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段随文识字教学策略

2020-03-09王嘉乐

关键词:随文小熊识字

王嘉乐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实践证明,经过精心设计后的随文识字教学,可以扎实有效地达成学生识字和素养培育的目标。具体策略有:追根溯源,让识字有“底蕴”;归类演示,让识字有“画面”;多义引申,让识字有“情感”。

关键词:随文识字追根溯源归类演示多义引申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低年段学生需要认识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占整个小学阶段3500个常用汉字的近一半。识字量如此之大,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扎实地教好常用汉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随文识字成为教学“重头戏”。本文试分享几种策略,以便在常规的“音形义”教学基础上,融入汉字所承载的文化要素、历史积淀、情感表达等,促成识字教学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同步发展、相互促进。

一、追根溯源,让识字有“底蕴”

汉字不单是由线条组成的抽象符号,也是融音、形、义、情于一体的表意文字,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是中华文明独有的文化瑰宝。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指事意思与先人的智慧,教师要在立足教科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寻求字理,比照琢磨,促使学生识字学习高效、通透。

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zh ch sh r》一课,学习拼读词语“折纸”。“纸”是要重点识记的汉字。“纸”是什么,学生不难理解,生活中很常见;从“纸”的字形上来看,“纸”是一个“绞丝旁”加上一个“氏”。学生仅这样学记,看似明白,但整个过程机械、表浅,毫无乐趣可言,更无谈素养发展。于是,教师先尝试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带着他们追溯“纸”的文化,体味“纸”的丰富历史底蕴,再鼓励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展开自由想象,循序渐进地做到汉字音、形、义的有机结合。教学分三步:

首先,出示“纸”的甲骨文图、竹简图、圣旨丝帛图、古代造纸晾浆图、宣纸书法图,为学生讲述纸的历史来源及相关故事:“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很久以前,我们的老祖先就发明了文字,刻于龟甲,后来又利用竹片、木片以及丝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丝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发明了纸。早在西汉,老祖先就会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人们把植物纤维的浆液均匀铺摊在一块平底板上,摊晒压平后便形成了一片一片的纸。”

其次,出示“纸”的古文字,对照植物纤维图教学绞丝旁,即绞丝旁指造纸的原料(植物纤维),后来经演变,绞丝旁也就代表了“纸”这个字的意思。

再次,链接生活,向学生提问: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纸?学生交流,得出生活中“白色的纸叫白纸,彩色的纸叫彩纸,供毛笔书写的柔软、吸水力强的纸叫宣纸,常用来包书的、厚一点的纸叫牛皮纸,餐桌上经常使用的是抽纸”等。由此,“纸”在学生头脑中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丛丛历史故事、生活回忆。一条有机文化链将识字教学引向丰富、引向深远。

二、归类演示,让识字有“画面”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相同偏旁不同部件或相同部件不同偏旁”的汉字,这些字除集中在识字单元外,还有很多“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形声字散落在课文里。教师要有意识地发现、提取、整合、关联这些汉字,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连枝带叶地随文识字,以达到更好的识字效果。以下分享利用动态演示的方法,促进学生多感官进行归类关联识字的教学策略。

例如,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中出现了偏旁不同的“漂”和“飘”。教师不妨将这两个字关联起来教学。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创设这样的情境——松鼠的家在山顶,小熊的家在山脚,一条小溪从山顶蜿蜒而下,流经小熊的家门口。情境创设之后,再开展如下教学:

师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

生松鼠折了纸船放进小溪,写了祝福的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教师拿着“纸船”,让它在黑板上画出的“小溪”里顺流而下,“漂呀漂”,并板书“漂”字。)

生小熊扎了一只风筝,挂着草莓的风筝飞上了山顶,松鼠收到了。于是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教师拿起事先准备好的“风筝”道具,从“山脚”向上,“飘啊飘”,飘到“山顶”,同时板书“飘”字。)

