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城市发展相关数据分析与策略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
2020-03-10汪锦华
汪锦华
(华威大学,英国 考文垂 CV4 7AL)
中国正进入“强省会”时代[1],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经济发展在中国各省会城市中表现较为突出,以合肥为例,运用大数据(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13-2019);合肥市统计局:《合肥统计年鉴》(2013-2019)。对强省会发展进行相关分析,从宏观和微观经济层面提出相应策略。
1 强省会城市与国家发展布局背景分析
为了缓解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人口和资源压力,我国在国家战略层面着力培育能支撑整体经济动能释放、承载部分全国性服务功能的区域性超级城市,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推动区域均衡化协调发展。对经济发展态势较好、区位地位优越的省会城市,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开放政策等方面给予很多优先发展政策。各省也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在省域内的支撑带动作用,利用其在国家战略层面优先布局、政策上享受倾斜的优势,谋求做大做强省会城市,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引领、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各个省级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合肥市为例,近年来在国家重大战略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新一轮国家战略布局“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规划中,合肥的定位清晰,分量颇重。长三角城市群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三个省会城市为副中心城市。[2]《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发挥合肥、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大城市(均为省会城市)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3]国家战略为合肥的城市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必然给合肥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2 省会经济助推经济发展
省会城市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方面占得先机,在行政、科技、教育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经济上作为强有力的要素资源配置中心,赢得更多的资源集聚,有利于形成主导产业和高端产业。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形成省会经济圈,从而辐射带动更广区域的发展,成为中国现阶段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合肥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安徽省实施以合肥市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战略,推动合肥经济圈加速形成。2019年合肥占全省GDP的比重高达25.35%,首位度明显提升,其作为安徽经济增长核心的地位确立[4]。
图1 2019年中国部分省会城市GDP首位度
由图1可见,首位度(按省会城市首位度=GDP占比计算)大于30%的省会城市有长春、成都、西安、武汉、海口,长沙接近30%;大于20%的省会城市有昆明、合肥、杭州、南昌、郑州;南京、济南的首位度小于20%,南京2019年GDP低于苏州,济南2019年GDP低于青岛。
作为强省会城市,合肥近些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GDP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城市的经济活力和人口吸纳能力。由图2可以看出,合肥市2019年的GDP是2013年的2倍多,2013年合肥市在26个省会城市中GDP排名第16位,2015年第12位,2016年第10位,2017年和2019年均为第9位。
图2 2013-2019年合肥市GDP对比
3 强省会带动人口增长
从需求侧来看,人口的内在自然增长和外来人口流入会激发城市发展的需求和活力。省会城市作为全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繁荣度和商业活跃度相对较高,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度较大,优秀人才聚集效应明显。[5]国家统计局及有关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城镇化率为60.60%,江苏城镇化率达70.61%,浙江省全省城镇化率为70.00%,安徽城镇化率仅为55.8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同江苏、浙江相比分别落后了14.8%、14.19%。从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安徽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值,特别是长三角兄弟省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具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空间。在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流动趋势要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但受城市承载力等要素影响,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控制户口迁移的政策还会持续。根据国家发改委、住建部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截止到2030年合肥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杭州与南京分别为950万、1060万人,合肥的人口规模将接近南京、超过杭州。[2]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外来人口最大的集聚地,与上海等城市扩张空间小、外来人口落户门槛高的现状相比,合肥将是吸纳外来人口的重要城市。作为省会城市,合肥市未来还会有大量的本省人口流入,人口增长潜力较大。合肥处于加速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长期流入的趋势会不断加大。由图3可见,2019年合肥市的常住人口比2013年增加了57.8万人,年均增加9.63万人以上,但与2030年规划目标相比,常住人口的差距仍然较大,人口吸引和增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以2019年为基数进行测算,合肥每年需增加常住人口16.46万人。
图3 合肥市2013-2019年常住人口对比
4 强省会城市发展策略建议
4.1 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
合肥这样的新强省会城市在长三角区域具有后发优势,在政策倾斜等方面要抓住国家战略利好的机遇,找准自身定位,提升自身实力,提高其首位度。在城市首位度上,西安、武汉和长沙有借鉴意义,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合肥具有科教和制造业等产业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后发城市要素聚集和综合服务优势,要走差异化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做大拉长创新链和产业链,在提高城市首位度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6]
4.2 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发展水平
增强提高发展能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与国际名校合作办学或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吸引国内知名高校在合肥设立分校。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与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知名医院开展合作。完善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建筑质量和品位,重视城市细节品质,在建筑风格上要体现合肥的区域特色、层次性和国际范;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和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4.3 实施积极人口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流入
一是增加人口总量。京沪等一线城市近几年大力控制人口,给合肥大力承接人口外溢带来机会,合肥应当是人口红利的受益者。从户籍改革思路来说,要顺应经济规律,减少人口流入壁垒,吸引省内人口回流以及外来人口经商创业,有效降低户籍人口落户门槛。在区划调整中,将合肥滨湖科技城建设中热度较高的周边县镇划入中心城区。二是优化人口结构,重点吸引人才和年轻人口。抢人才也是抢占年轻人口,关注年轻人和各类人才,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的远见和城市发展的活力。强省会城市要主动抓住机遇,大力创造公平竞争机会,大力承接人口外溢。一线城市深圳的发展,得益于在北京上海持续控制外来人口给深圳带来的机遇,深圳制定并实施了针对年轻人的吸引政策和针对各类人才的优惠政策,在城市加速发展过程中,外来人口实现青春梦想,迸发创造活力。2017年以来,济南、南京、武汉、成都、长沙等多个省会城市人才新政密集出台,“抢人大战”开启。[7]对此,首先,建议合肥市要更开放,门槛更低。针对年轻人口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以上人群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先落户后就业,可直接申请落户或租房就可落户。其次,高规格引进国际顶尖专家及各行业杰出人才,如博士、硕士毕业生以及归国留学人员等。最后,政府应设立吸引人才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