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儒家是否为精致利己主义

2020-03-10武雷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四心功利孟子

武雷

摘  要:孟子认为“四心”是人天生具有的,是人一切善的行为的道德本能。在我们看到一个“不忍”现象之时,“四心”会驱使我们产生一个类似于同情的道德意识,并在之后会在我们心中形成一个类似于“帮助”的悬设,而在这个悬设之后,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来对行为进行考量,但是“四心”的作用就在于在我们心中树立关于这个道德行为的悬设,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悬设,而之后是否决定采纳它,则是出于我们的生活经验。

关键词:“四心”;孟子;功利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集大成者,他在儒家学说的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举,尤其在心学方面更为突出。作为儒家心学的始源,孟子心学不仅建构了心力说、正心说、尽心说、养心说、衡心说,还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四心”说。孟子将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四心”与仁义礼智“四德”并举,共同加以阐发,明确了“四心”是“四德”之端。孟子认为“四心”是人先天所具有的,是一切德性行为的根源,是无利害,没有任何功利因素考量的。但是,也有学者指出,人在“四心”的驱动下,做了善事之后,会获得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感,愉悦感,在此之后,他为了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愉悦感,而去行善事,算不上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呢?这就需要我们回到文本本身而谈。

孟子“四心”有一些特点。首先是它的先天性,在孟子心目中,“四心”是人天生具有的。首先,人天生就有“不忍人之心”的道德本能,正因如此,人才能一看见小孩掉到井里就自然而然地动了恻隐之心去给予施救,而没有任何功利考虑;其次,“四心”是人与生俱来的才质、才性,是人赖以为善的心理基础,为人行善提供可能性前提,假如行动作恶,并不是人的才情有什么过错。当然,人的“四心”有一个由潜在向显在、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转化过程,它需要后天的培育、教化——不能设想一个心智不健全的人会对落水儿童产生“不忍人之心”,同时它也需要特定道德境遇、事件的触发、刺激。其次则是内在性。孟子指出,人的“四端”是“在我者”而非“在外者”,它如同《论语》所言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的“四体”(四肢)一样,是人所固有的。最后则是普遍性。孟子基于人性的普同性视角强调所有人都具有“不忍人之心”,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心”本质上就是仁义礼智“四德”。只要注意思索且用心追求,就可以获得它,否则就可能失去。人的行为表现之所以差异那么大,原因在于是否尽到了自身的才质。

在孟子看来,我们人皆有“四心”,而且是我们先天具有的,他是我们一切道德行为的发端,也就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本能。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生出同情之心,这种由同情而衍生出来的帮助的情绪是毫无功利的考量,也毫无利害关系的考量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需要讨论的就是,当我们第二次看到一个人正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这种帮助情绪的由来,究竟是否是由四心驱动的,或者是参杂了功利的考量,从而能否将儒家归结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让我们回到这个第二次的本身。如同第一次一样,我们看到一个人身处困境,在此刻,他是相对于我们,是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因此我们会产生一个同情的心理。到这里,所有人都是可以认同的,问题就在于接下来的讨论。在产生同情之后,有些学者就认为,或许这个时候,我们会因为上次帮助了别人得到了一些精神的愉悦,在这个时候为了获得更多的愉悦,我继续选择去帮助他,而我帮助他,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精神愉悦,或者说是因为在第一次帮助别人之后,我意识到了“四心”的存在,因此,为了不让自己的“四心”蒙尘,我选择去帮助那个身处困难且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实际上我们在这里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我们考虑我们帮助他会获得精神的愉悦或者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四心”蒙尘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已经预设了一个概念,那就是“我们要帮助他”或者是“他是需要帮助的,而我可以帮助他”。而这个预设的概念从哪里来的呢?按照上文所分析的孟子的文章,就是从“四心”来的,我们看到一个身处困难的人,我们的“恻隐之心”会驱使我们产生同情的心理,這种同情的心理是建立在一个他相对于我而言,他是弱势的一方,而我所处的环境或者说自身的一些情况是比他更好的,而这个时候,我是有能力帮助他的,进而,这个同情的心理会促使我们产生我们要帮助他。也就在此时,我们有了一个“他是需要帮助的,而我可以帮助他”的预设,进而我们才可能会考虑到我帮助他可能会获得什么,或许是不为了让自己的“四心”蒙尘。但是,不管是什么,其实我们都已经预设了一个“我们要帮助他”在我们内心里,因为只有“我们要帮助他”这个概念内设在前,我们才可能会产生那些关于帮助他会带来什么的因素。而儒家所讲的“四心”其实已经在促使我们产生这个悬设的之后结束了,“四心”作为德性之端,它已经发挥了它的作用,产生了善。而我们之后的那些有关于功利、利害的考量则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的考量,这个时候已经与儒家所说的“四心”没有关系了,所以,如果因为这些将儒家归结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实际上是不合适的。

综上而言,从为了使自身获得更多的精神愉悦或者说不让自己“四心”蒙尘的而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的角度来将儒家作为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进行批判的话,实际上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行为并不在儒家“四心”所讨论的范围,这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的选择,是我们的生活经验所带给我们的选择的。而“四心”真正的作用在于驱使我们产生这种道德情感,或者道德本能,他会在我们利用生活经验去做分析考察之前,在我们心中给我们塑造一个我们应当去做的,而之后,我们会用我们的生活经验去考量。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M].中华书局,2011.

[2]曾振宇.孟子诠解[M].山东友谊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四心功利孟子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磨刀不误砍柴工
用“四心”做好图片专题报道
浅谈幼儿教师家长工作之“四心”策略
用“四心”进行班级管理的研究
功利社会话功利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
做“四心”教师,实践爱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