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核心业务是为校内外用户提供基于3D打印的云印刷服务。天津大学图书馆是创客空间的组织管理方,主要负责3D打印基础设施维护与工作流程管理;天津长荣健豪云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是创客空间的技术保障方,主要提供3D打印技能培训、成果商业转化等服务。经过五年的成功运营,天津大学图书馆“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3D打印服务的运行管理制度逐渐成熟稳定,并成功举办了“青春创客”“创客嘉年华”“软件工作坊”等多个品牌活动[4]。

从 “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3D打印服务支撑环境来看,其不仅配备了技术领先的3D打印设备,而且创建了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与操作指南。天津大学图书馆拥有两台Aerosint多材料金属3D打印机、三台4K LCD 3D打印机、一台消费级平板3D扫描仪,并开通了3D打印大数据服务,便于用户一键获取3D模型资源。馆方持续向校内师生提供3D打印机无偿租用服务,通过模块化分区管理制度来确保3D打印配套设施的高效合理使用。

从 “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3D打印服务主要内容来看,其既涵盖了扫描与建模等传统业务,又依托“天津大学创客教育基地”构建了可推动用户分享交流3D打印心得体会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借助慕课平台、自媒体平台进行创意培训,如开发3D打印应用领域、3D打印创新思维等主题的精品慕课,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营销号实时推送3D打印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在全面把握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如面向理论研究型用户设置3D打印核心理念学习、数制工坊等创客服务,面向应用实践型用户开展3D打印技术应用、创业指导等创客服务。

从 “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3D打印服务实施效果来看,其受众规模呈现逐年倍增的趋势,这得益于馆方所采取的“助理服务”策略——面向天津地区高校和研究院所广泛招募3D打印志愿者,协助馆员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3D打印帮扶。同时,3D打印服务广度亦不断扩大,学科覆盖范围从工业工程领域延伸至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专业门类,且能够动态跟踪用户体验反馈。可见, “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3D打印服务已经实现了知识创造转型。

二、天津大学图书馆“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3D打印服务实践现状

1.与二级学院、科研专家与社会机构通力合作

第一,与具备显著学科优势的校内二级学院合作,提供3D打印培训服务。“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与高分子科学系合作,为校内师生开设光固化立体印刷、熔融沉积成型、选择性激光烧结等主题的研讨班;与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合作,围绕制造海洋异型结构件、水生动物模型制作等制图知识进行培训;与航空航天系合作,针对3D打印技术在飞机机翼制作、无人驾驶航空系统和复杂零部件的制造等方面的应用潜力进行主题交流;与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推出光伏材料和电站运维技术、冲储能技术和物联网工程应用等高人气慕課。

第二,邀请校内社团骨干、一流科研专家为用户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一方面,借助校内学生社团力量开展3D打印STEAM创客教育,如馆方与业余无线电协会、天空工场未来航空兴趣团队、网络技术协会等学术社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由社团骨干向用户讲解3D打印材料、3D打印建模等专题知识。另一方面,依托校内一流科研专家,及时解决用户瓶颈问题,如馆方在样本观察期间共举办数场以3D打印领域技术专家为嘉宾的“世界咖啡馆”活动,让用户在与技术专家交流过程中切实领悟3D打印技术精髓。

第三,与3D打印标杆服务商合作,提供3D打印成果一站式转化服务。在以创意生成为主的创客空间服务方面,“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主要通过与拥有较强专业业务能力的3D打印研发机构、3D打印企业联袂推出3D打印创意设计项目,以保障用户3D打印成果的新颖性与价值性;在以实际应用为主的创客空间服务方面,“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主要采取与具有市场竞争力的3D打印技术供应商开展3D打印成果应用合作等方式,如与DediBot公司(我国最大的3D打印机制造商)签订3D打印产学研合作协议。

2.基于用户异质需求的一站式精细化服务内容

第一,创建多类型3D打印资源导航工具。“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开发可实现数据一站式获取的3D打印资源超链接,利用URL超链接、文本链接等技术在图书馆官网主页设置3D打印资源库超链接,并采用冰状图、柱状统计图与鱼骨图等呈现方式让用户可快速锁定目标数据;借助数字资源大数据发现系统来集成获取3D打印数据,主要利用百链云图书馆、Wiley Online Library、SpiScholar等数字资源大数据发现系统进行3D打印资源情境化推荐;凭借LibGuides、Scopus、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等工具,构建具有清晰语义关系与层次结构的知识图谱,以缓解用户数据挖掘中的知识迷航矛盾等。

第二,提供细粒度、靶向化的3D打印创客空间服务内容。一方面,举办3D打印个性化培训活动。“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发挥校内外3D打印理论与实践研究学者的积极作用,通过“面对面指导”培训形式进行3D打印素养教育,如定期举办以电气工程、機械工程、软件工程等学科的“长江学者”为真人图书的真人图书馆活动。另一方面,在系统提取用户兴趣标签的基础上,为其提供细粒度、靶向化的3D打印服务,如为具有理论学习需求的用户提供3D打印关键技术解读服务,为具有实践创新需求的用户提供3D打印沙盘模拟、3D打印机操作演练等服务等。

