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2020-03-10刘悦
摘要:在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各中小学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个性培养的意义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提升学生个性培养效果的措施,以期能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1]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育 个性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个性培养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程度不足,其个性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关键时期。通过语文这一学生接触最多的基础学科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进而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不仅响应了新课改中对于重视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还对语文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缺乏创新
尽管部分小学意识到了个性培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许多学校难以完全转变教学形式,仍旧采用以教师为主体,按照事先设定的教学进度单一地向学生传授书本上固定知识的方法上,且将教学目标过度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长期处于相对被动的学习状态,不仅会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造成一定的困难,还使得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學内容单一枯燥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通常是由教师为主讲,带领学生进行字词认识、课文朗读与理解等,对课本以外知识的拓展较少,仍以反复学习课本所要求的内容为主。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耐性较差,容易感到无聊与乏味,进而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如果教学内容长期单一枯燥,会使得学生逐渐对语文课堂失去兴趣,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习效率会明显下降。
(三)师生良性互动不足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许多教师为了树立严肃的教师形象,以便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常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畏惧心理,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的参与度不高。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缺少对师生互动方面的考量,导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较少与学生进行互动,或互动环节效果不理想。没有互动环节的帮助,教师很难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特点与个性,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只能跟随教师的思维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无法通过自身的个性思维对知识进行多角度思考。
三、提升学生个性培养效果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形式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常想探索一些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从教学形式的创新着手,丰富课堂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更加专注地学习课堂知识。例如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学生喜爱的多媒体器材。还可以适当增加教学环节,除了传统的教师主讲方式,再设置一些演讲、分组讨论、话剧表演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环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与探讨,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心得体会。教师负责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保证个性培养的有效进行,除了教学形式的创新外,教师还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但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相关的课外内容拓展。[2]例如在学习某篇课文后,向学生推荐一些类似题材的文章,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这种教学形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在课下对拓展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能够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三)加强师生良性互动
师生互动是个性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与理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使学生个性的形成。在课堂上的问答中,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与表述,遇到问题时要与学生积极进行沟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余时间,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及性格特点,不断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优化,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个性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玉岭.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法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11).
[2]刘国荣.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初探[J].亚太教育,2016(34).
(作者简介:刘悦,女,本科,长春市宽城区宋家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