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动物微生物》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2020-03-10黄星铭陈朋刚

甘肃畜牧兽医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动物教材教学模式

黄星铭,周 宇,陈朋刚

(1.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2.延安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陕西 延安 716000)

《动物微生物》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在生产中实用性强、涉及面广。其主要研究动物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主要应用于畜禽疫病的预防、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等,同时还应用到环境治理、食品卫生、医疗等多个知识领域。该门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班级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相对较少。自从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意见》后,互联网与课堂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快速发展。为了适应当前高职教育需求、提高动物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动物微生物》课程的应用。

1 教学内容的整合与重构

1.1 教材选用

该校《动物微生物》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职业教育农业农村部“规划教材”(2019年8月第3版),由李舫、沈美艳主编的《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技术》。还选用了参考教材,为李舫主编的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精品教材《动物微生物》以及王国栋、杜磊等主编的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参考资料,教材的选取符合国家规定并且适合学生学习。

1.2 内容的增删与整合

依据生产中工作岗位需求以及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学情分析,团队将该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删减与添加,内容结构进行了整合与重构。依据教材内容,实行模块式教学,全部内容分成“动物微生物基础”“微生物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斗争”“微生物的应用”等四个模块。对模块一中“细菌和病毒”相似和重复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拓展。另外,对于“细菌和病毒”,选择生产中最常见的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添加当前流行的细菌病和病毒病案例,如:近两年在当地发生的炭疽杆菌病、非洲猪瘟病、禽流感最新毒株流行情况、新冠肺炎等。模块二简单介绍细菌、病毒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病原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如何利用自然因素来消灭和处理微生物。模块三的主要教学内容,调整为“传染与免疫及免疫系统”“抗原和抗体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免疫应答综述后,先讲非特异性免疫,再讲体液免疫,其余部分自学内容。免疫诊断部分整合为当前常见的几个血清学试验,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间接血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荧光技术,拓展知识部分自学。模块四只讲生物制品部分的内容。

2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2.1 课前发布学习资料

根据教学内容,在上课前一周左右,将本章节的学习资源发布到职教云平台上,主要包括教学视频、教案及教学课件。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可采用同学间讨论,讨论区发帖,由老师和其他学者解答。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了解、总结,并不定时提问,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

2.2 课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对线上教学未涉及或未覆盖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尝试探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补充知识“鸡翅下静脉采血”的实操,将采用“以师带徒”的办法,让先学会的学生带领后学会的学生,通过“帮、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讲述病毒章节时,教师插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舍小家为大家”的最美逆行者,灌输家国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鼓励学生要做一名爱国之人。在讲述“细菌细胞结构”时候,将学生们分成4个小组,每组4~5人,分组讨论、查阅资料,最后归纳总结,并由每组挑选一个代表给全班同学讲解。再例如,讲授“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时候,将采用案例法,利用生活中蒸馒头、酿酒等例子和“2018年我国非洲猪瘟入侵事例”以及长期危害我国的禽流感等,阐述微生物有害、有利的两面性,并且阐明学习微生物的目的是趋利避害。对细菌、病毒等拓展知识点,教学中只重点讲几个,其余部分则由学生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准备教案、制作PPT,每次课堂上将利用10~15 min,进行师生角色互换,从而检验学生的课外学习效果。

2.3 课后完成测验和作业,检测学习效果

每堂课结束后,教师发布本堂课相应的作业。单元结束后,发布单元测试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成后即可查看成绩。针对错题,学生再次结合教材以及资料进行复习,完成作业后的第二天,学生可以查看正确答案,重点进行复习。教师可以从第三天,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正确率。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教师集中性地进行课堂讲解,使全班同学都能够掌握。

2.4 增设知识拓展题目,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根据当地以及行业中近期或者历史上的重大疫情,设计一些切合教学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资料,了解疫病发生原因、现状、危害以及给人类带来的损失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明白预防疾病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开设的题目,例如:查阅曾在当地(甘泉县)发生的炭疽杆菌事件;近期发生的禽流感事件;历史上曾发生的鼠疫事件等。增设题目数量要根据学生课余时间决定,一般采用半个月一道题目,一个学期5~6个即可。具体实施可分成小组进行,根据学生进展完成情况,组织若干次总结汇报。通过任务完成,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语言表达、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2.5 构建课程考核体系

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追求分数或者某个结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所以《动物微生物》课程更多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传统的课程考核多采用一考定“成效”。针对部分为了应付考试而突击复习或者会考试的同学来讲,可能是占优势了。因此,考试结果就会出现平时上课既不积极又不主动的同学成绩反倒很高,学习认真踏实的成绩反倒一般。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动物微生物》课程成绩是由“理论”和“实训”两大部分组成,分别为100分。理论成绩由线上、线下两部分组成。线上线下成绩各占50分,线上成绩包括课后作业、课前、课中讨论、单元测试、线上自学时长情况考核;线下成绩由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课堂参与、线下考试等情况来决定。而线上考试或者线下考试所占的比重都较小,最多能占到30%。如此改革的结果是,最终的成绩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也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3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实施效果与教学反思

3.1 线上线下实施的效果

借助职教云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改变了学生课堂玩游戏的现象。安排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在平台上学习积分的对比竞争,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训操作前,通过对平台视频的观看,学生已完成了标准操作以及易失误操作的对比,从而提高了实训操作的准确率,也激发了学生想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采用“以老带新,以师带徒”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了学生良性竞争的意识,积极进取的激情。课后作业、单元测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增设拓展题目,既填补了课余无聊的时间,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多元化的考核,既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奠定了基础。通过在2018级、2019级进行的线上改革实践,线上线下的教学效果明显。

3.2 线上线下教学的反思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秉承的是一种全新的理念,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该模式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但是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资源的准备。既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有兴趣学习,还要教师方便教学,所以在资源的准备上,需要下功夫。对知识点进行梳理,重新开发构建结构完整、短小、重难点突出、类型多样的碎片化资源,这是实施线上线下教学的第一步。(2)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线上线下教学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去平台学习,所以教师首先要监控每个同学的自主学习情况;其次设置一些激励机制,比如:分组任务后,并依据每组完成任务情况,设置明确的奖和罚,让学生在竞争中,迫使每个同学都必须参与进来,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再者,将线上学习过程纳入学生考核中,依据学生线上学习的时长、作业、单元测试、参与讨论等进行综合评估。(3)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随时关注平台后台的情况,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还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提醒“懒惰”的同学及时学习,同时关心基础相对差一些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迎头赶上,力争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4 结语

通过团队成员对《动物微生物》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并在两届学生中的实践证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本校的《动物微生物》教学中效果显著。虽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将继续以职教改革为契机,并结合行业发展新动态,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

猜你喜欢

动物教材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动物捉迷藏
有趣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