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文旅融合下甘肃非遗现状分析

2020-03-10何爱丽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文旅融合非遗

摘  要: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动下,“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已经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非遗”既是历史发展活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不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日渐成为了各地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方式、新机遇。

关键词:文旅融合;非遗;旅游资源

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大众旅游时代,文化和旅游更是密不可分。甘肃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最具有潜力的国内旅游目的地之一。

“十四五”时期,是甘肃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的“压力期”,也是甘肃发展逆势而上、创新跨越新机遇的“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甘肃做好文化旅游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动下,“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已经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近年来,“非遗+旅游”项目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日渐成为了各地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方式、新机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甘肃省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东段,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各族人民在这里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发展中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甘肃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接下来,我将通过PEST分析模型针对甘肃省在文旅融合大趋势下的“非遗+旅游”热做如下分析,希望通过该分析能让更多的人认识非遗与旅游。

一、政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文化工作者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就要发掘文化底蕴,讲好文化故事。同时,从行业政策的角度来看,全国工商联也提出了“关于优化非遗政策引导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提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等纷纷将非遗与旅游融合纳入重点发展工程,可见,非遗旅游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经济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经济资本,更是文化资本,这也为民族地区的非遗扶贫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思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辟了新的保护和传承路径。非遗助力脱贫是精准扶贫的创新性手段,许多民族地区都因为“非遗”而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近年来,张掖市山丹县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势,鼓励传统手工艺和市场密切对接,山丹县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不断彰显新的活力,随着非遗扶貧工作向纵深发展,山丹县越来越多的人正利用一双巧手和一项技艺脱贫致富,非遗成为精准扶贫的新动力。庆阳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民间艺术家对各类非遗项目做出了有效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将“非遗”作为地区特色资源,带动了经济发展,非遗也逐渐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名片”。

三、社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艺术审美和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发展,如今,在文旅行业,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传统的观光度假旅游已经难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近年来,“非遗+旅游”热日渐成为了各地文旅发展的新方式。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一方面,随着人民文化自信程度的提高,非遗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正逐步提高;另一方面,非遗开始融入大众生活,人们越来越接受和喜爱具有文化内涵的消费品。因此,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非遗+文创”逐步兴起,具有160年历史的北京老字号“内联升”取得迪士尼的授权,推出了迪士尼公主和米奇系列时尚布鞋,击中了年轻女性和儿童的“萌点”;2017年与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合作推出中国风浓郁的“大鱼海棠”主题布鞋,迅速成为网红,围绕着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演艺、非遗文创等产品形态不断涌现。

四、技术

对于传统的非遗保护方面,人们大多采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而随着近些年来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够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重现缤纷的色彩和生机灵动的魅力。敦煌通过建立数字敦煌网站对莫高窟进行数字化保护,游客可以全方位的了解壁画,直接感受到敦煌壁画的魅力;通过“非遗+博物馆”虚拟现实,也再现了敦煌的艺术和文化以及数字化保护的成果,数据还原的不仅是历史真实,更弥补了色彩失真、局部损毁,其数字化、技术性的特点,扩大了莫高窟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丰富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和形式,提升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

五、结语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无法形成产业,但与旅游结合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如今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通过旅游与非遗的融合发展,既能丰富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供给,又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与发展。因此,要实现旅游业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非遗与旅游这项独特资源。

参考文献

[1]张虞昕.文旅经济交融发展下产业遗产活态保护案例研究[N].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0).

[2]王志刚,宋薇.“讲故事”助力文旅融合[N].山西日报,2020(12).

[3]刘纯银.非遗扶贫 相得益彰[N].团结报,2020(08).

[4]郭亚茹,李雨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0).

[5]张欣.浅谈文化和旅游的区域协同发展[J].文化产业,2020(24).

[6]李并成.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促进甘肃旅游业腾飞[J].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研究室编.甘肃政协,2005(02):117-119.

作者简介

何爱丽(2000.12—),女,甘肃省酒泉市人,藏族,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文旅融合非遗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