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旅
2020-03-09莫铠妃
莫铠妃
我,是在医院工作的一名心理咨询/治疗师。三个月前,夏至未至之时,我远赴千山万水之外的北京,开始了我为期三个月的进修求学之旅。
出发前,我曾憧憬:所遇皆是名师、所学皆是精华、所见皆是典范。待期满,学有所成、满载而归,日后方能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当然,对未知的旅途也有迷茫:我此去需要学习什么呢?我的基础能否与老师所授衔接得上?我该如何学?现在的我,不得而知。就这样,我带着憧憬和迷茫来到了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临床心理病房进修心理咨询与治疗科目。
初来乍到,不适应者甚多。第一天报到,主任就给我们安排了带教的老师,但分组之后,老师都各自忙去了。第一天如此,第二天亦复如是,日复一日,我的期待渐渐地变成了焦虑……原来带教老师们不止是老师的角色,也是医院里的一名医护人员,身兼治病救人的重任,带教的任务自然需往后排,何况这是在“帝都”,每天慕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老师们更是忙得焦头烂额。理智上明白带教的老师不可能像在学校那般给我填鸭式的教育后,我的心也凉了一大截,不知道是否能够尽快适应这种和预期不同带来的压力感。
犹记得出发前领导寄予的厚望,同事坚定的支持,朋友殷切的叮嘱……一帧帧一幕幕在我心头翻涌、发酵,最终变成了我巨大的压力,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重量随着焦虑与日俱增。
光想着如何在这里获取知识技术和适应气候、工作时间已是身心俱疲,没想到与合租的舍友也发生了矛盾——由于年龄、地域、生活习惯的差异,我们相处得并不融洽,就这样我在焦虑和烦躁中度过了半个多月。
后来我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应该尝试各种办法缓解自己的压力、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放松自己的心情,積极地去适应环境。于是我每天下班去公园散散步、时间充足些就去一些自己没去过的地方参观游览、增加与朋友联系的频率等等。这些办法有一定帮助,但由于根源问题没有解决,虽然当时得到转移和放松,回到医院、宿舍的环境里还是会触发自己的焦虑情绪,甚至更甚于前。我开始出现睡眠不好、白天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变差、轻微的暴食、脱发等一系列问题。心情从紧张、着急慢慢变成了难过、自责、后悔,“要是当初不来不就好了!”“是我的问题吗?回去拿什么向领导同事交代呢?”“我太没用了”……这些想法越来越灾难化、越来越糟糕至极。
就在自己快要崩溃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这样的状态太不对劲了,我得想办法跳出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靠自己行不通还可以求助他人啊!我找到心理中心的心理治疗师,向她谈了我最近的压力,也许是治疗师耐心倾听的缘故,也许是消极思维被纠正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我开始积极向我的上级医生表达我的需求,我的心情在好转,思维变得开阔了……
经过沟通,我才了解到原来老师们并不是不想教我们方法技术,也不是排外不欢迎我们,他们教学的模式更多的是在真实的临床工作中带教,实习生有问题询问他们都会耐心细致地解答,如果没有问题他们可能觉得我们已经懂了。想通了这些,就像心情一样轻快,案例讨论、教学查房、常规查房、初始访谈、团体辅导……我发现每一样都值得探索和学习,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收获,无论是人际关系的建立还是学习。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回想进修的那段日子,我不禁感慨:“万幸!庆幸找对了方法,走出了困境。”三个月虽短,但能与行业中见识宽广的同辈相识相交,能向行业里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求学,更是亲身体验“压力山大”“咨询师变来访者”的这一波曲折的经历,此番求学之旅足矣!
现在我回到了本单位,带着之前的满满收获,我发现我更加成熟自信,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学习到了知识,更学到了如何去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渔”,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知道,人生很长,在求学中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去经历去成长,遇到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有能力去帮助别人。
不知您有过和我相类似的经历么?您是怎么度过那种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好像每天都“暗无天日”的时期的呢?相信自己,换个角度,静待花开。祝福我们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