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
2020-03-10李雁滨
李雁滨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急诊科(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是食管、胃部与十二指肠等出现病变引起的出血症状。该病发病急,且出血量较大,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短时间内失血较多,会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的部位为屈氏韧带以上的部位,包括十二指肠、胃部、食管、胰胆等部位。随着人们饮食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发生率在逐渐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需要对该病加以重视,及时研究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便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早康复。针对该病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但是疗效不够理想。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广泛,在上消化道出血中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其疗效比较满意[2]。在该项研究中,对84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选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42例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者作为对照组,42例实施消化内镜治疗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3例、19例,年龄跨度为27~63岁,平均年龄为(41.2±2.3)岁。病程1~13 d,平均为(6.1±0.7)d。疾病类型:十二指肠溃疡11例,胃溃疡12例,食管静脉曲张1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5例。试验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4例、18例,年龄跨度为28~64岁,平均年龄为(42.3±2.6)岁。病程1~14 d,平均为(6.3±0.8)d。疾病类型:十二指肠溃疡10例,胃溃疡13例,食管静脉曲张1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基础资料对比中,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给予吸氧处理;纠正电解质紊乱情况;给予抑酸、补液等基础治疗;及时补充血容量,并根据病情适当的给予红细胞悬液治疗。
给予试验组消化内镜治疗。在给予患者消化内镜检查之前,需要在其食管咽喉部位安装套管,对胃部进行检查,了解患者出血位置,并详细了解曲张静脉形态、位置等情况。确定好套扎部位退镜。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情况给予内镜下套扎止血术治疗。安装好套扎器后再次进镜,将内镜前端的透明帽正面抵住准备套扎 的曲张静脉,确保接触紧密,之后打开吸引器,吸入曲张静脉,并将曲张静脉吸到套扎帽中。等到吸入的静脉变为红色,并将视野全部挡住的时候,将把手向前旋转,拉近牵拉线,静脉瘤全部吸进套扎中之后,套扎操作完成。之后对每条需要内镜下套扎的曲张静脉,从根部自下而上进行套扎处理。并根据患者出血情况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多次套扎术治疗,套扎操作完成之后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存在活动出血情况,确定无活动出血后可以退镜处理。如果患者毛细血管扩张或者小动脉显露性出血,需要采用电凝、止血夹夹闭,在黏膜下注射等方式来止血。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患者的止血时间。显效:患者症状消失,无呕血、便血现象发生,胃管引流液清亮透明。有效: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存在轻微呕血、便血情况,胃管引流液颜色变淡。无效:症状无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试验组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止血时间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17.24±2.36)h,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39.63±6.26)h,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消化道出血比较常见,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且近年来其发生率不断上升,该病起病急,且发展迅速,具有较大的出血量,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发生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包括急性胃黏膜损伤、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等。其中,呕血或黑便是该病的主要特征性表现。如果是出血量较少,且速度较慢的幽门以上病变,主要表现为黑便;如果是出血量较大,且速度较快的幽门以下病变,主要表现为呕血症状。出血量在400 mL以内者没有明显症状,出血量中等者可出现头晕、进行性贫血、全身乏力、突然起立引起晕厥、肢体冷等症状,出血量较大者可出现休克、神志不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患者一经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疾病,需要及时给予治疗,以便尽可能的减少延误时间,尽快救治,避免病情的恶化。因此,需要对该病加以重视,研究出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3-4]。
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在传统的治疗中,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药物起效较缓慢,并且部分出血量较大患者在治疗之后容易出现反复出血情况,加重病情,需要给予手术治疗。而传统手术治疗,操作比较复杂,且患者术后恢复比较缓慢,预后效果不佳。需要及时制订出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广泛,其疗效显著。通过消化内镜可以对患者的病灶进行详细的观察,明确出血部位,并给予针对性的止血处理[5-6]。在给予消化内镜治疗的时候,需要确保患者各项体征水平的稳定性,休克现象得到及时纠正才可以开展消化内镜治疗。其最佳治疗时机为出血症状发生后的24 h。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出血性休克情况,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需要将消化内镜止血治疗与休克纠正治疗同时进行,以便争取抢救时机,提高治疗效果[7-8]。在消化内镜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时候,其具有较多的优势。比如其操作简单快捷,对患者创伤小,起效迅速,能够对病灶进行直接观察,不良反应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消化内镜治疗的主要原则为及时纠正休克,对患者体征稳定后在24 h内及时控制出血情况。
由于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在对其治疗的时候还需要给予针对性的处理,之后才能够开展消化内镜止血治疗。针对以黑便、呕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了解患者意识状态、呼吸频率等情况,确认其是否存在休克情况,并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针对休克患者,需要优先给予治疗,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输液处理,并对患者的循环动态进行改善。针对大量出血患者,需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血容量补充。在内镜 治疗的时候,需要确保动作轻柔,避免出现误吸现象[9]。
内镜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主要检查方法,这种检查方式可以对诊断准确率与及时性进行显著提高,能够根据病情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便准确的判断是否存在继续出血现象,对是否可能再出血进行有效的评估,之后可以根据检查结果为内镜下的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给予消化内镜治疗,其可以对出血病灶进行详细观察,并可以根据检查情况采取有效的止血治疗,如给予局部药物注射处理,给予电凝或曲张静脉套扎等方式治疗。消化内镜治疗的主要范围是血液系统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手术治疗后再次出血等。针对大量出血或者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避免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因为内镜插管会加重患者的病情[10]。在消化内镜治疗中,主要是对休克进行快速纠正,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稳定处理,以便在24 h内控制出血情况。针对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对血容量及时补充处理。针对贫血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补充血红蛋白,之后给予内镜止血治疗。在内镜操作中,确保动作轻柔与仔细,避免出现误吸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与止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证明,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消化内镜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尤其是在患者出血症状改善的时候,能够借助消化内镜快速的查找到出血部位,并及时给予针对性止血处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再次出血症状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其治疗效果比较满意。采用这种方式治疗能够快速止血,对患者创伤小,可显著缩短康复时间,也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