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内容调研及升级策略研究*
2020-03-10孔晔晗
孔晔晗 高 丹 彭 琳 何 琳
1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开放获取运动和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国外学术图书馆为了应对学术出版商对学术资源的垄断与高额订阅费,开始尝试推出学术出版服务。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在《2012年学术图书馆十大趋势》中指出,新的学术交流和出版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学术图书馆作为学术传播的重要机构,必须积极参与到出版服务中来,否则将会被淘汰[1]。2013年美国图书馆出版联盟(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LPC)成立,根据其网站公布的《图书馆出版名录》(LibraryPublishingDirectory)的调查显示,2018年全球有137家学术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这标志着国外图书馆出版服务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2,3]。
国外学者较早地开始了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其中出版服务内容、实施模式以及对出版服务的设计与改善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点[4]。而我国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实践发展较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国内学者更关注国外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内容、合作模式、经营模式、技术支持、可持续性等实践经验[5-9],介绍美国图书馆出版联盟项目[10,11],并从理论层面探讨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潜在动力、优势条件[12-14]、服务机制和出版服务模式[15,16],为我国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提供借鉴。在服务定位上,孙建辉等[17]指出学术图书馆参与出版服务要从服务内容、合作模式、运行平台、人力资源、素养教育等方面制定发展规划,并提出应建立出版联盟以促进学术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在服务内容上,国内学者认为学术图书馆应立足于本校特色馆藏资源并助力优势学科发展[17-19],如魏蕊等基于美国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的研究,提出我国大学图书馆可尝试基于机构知识库开展出版服务,服务内容从保存与管理资源逐步拓展为提供出版资源,实现业务升级[20]。在服务策略上,孙杰等针对图书馆的不同角色分别提出了学术出版支持者策略、学术出版参与者策略和学术出版执行者策略[9],李晓辉等提出了出版内容发展的5个层次和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出版服务策略[21]。在服务实践上,国内学者一致认为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R)是我国目前为止相对于开放存取(Open Access, OA)期刊、图书和研究数据而言最具可操作性、较为成熟的开放存取途径,是我国学术图书馆拓展出版服务的重要选择[17,18,21,22]。随着传统图书馆的学术传播服务与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学者的需要,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开始了出版服务的实践尝试,但开展的图书馆数量较少,内容相对单一,主要是依托数字平台提供基础的出版服务,成功实践案例较少。基于我国图书馆出版服务研究起步晚、与国外出版制度存在差异的客观情况,当前阶段如何规划和开展出版服务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关心的问题。且已有研究缺乏对国内案例的总结提炼,提出的对策与建议可操作性不强,鲜有针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内容进行的广泛调研。鉴于此,本文以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为例,调研其出版服务开展现状,在对比国外图书馆出版服务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基于出版内容的出版服务升级策略。
2 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定义
目前学者普遍认可的是图书馆出版联盟(LPC)对于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定义,即图书馆出版服务是图书馆为支持学术作品、创作作品、教育作品的创作、传播与管理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23]。图书馆出版强调学术成果的生产过程,侧重以开放获取方式出版原创性作品,同时注重作品的学术质量控制环节。陈定权、黄文霞认为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定义是由早期“图书馆出版社”(Library as Publisher)概念延伸与演绎而成,既包含以图书馆为出版主体,负责出版物的纸质或数字出版过程的含义,也包含与出版过程相关的一系列附加服务[24]。刘兹恒、苗美娟对图书馆出版和传统出版的异同进行了比较[7],认为:图书馆出版与传统出版一样强调对出版物学术质量的把控,且认证形式灵活多样,例如同行评议、准同行评审(如编委会负责)和品牌延伸评价等;不同的是图书馆出版形式大多为数字出版,或数字出版与少量按需出版相结合,这就使得出版物形式更多样化,缩短了学术传播周期;此外图书馆出版注重对学术作品的永久保存,以实现学术作品出版的完整生命周期管理,这些差异均凸显了图书馆出版所具有的独特优势[25]。
本文所指图书馆出版服务,既包括图书馆作为出版主体进行学术期刊、学位论文等作品的出版活动,也包括一系列的附加服务。已有调查结果显示[24,25],图书馆出版形式大多为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服务的开展必须借助于图书馆自身馆藏资源、技术优势和出版平台,此外图书馆还需对出版作品进行长期保存与管理。因此本研究将从出版物类型、服务平台、数字保存以及附加服务等方面,对国内“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已开展的出版服务进行现状调研,基于调查结果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升级出版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3 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调研
3.1 调研内容
本文以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42所“双一流”高校(1)http://www.moe.gov.cn/s78/A22/A22_ztzl/ztzl_tjsylpt/sylpt_jsgx/201712/t20171206_320667.html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访问各图书馆网站调研其出版内容及相关服务的开展情况。其中,对于出版物类型的调查,重点关注基于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出版情况、开放获取程度及出版物类型;对于服务平台和数字保存的调研,重点关注主要出版物类型的出版平台和数字保存策略;对于附加服务的调查,重点关注“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是否开展如托管服务、数字保存、数据服务等与出版相关的支持服务。调查时间为2020年2月3日至14日。
