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3-10李仕蓉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教学应以探究学习为核心。”所以,利用科学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已成为当前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点研究课题。然而,当前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情况并不乐观,科学教师应正视不足,积极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将学习重心转移到探究过程中来。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课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引领学生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猜想、实验的活动中发现科学真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探究能力的概述

探究能力在很长时间内被基础教育所忽视,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开始为我们所认识。而所谓的探究能力,就是对于问题进行自我独立思考,并通过各种科学实验手段研究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极为重要,也是实现创新能力的最原始的基础。在当今中国的现实环境中,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简单的劳动密集型转型高精尖创造型变得极为关键。教育作为一国之根本,对于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刻不容缓。故而,如何提升探究能力是我们科学教育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二、小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结合日常生活,提高课堂趣味性

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会给学生营造出枯燥而又无味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很难自主地投入其中,从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且由于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小学科学的教学往往是聚焦课堂中心,围绕教材进行输出的。其实,科学研究的范畴非常广泛,从微小的粒子到无限可能的宇宙太空,科学既可以说与学生生活偏离甚远,又可以说是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巧妙地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索欲望,大大加强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动性。此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使小学科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而具有趣味性,为提升学生的参与力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倡自主实验,提升动手能力

首先要提升探究能力,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由老师从旁协助,讲解实验流程和规范实验过程。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实验模拟,尤其进行自主的分工合作,提升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通过动手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记忆学习的内容,并且充分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只有勇于试错,在错误中不断地修正、前进,才能够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实验,培养探究能力。而在小组协作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而降低学生实验错误的概率,提升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在合作中互利共赢,提升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

(三)鼓励质疑

科学强调严谨性、逻辑性、实践性,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绝大多数内容往往也需要通过实验来论证。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现象去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所见到的现象,培养质疑精神。例如,学习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师课前准备1个气球、1个锥形瓶、3个量杯及热水、常温水、冷水等材料。课堂上,先往锥形瓶中装空气,以气球作为密封盖,然后慢慢往瓶中加入热水使空气受热,同时加入冷水使空气受冷,一分钟后引导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请学生猜想:“现在锥形瓶里的空气是热的还是凉的?”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教师邀请学生上讲台把手伸进瓶中感受空气的温度(注意安全),很明显此时的空气略显温暖。3分钟后,教师再提问学生:“同学们现在觉得空气和水都凉了吗?”学生同样各执己见,纷纷对实验现象质疑。教师再次请学生上台感受时,空气已变冷,而水依然略显温暖,但会比上次温度降低。这时学生内心会充满疑惑,教师继续设疑:“为什么在加热过程中气球会膨胀得很快,而加入冷水的时候会收缩明显?”结合课文阅读和实验操作,学生就会明白:因为水和空气均由肉眼无法看到的小微粒组成,当热量上升时,它们就会被激活,从而迅速扩散,增大体积;相反,遇到冷水时,它们就会聚集取暖,从而缩小体积。这样的实验演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营造氛围,挖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

科学课堂应该是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老师只有为学生营造出自由的活动空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出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可能有的老师会感觉这样的课堂比较乱,不如教师讲学生听那种封闭式课堂容易管理,但是科学教育要培养的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压制性的教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放手学生,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发现,让学生在想与做中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师生之间互动,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枯燥无味的教学环境学生很难潜心投入学习之中。如果教学氛围是积极向上、轻松活跃的,正在偷懒或者开小差的学生也会被这种氛围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去投入學习活动中,并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频繁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亲切,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良好互动能够拉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一个平等愉悦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学习较为轻松舒适,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效率。此外,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颓废情绪,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在和谐的师生互动下,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出发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感受下积极主动进入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去。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通过长期实践去积累经验。科学教师要从开展实验、鼓励质疑以及加强互动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锋.科学探究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9(A4):17-18.

[2]陈莹莹.科学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87.

[3]苏永红.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104.

[4]赵伟伟.浅析小学科学户外探究活动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2):142.

[5]占龙凤.小学科学实验课学生探究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9(12):1.

作者简介

李仕蓉(1978.10—),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贵州遵义,学历:大专,单位:遵义市播州区马蹄镇马蹄小学,职称: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农村小学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研究。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培养策略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