第三,基于学科馆员的3D打印私教服务。“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赋予学科馆员“建导师”“催化师”职责,让他们帮助新用户尽快熟悉设备,引导老用户不断修正3D打印行动方案。学科馆员与用户间建立“个性化帮扶小组”,提供3D打印精准帮扶。学科馆员不仅要推荐高度契合用户画像的最优3D打印资源,还要全流程跟踪用户体验,基于用户反馈信息来优化3D打印服务节点。

3.强化面向运营管理与推广管理的组织保障

就3D打印创客空间服务运营管理而言,“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主要采用技术导向型与创业导向型两种模式来提高3D打印服务穿透力。一方面,构建基于技术导向型3D打印运营管理的创客空间,如与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组建了具有行动学习、团队学习与教学实验室等模块化功能的3D打印服务智慧管理平台。另一方面,借助创业导向型运营模式开展3D打印成果落地转化,如与天津恒信智能快速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建了3D打印商用成果推广基地,数百位用户获得了创业专项资助。

就3D打印创客空间服务推广管理而言, “长荣健豪文化创客空间”高度注重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宣传传播优势。一方面,依托新媒体矩阵增强3D打印服务影响力,如利用在线社交问答平台、慕课系统进行3D打印服务营销。馆方不仅在知乎、百度知道、搜搜问问等社交问答网站开辟3D打印服务专题板块,而且鼓励校内用户通过“天津大学在线教育中心”MOOC平台获取3D打印视频素材。另一方面,开发基于自媒体的智能预约系统,其核心服务项目包括:全时预约服务,即通过微信公众号消息实时提醒、模板消息等功能向用户发送预约二维码,用户扫码便可准确知晓当前3D打印机的使用情况;动态监测服务,即对3D打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及故障率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其不超过工作负荷上限;即时评价服务,即向用户定期发放以3D打印服务感知度、满意度与忠诚度为核心题项的微信电子问卷,并将问卷调查数据作为改善3D打印服务品质的关键依据。

三、我国高校图书馆3D打印创客空间服务实践路径

1.建立多主体常态化合作机制,聚集3D打印服务合力

第一,与高校学生社团、业内资深专家开展紧密合作。一方面,密切联系科技创新类、专业实践类、社会服务类校内创客社团。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创客社团不仅拥有为数众多的3D打印专利,而且骨干成员均经过严格的3D打印专业培训,高校图书馆可与校内创客社团建立协同服务机制,提供贯穿于用户3D打印全生命周期的人性化服务。如在3D打印活动准备阶段,创客社团骨干可与馆员一道对用户3D打印需求开展调研;实施阶段,创客社团骨干可为用户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收尾阶段,创客社团骨干可为其提供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咨询服务。另一方面,组建以具有较强研究实践能力的业内资深专家为核心成员的3D打印辅导团队。借助校内外3D打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才的智力支持,为用户提供从激活创新思维到成果市场推广的3D打印全链条帮扶[5]。

第二,联合3D打印研发生产单位共同开展3D打印市场化研究。一方面,借助大型3D打印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外力弥补高校图书馆在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等方面的短板,如与国际知名的3D打印服务商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加大3D打印技术在学科教学与科研活动中的应用力度,让具备商业潜力的优质3D打印成果成功实现量产。另一方面,馆方应坚守“以用户为中心”的3D打印服务理念,积极为用户搭建可提高3D打印成功率、拓宽成果分发渠道的服务平台,如与3D打印风险投资机构合作发起“3D打印投资基金”,对具有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3D打印项目给予资金足额保障。

2.打造系统化定制化服务内容,提高3D打印服务精度

第一,设计广视域、全覆盖的3D打印创客空间服务导航体系。一方面,提供基于用户画像的定制化导航内容。对首次尝试3D打印的用户,导航内容应以3D打印基础知识与技术为主;对有3D打印创业意向的用户,导航内容应指向创业咨询与市场测试等方面。另一方面,创建智能化导航工具,可利用NSTL、WorldWide Science、Web of Science等数字资源检索平台构建3D打印资源导航系统,对3D打印资源进行全情境、定向化推荐。

第二,联合工程实训中心和高级别科研实验室提供系统化3D打印创客空间服务。我国高校图书馆可依托创客教育机构和3D打印研究基地一揽子解决用户3D打印问题,可将校内创客实训基地作为用户3D打印学习场所。如与公共实验中心合作,强化用户3D打印专业技能训练;与产学研基地合作,向用户介绍3D打印新模式、新业态与新产品,引导用户将3D打印前沿技术融入创新实践。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发挥校内外高级别科研实验室的智库功用,如聘请省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的专家学者作为用户智囊,帮助用户审慎处理3D打印突发棘手问题。

猜你喜欢

长荣天津大学创客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简介
宋长荣:一曲《红娘》天下知
学生写话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总目次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总目次
EX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