3.2 调研结果
3.2.1 出版物类型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学位论文、期刊(OA期刊与纸质版期刊)、科学数据等方式参与出版服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物类型
学位论文是各“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主要的出版物类型,占比为71%,42所“双一流”大学中有30所建立了专门的学位论文库,其中12所高校的学位论文库被囊括在机构知识库中。就出版物质量而言,学位论文应执行严格的同行评议,高校图书馆提供平台并负责学位论文的数字出版、管理与保存等服务。就开放获取程度而言,学位论文库的开放获取程度有限,在30所建有学位论文库的高校图书馆中,50%的学位论文库(15所)必须在校园网络下登录机构账户方可访问,另外50%在校园网之外也可访问并浏览论文摘要、参考文献等信息。其中,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存取程度最高,可提供学位论文的前17页浏览权限。
除学位论文外,期刊和科学数据也是图书馆出版物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比17%和7%。在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有7所高校图书馆出版期刊,出版形式包括数字出版(OA期刊)与纸质出版,其中纸质期刊大多可在刊物网站上开放获取。武汉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还先后推出了科研数据出版平台。
3.2.2 服务平台和数字保存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42所“双一流”高校中共有23所高校(2)23所建有IR的高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其中带*的IR含有学位论文库。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建设的IR,在调研期间网页无法访问,所以无法统计其功能。建有机构知识库(IR),其中12所高校的IR中包含学位论文库。这些IR大都具有用户管理设置功能,对用户的注册、登录、权限进行分层管理,给予不同用户群体相应的权限等级。IR中的出版物类型通常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著、文集、会议论文、专利、研究报告等,一般校外用户只能浏览题目、摘要等信息。IR具有长期保存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由高校图书馆主办的期刊一般不在机构知识库中发布内容,而是通过专门购买的期刊采编系统运营,期刊论文可在编辑部网站上开放获取并长期保存。部分高校的机构知识库有能力同时开展科研数据的管理与服务,将科研数据出版作为机构知识库的子服务,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等。与之不同的是,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3所高校的图书馆科研数据单独在科研数据平台上出版,可全文开放获取,表2总结了这三个科研数据平台的调研结果。
表2 3所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平台调研结果
3.2.3 附加服务
刘兹恒、苗美娟通过对国外图书馆28项常设附加服务的分类归并,将其分为6类:托管服务、资源管理服务、用户培训与咨询服务、编辑与出版服务、商务与法律服务、数据服务[7]。本研究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出版服务主要包括同行评议服务、编辑加工、元数据服务、学位论文查重、数据验证、论文写作培训、版权咨询等,基本能够涵盖国外图书馆提供的6类附加服务。
4 调研结果分析
4.1 出版物类型
学位论文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最主要、占比最高的出版物类型,这与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物的发展趋势一致[11]。与学位论文不同的是,教师提倡创办的学术期刊和学生提倡创办的学术期刊是国外学术图书馆的主要出版物类型,但由于国情差异,期刊并不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物的主流。原因在于我国有非常严格的学术期刊准入制度,而国外创办期刊的流程比较简单,因此我国图书馆OA期刊出版只存在于少数高校图书馆。同时,OJS(Open Journal System)等期刊出版开源软件的普及,让更多的国外高校图书馆能够建立期刊出版平台,为学校师生创办的OA期刊提供出版服务。随着开放科学运动的发展,近年来图书馆数据集出版数量迅速增长[11]。
4.2 服务平台和数字保存
出版服务平台和相关软件为高校图书馆的出版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国外图书馆出版服务中关于科研数据的出版途径主要分为3种情况:一是数据出版依托机构知识库,二是专门设有科研数据出版与管理平台,三是机构知识库和数据出版平台都提供数据出版服务。本调研显示国内“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出版途径只涉及前两种类型。我国42所“双一流”高校中超过一半已经建设了机构知识库,利用机构知识库开展图书馆出版活动不仅能节省学术交流和传播成本,同时也能为图书馆提高曝光度、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29,30]。
从软件平台的角度分析,以DSpace和Fedora等软件为基础开发的机构知识库平台更关注数据的组织、描述和保存,缺乏在线分析和可视化功能[31]。所以更多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数据平台时会考虑选择和机构知识库不同的软件系统来进行二次开发。目前科学数据管理平台的发展方向是嵌入到科研的全过程中来管理数据[31],而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管理平台缺乏在活动前期制定数据管理计划(Data Management Plan,DMP) 的功能[31]。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开发了根据项目资助单位的要求自动撰写DMP的模板平台,其他大学图书馆可申请加入该平台为图书馆用户获得该项服务[32],这种做法值得国内高校图书馆借鉴。
重视数字保存是近年国外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实践中的显著变化。国外图书馆重视采取多种保存方案,利用不同机构和平台对学术成果进行长期保存[11]。本调研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多依托机构知识库或者数字出版平台进行数字保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图书馆出版物类型的丰富和数量的增长,国内高校图书馆也将会考虑采用不同的数字资源保存方案。
4.3 附加服务