师我们来把“漂”和“飘”送进句子里。(出示:“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小朋友们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亲历了教师在简笔画中演示的“漂呀漂”“飘呀飘”的直观过程,学生发现“漂”跟水有关,在水中漂,它的偏旁是“氵”;“飘”跟风有关,在风中飘,它的偏旁是“”。学生识记这两个字,既有抽象的形旁辨认,也有直观动态的视觉体验。有了这样有画面的情境教学,学生错用汉字的概率会大大减小。

相同部件不同偏旁的字可以关联识记,相同偏旁不同部件的字也可以归類在一起识记。例如,教学《狐狸分奶酪》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捡”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演示“捡”的动作,想一想用什么捡,联系“扌”旁,明确“扌”的字跟手部动作有关;同一自然段出现的“拌嘴”的“拌”,也可以让学生当堂表演如何拌嘴,体会“拌”有搅拌的意思,两个人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搅作一团,意见不合,吵架了就是“拌嘴”。

上述两例,无论是教师演示还是学生演示,都融合了观察、比较、关联、演示的过程,学生学得清楚明白,记得准确深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等多种能力得以生长。

三、多义引申,让识字有“情感”

汉字博大精深,内涵独特。有时候一个字能表示多个意思,有本意,有在岁月流逝过程中引申出来的意思。随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敏锐捕捉带有感情色彩的多义汉字,刨根品析,细细咀嚼,结合语境悟得其意蕴,领会字里行间生长出来的寓意,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这也符合“在阅读中识字,识字是为了阅读”的随文识字整体观。

例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的“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一句时,毫无疑问,“盯”是一个带有情感色彩的关键字。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上种葫芦人的样子,初步理解“盯”字的意思就是一动不动地看,看得入迷,整个人就像钉在那里,感受文中种葫芦人看得专注以及对葫芦的无比喜爱。然而,“盯”前面的一个“光”字,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与课文情感表达联系密切。“光”的本意是光芒、光亮,结合语境理解,在这里它是个副词,是“仅仅,单”的意思。“光”字的背后也隐藏着情感,即鄰居的着急与提醒也暗示了只盯着葫芦看是不行的,要好好护理葫芦藤和叶子,要治叶子上的蚜虫才能收获葫芦的道理。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琢磨:“光”在这儿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感受到了什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照文本句子迁移运用“光”字。学生纷纷造句:“你别光吃饭不吃菜啊!”“你别光顾着自己,不顾别人的感受。”“学习课文光会读还不行,还得学会写好课后的生字。”学生学会正确运用了,说明他们领会了这个汉字背后所传达的情感。

紧接其后,教学《狐狸分奶酪》一文时,文中也出现了“光”字。学生一下子就注意到了“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这一句话,理解其中的“光”字不是指它的本意“光亮”,而是“没有,完”的意思,能感受小熊说话时的气愤。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仿照举例:“他把储蓄罐里的钱都花光了。”“电影散场才几分钟,演播厅里的人就都走光了。”话语里包含的情感,被一个“光”字传达得淋漓尽致。

上述例子中,学生个体的语言、精神生命被唤醒与激活。这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语言亮点,巧妙运用汉字引申的意义,将学生引入带出,体会情感,领悟文字的独特魅力,感受汉字文化的精妙,使语文学科素养于潜移默化中灵动生成。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小学语文后续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基石,更是语文素养初步养成的基础。实践证明,经过精心设计后的随文识字教学,能够助力学生扎实有效地达成识字和素养培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家珑.语文素养养成:语文教科书深度开发的核心视点[J].江苏教育研究,2017(13).

[2] 李晓华.渗透汉字文化提升语文素养—浅谈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名师在线,2020(7).

[3] 谢广音,李绪.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与语文素养的提升[J].新课程(小学版),2017(7).

[4] 康会娟.再谈“随文识字”——让课堂充满活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

[5] 谢志娟.随文识字提升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树》例谈[J]. 宁夏教育,2018(2).

[6] 董向阳.再谈“ 随文识字”[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0).

猜你喜欢

随文小熊识字
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水平的实践研究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识字儿歌
快乐阅读
识字儿歌
小熊
识字故事
快乐阅读
识字谜语
可爱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