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隔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20-03-10朱成华刘静宁蔡璐杜强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胸水淋巴瘤胸部

朱成华 刘静宁 蔡璐 杜强

临床资料

患者,女,22岁,因“咳嗽、痰血伴发热一月”于2018年7月31日入院。入院时查体:端坐呼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低,HR 120次/分,律齐,叩诊心界扩大。胸部CT示:左下肺部分膨胀不全、心包积液;胸部增强CT示中纵隔占位伴心包、左侧胸腔积液,右肺动脉受累(见图1)。倾向恶性可能性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14.3 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7.7 S,INR1.22,血浆D-二聚体15.83 ug/mL。血CEA0.25 ug/L,CA125:455.3 U/mL。自身抗体组套、ANCA组合阴性。胸腔B超示双侧胸腔积液,左侧胸腔肩胛线第七肋以下探及不规则液性暗区,最大液平9 cm,透声差; 右侧胸腔肩胛线第七肋以下探及不规则液性暗区,最大液平7 cm,透声差;在胸腔B超定位下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胸水常规生化提示血性胸水,胸水LDH 538 IU/L,ADA 11 U/L,蛋白23407 mg/L,有核细胞计数因见小凝块未计数,胸水CEA 0.36 ug/L,CA125:934 U/mL,CYFRA211:178.20 ng/mL。反复胸水找癌细胞检查阴性。根据临床表现、胸部CT检查等结果,考虑纵隔内间叶来源肉瘤?纵隔淋巴瘤?纵隔内生殖肿瘤?心包恶性肿瘤?患者气喘进行性加重、端坐呼吸、不能平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获得下一步治疗机会,征得家属签字同意,于全麻喉罩下端坐位(见图2)。行EBUS-TBNA术(见图3),术中顺利取得病理,免疫组化提示(见图4):Ki-67(约70%+),CD99(+),Vimentin(+),EMA(弱+),CKpan(散在细胞+),CD4(淋巴细胞+),CK19(少数细胞+),Pax-8(少数细胞+),CK-7(少数细胞+),CD20(淋巴细胞+),CgA(-),Sy(-),CD1a(-),CD5(-),TdT(-),PLAP(-),CA125(-)。考虑纵隔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图1A:胸部CT示:大量心包积液(箭)B: 胸部增强CT示中纵隔占位(*)左侧胸腔积液(箭),右肺动脉受累

图2 患者在全麻喉罩端坐位行EBUS-TBNA

图3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用Olympus 21G穿刺针穿刺纵隔占位

图4A:免疫组化(×400):CD99阳性定位在细胞膜上呈棕黄色;B: 免疫组化(×400):Ki-67表达阳性主要在细胞核中呈深黄色。

讨 论

PNET(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是在1973年由Hart等首次提出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约占肉瘤总数的10%,它起源于原始未分化的神经管胚基细胞,属于尤文肉瘤家族的单纯小圆细胞瘤[1],具有极低的发病率、分化差和病情进展快等特点。

PNET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中枢性PNET是指发生于小脑以外的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理形态上不能与小脑髓母细胞瘤相区分的肿瘤;外周性PNET是指发生于交感神经和外周神经的肿瘤,多发于躯干及四肢的骨组织、胸壁部以及胸腹腔、腹膜后、盆腔等[2]。

临床上原发于纵隔的 PNET 非常少见。PNET起病较隐匿,由于肿瘤生长较快,常侵犯压迫邻近组织,血管或支气管等从而出现相应的胸闷、气喘等症状。CT 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密度不均匀的类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常有液化区;钙化较少见,约占10%左右[3-4];CT 增强可表现为非均质强化。PNET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确诊,光镜下见Homer-Wright(H-W)菊形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见有1种或2种以上神经标记物表达阳性,其中CD99常表现为阳性,具有相对特异性,此外,其他神经源性标志物如Ki67和SYN等表达可呈阳性[5-6],本例患者无论胸部CT或病理诊断符合PNET特征性表现。

纵隔PNET在临床上需要与其他疾病如纵隔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巨淋巴细胞增生症(Castleman病)、神经源性肿瘤等相鉴别。(1)恶性淋巴瘤:多表现为多组淋巴结增大,前、中纵隔淋巴结受累,表现为单发淋巴结增大者十分罕见。 胸部CT提示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或多个淋巴结融合成不规则形,边缘尚清楚,多呈略低于软组织密度,CT值30~40Hu,密度可不均匀。增强扫描多呈轻度或中度强化,肿块较大时可呈不均匀。淋巴瘤对化疗敏感。本例患者早期影像学诊断不排除淋巴瘤可能性。(2)生殖细胞肿瘤:一般为多发淋巴结增大融合,脂肪和钙化多见。 血β-HCG异常,在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中,80%~90%患者血AFP升高。(3)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淋巴结增生样病变,好发于纵隔淋巴结,尤以中纵隔(约70%)或肺门淋巴结较多见,且纵隔右侧或右侧气管旁多见,一般为单个受侵,病变多数较大,多在5cm以上, CT检表现为纵隔内孤立性的边界清楚的、密度较均匀的肿大淋巴结,肿块边缘可有分叶,少数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可达到纵隔血管相仿程度。(4)神经源性肿瘤是起源于脊神经、交感神经干、肋间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肿瘤,胸部CT示纵隔肿物多位于脊柱旁,后纵隔多,有时可见于前纵隔。

PNET主要采用手术根治性切除及放疗和化疗,总体来说PNET预后较差。有研究显示PNET从确诊到死亡的中位生存期约8个月左右[7],然而,PENT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肿瘤的大小、远处转移情况,外科手术切缘状态等[8-9],本例患者从发病至死亡一月余,进展较快,恶性程度高。近年来研究显示,对于局部PENT,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以及放化疗等干预,其五年生存期可显著提高到60%以上[8], 因此,提高对PENT疾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尽早干预,对该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胸水淋巴瘤胸部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探讨结核性胸水及癌性胸水的临床鉴别诊断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胸水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顺铂胸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并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