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比例棕榈粕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0-03-10彭海龙江书忠肖淑华
彭海龙 田 雯 江书忠 肖淑华
(湖南九鼎动物营养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410007)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饲料原料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近期受贸易战的影响, 部分原料价格也急剧攀升, 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 新的替代资源的研究已成为行业内热点。 棕榈粕是棕榈仁浸提棕仁油后的剩余物, 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油料副产品。由于其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 营养价值相对较高, 且价格便宜, 逐渐被行业关注。 然而棕榈粕中甘露聚糖含量较高, 甘露聚糖具有较强的抗营养作用, 因此, 饲料企业应用较少。 目前,棕榈粕在禽类的研究较多, 而在猪上的研究报道鲜少。 棕榈粕在饲料中的推荐使用量是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棕榈粕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以为行业开发应用棕榈粕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 胎次相近, 平均体重(32.13±2.13) kg 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120 头, 按照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 组, 每组5 个重复, 每个重复6 头猪。
参照NRC (2012) 猪营养需要配制日粮。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照组), 试验日粮分别为4%、 7%、 10%棕榈粕日粮, 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试验各组环境条件一致, 自由采食和饮水,预饲期7 天, 试验期26 天。 试验开始和结束前一天晚上停止饲喂, 空腹12 小时称重。 每天详细记录各组采食量及健康状况。
1.3.1 生长性能测定
1) 平均日采食量(ADFI) =总耗料量/试验猪头数/试验天数;
2) 平均日增重(ADG) = (试验末均重-试验初均重) /试验天数;
3) 料重比(F/G) =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1.3.2 试验数据处理
表1 试验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3 软件进行基础处理, 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 s 多重比较。 P 值<0.05 表示差异显著。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2 可以看出, 试验期内7%棕榈粕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棕榈粕组(P<0.05), 比4%棕榈粕组高12.99%, 但差异不显著(P>0.05)。
从表2 可以看出, 试验期内7%棕榈粕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 高于10%棕榈粕组,与对照组和4%棕榈粕组差异不显著(P>0.05)。10%棕榈粕组的料重比显著(P<0.05) 高于对照组和4%棕榈粕组, 与7%棕榈粕组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棕榈粕资源充沛, 价格低廉, 营养丰富,不仅含有较高的粗脂肪和丰富的磷、 铜、 锌、锰、 钾等矿物质, 粗蛋白质含量也较高, 并且富含维生素B 族、 维生素E 及多种氨基酸, 而且无毒副作用。
本试验在生长猪阶段应用不同比例棕榈粕替代日粮中的部分玉米和豆粕, 结果显示: 棕榈粕使用量在7%以内, 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随着棕榈粕的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 但是当棕榈粕添加量到10%时ADFI 却表现为下降, 并且与对照组相当, 说明在生长猪阶段棕榈粕的添加量在一定范围内(<7%) 对ADFI 是有促进作用的, 可能是由于棕榈粕特殊的气味具有诱食作用, 但是过高的添加量(10%) 导致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增加, 使得适口性变差, 与棕榈粕的诱食性相抵消, 从而表现出采食量明显低于7%棕榈粕组。
表2 添加棕榈粕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采食量是增重的基础, 各组采食量的高低也决定了日增重(ADG) 的差异, 而料重比(F/G) 反应了日粮在动物体内的转化效率。 从试验数据可知, 棕榈粕添加量在7%以内, ADG 与添加量成正相关, 而料重比(F/G) 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生长猪阶段, 棕榈粕的添加量在7%以内, 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基本不受影响。 可见在生长猪阶段棕榈粕的添加量在一定范围内(<7%) 虽然摄入的日粮纤维增加, 但饲料消化率基本不变, 由于采食量提高, 摄入的总可消化营养成分也相应提高, 从而导致日增重增加。当棕榈粕添加量达到10%时, 采食量和日增重比7%棕榈粕组显著降低, 基本与对照组持平。但是由于10%棕榈粕组采食量略高于对照组(高2%) 日增重略低于对照组(低4.8%), 从而导致料重比(F/G) 显著高于对照组。 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由于棕榈粕中非淀粉多糖 (NSP) 含量高, 过高的棕榈粕添加量 (>10%) 导致日粮中NSP 的含量增加, 这不仅影响采食量, 而且营养物质消化率会相应降低,因此总的营养摄入量不足, 影响生长猪的日增重。 这与前人的研究是一致的。 Knudsen 等研究表明, 棕榈粕中总碳水化合物 (木质素除外)含量约50%, 其中以NSP 形式存在的含量约为42%。 高含量的NSP 在生长猪消化道中形成粘性环境, 阻碍消化液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及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致使消化率降低。
近年来, 随着生物技术快速发展, 很多研究表明, 通过添加酶制剂和生物发酵等手段对棕榈粕进行处理, 可以有效降低棕榈粕中的NSP, 提高棕榈粕的生物利用效率。 Olaniyi 研究表明, 利用β-甘露聚糖酶处理棕榈粕后粗蛋白质从16.02%增加到23.26%。 孙合美等利用黑曲霉ASF-1 发酵发酵棕榈粕发现, 黑曲霉素可完全降解棕榈粕中的β-甘露聚糖酶, 发酵处理后的棕榈粕中粗纤维含量下降, 粗蛋白含量提高,同时提高了粗纤维和粗蛋白的消化率。 张恒等应用固态发酵方法处理棕榈粕降低了棕榈粕中粗脂肪的含量。 随着行业内对棕榈粕的研究更加深入, 未来棕榈粕相关产品的应用, 将对缓解常规饲料原料短缺, 推动饲料工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4 结论
本试验通过在生长猪阶段, 添加不同比例的棕榈粕, 保证日粮营养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研究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4%-7%的棕榈粕替代玉米, 可促进生长猪(30kg) 的采食量和日增重, 尤其当添加量在7%时平均日增重(ADG) 达到最大, 但是如果考虑到增重效率, 4%的添加量为最优。 当棕榈粕的添加量到10%时会显著降低生长猪(30kg) 的采食量和生长性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