调查显示,国内外图书馆的出版附加服务基本一致,都以资源存储与管理、培训与咨询为主。在资源存储与管理方面,除了传统的机构知识库提交数据和存储数据服务外,图书馆还推出了数据管理服务[33]。如此次调研的复旦大学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包括:(1)根据数据特点,提出数据规范标准;(2)与科研团队合作,参与数据的整理、分类和归档等工作;(3)对人文社科类研究数据,提供“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平台”服务,并进行使用培训[27]。在培训与咨询服务方面,在当前强调科研伦理和加强学风建设的环境下,绝大多数的“双一流”高校图书馆都提供了论文查重服务和科研诚信讲座,如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均针对学位论文提供学术不端检测服务。综合比较,相对于国外科研数据管理平台,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平台在制定数据管理计划方面还存在差距,除了改进平台功能外,还可在此方面予以加强。例如借鉴美国雪城大学图书馆的做法,为图书馆用户购买加州大学图书馆开发的DMP自动撰写工具,帮助科研人员撰写DMP[34]。
5 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升级策略
5.1 基于内容出版的图书馆出版服务分层升级策略
依据国内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调研数据和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基于内容出版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分层升级策略,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出版服务分层升级策略框架
(1)第一层次:该层次提供与出版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和资助支持,此阶段图书馆并不直接开展具体出版活动,仅提供附加服务如论文写作培训、期刊投稿指南、学位论文查重、数据库使用培训等。第一层次对图书馆需投入的人力、资源、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大多数图书馆都能够独立开展。对于一些已开展附加服务的图书馆,此阶段可适当拓展用户培训与咨询的内容,如增加作者版权咨询、培训用户如何使用开放获取资源。
(2)第二层次:该层次正式提供出版服务,主要负责基于IR的学术成果发布和基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出版,资源可部分开放获取。这一层次中,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数字出版以及信息存储和保存,尚未对所有出版物组织同行评议,因此该阶段可适当拓展出版物类型,比如加强数字灰色文献资源收集、开展基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出版、存储科研数据等,同时有针对性地拓展资源管理的服务内容,如提供元数据、数字化、编目、开放URL支持、编制索引目录表等。此层次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是将机构知识库从存储库逐步拓展为提供出版资源的出版平台,实现业务升级[20]。
(3)第三层次:该层次是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对经过同行评议的高质量资源进行开放获取出版。本层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出版需通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关于同行评议制度的管理,图书馆可以自行组织,也可与出版社合作。二是本层次的开放获取程度更高,打破了局域网和非全文浏览的开放权限。在本层次的出版服务方面,图书馆可拓展编辑与出版服务内容,比如管理同行评议,提供编辑排版、文档格式转换、平面设计、按需印刷等服务。对于暂时还不能提供数据管理平台的图书馆,可提供DMP服务。
(4)第四层次:该层次提供数据出版服务。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出版并不是简单的数据发布,它强调通过数据管理平台对已有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以便使用者理解、再利用和引用。因此,这一层次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数据组织、评审和出版能力方面的要求。处于本层次的图书馆可拓展数据管理服务内容,包括数据分析、数据集管理、数据可视化等。
5.2 开展参与教学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
支持和参与教学是图书馆出版服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图书馆与在校师生的紧密合作符合高校图书馆出版区别于商业出版社出版的特殊属性,即图书馆出版对所属高校的教学任务的嵌入性。学科馆员应深入教学一线,加深与学校各院系师生的交流合作,促使这种嵌入式精准图书馆出版服务既能满足学者的学术成果出版需求,也符合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定位[35]。大学图书馆出版嵌入教学的形式包括出版指南、资源导航、出版咨询讲座、在线教程、视频会议、MOOC等[36,37]。当下国内线上办公软件得以快速发展,为线上教学的互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建议国内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的特色资源、能力、条件和用户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形式。
2020年1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简称“强基计划”),在“强基计划”的背景下,为响应“双一流”高校编撰出版优秀教材的需求,图书馆应发挥自身优势加速高校优秀教材的出版和传播。首先,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分析以确定师生需求,由此打造特定出版主题,提供与出版主题相关的出版课程,从研究选题、资源获取、论文写作到版权管理提供精准服务。其次,利用网络技术,出版多媒体形式的数字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资源。
6 结论
图书馆出版是图书馆在长期学术活动中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义和选择的结果,伴随着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开展,图书馆经历着从资源保存者向资源推广者再到资源创造者的转变。本文从出版物类型、出版服务平台、数字保存以及附加服务等方面,调研了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开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出版内容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升级策略框架,从低到高包括四个层次:(1)与出版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和资助支持,(2)基于机构知识库的学术成果发布和基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出版,(3)对经过同行评议的高质量资源进行开放获取出版,(4)基于同行评议的数据出版。同时,以“强基计划”为背景,本文给出了开展参与教学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具体策略。本文提出的出版服务分层升级策略框架仅限于内容出版方面,并未涉及整个出版流程,内容获取策略与出版传播策略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以《学位条例》的相关修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