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思政教育实践*
2020-03-09刘元强景怀国
刘元强,景怀国
(1.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2.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落实大学生“立德树人”教育[2]。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3-4]。
学校体育活动具有独特的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如身体教育、德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品质培养等。因此,教育者特别是一线体育教师、学工队伍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侧重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充分发挥体育能团结学生、联络学生、教育学生的功能,挖掘体育思政元素,拓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1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形式
高校体育内容包含按体育课程标准组织的常规体育教学、课外运动队训练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过程。课外体育活动占据学生体育运动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学校及教师应有效、科学予以安排。调研得知,为有助于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系部、社团、团委和体育部门)主要会开展的体育活动如下。
1.1 班级、宿舍的小集体体育活动
宿舍和行政班是大学生集体组织框架基本单位,是开展自我教育、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载体。为加强班级集体思想建设,构建班级文化建设,依托体育活动形式,可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如单项体育比赛、户外运动拓展(登山、越野、漂流)等,以及操作简单、教育意义效果良好、时间跨度短的小范围的文体活动。
1.2 院系规模的体育活动
为加强宿舍纪律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促进宿舍精神文明,管理者除进行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和宣传,举办各种主题鲜明的班会之外,还可以组织主题冠名的宿舍杯体育比赛,如3人篮球赛、5人足球赛。院系体育活动的开展更能体现一所高校的人文环境,传承体育情节,构建体育文化,展示各院系学生的精神风貌,如系部迎新生、送毕业生的体育活动,运动月体育文化活动,纪念性节日体育活动。此外,每所学校都会组织周期性的体育活动,如大球类(篮球、足球、排球)、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校田径运动会等体育赛事。
1.3 联谊性质的体育活动
联谊性体育活动更多的侧重自发组织,以情感交流为主。每年9、10月份新生刚入学,各系部、体育社团等学生机构都会组织举行不同形式和类别的迎新生、新成员(会员)体育文化活动,加强师生、高年级同新同学的沟通和了解,使新同学更快找到归属感。同时,在每年6、7月毕业生离校之前,低年级师弟师妹、社团组织会组织送毕业班师兄师姐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加强友情,表达心愿。此外,兄弟院校间学生的各种文体比赛和联谊经常开展。
2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组织机构
对高校调研得知,学校体委(体育部)、院团委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或多或少给予了支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班主任、辅导员、系部、体育社团、团委和体育部门对小至以班级、宿舍为单位体育活动,大到校运会的体育竞赛都不同程度参与组织和统筹。体育协会社团、体育俱乐部等组织机构是高校体育活动开展基本形式。
2.1 体育协会社团
体育项目协会是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展示才智、联络情感、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其组织结构及特征是学生自发成立,高年级(或者高水平)的同学指导低年级(或者低水平);也可以聘请体育教师指导,隶属学院团委管理,自筹经费,自由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组织。
学生工作部(处)承担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统筹管理的相关职责,对全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进行研究规划,校团委做好对全校学生社团的具体指导,成立学生社团管理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做好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评议委员会日常工作和社团建设管理具体事务等,指导学生社团联合会具体负责全校社团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2.2 体育俱乐部
体育俱乐部通常是由体育系部组织成立,学生可以按照俱乐部规定进行上课、课外培训等活动。俱乐部活动由具有更好技术技能的教师和学生组织和指导,活动包括组织学生观看高级比赛,学习系统的运动理论知识,提高运动技能和战术以及组织运动休闲游戏。
体育俱乐部是在体育部领导下的群众性体育组织,业务受体育部的领导。具体工作由体育部课外室指导,各单项体育俱乐部教师负责管理与组织实施,学员秉持自愿原则报名参加。
2.3 网络线上指导
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更好地锻炼身体,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运动技术练习,高校应根据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场地、器材、体育技术水平等),紧跟信息社会化发展趋势,在网站上拓展一些体育运动技术练习方法,供学生学习、锻炼,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激发其参加体育锻炼的情趣、积极性,增强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3 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3.1 个体道德内容:战胜自我、克服困难
从事体育运动时,尤其是在竞技比赛中,必须克服体育运动引起的诸多独特的身体、心理困难,并体验正常情况下或其他非体育活动中无法实现的许多身心感觉。如3000m以上的中长跑,均能达到“强筋骨、强意志、调感情”的锻炼及教育目的。因为跑步比赛是个人行为,战胜自己是最重要的。对非专业参赛者来说,首先要了解自己,树立信心,克服途中跑中身体出现的各种“极点”和不适应现象,挑战思想的惰性和极限。一旦经历过这些,他们就会深深领悟到“野蛮其体魄”的内涵,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效果尤为明显。
3.2 社会道德内容:团结协作
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地方,在此生存,人与人之间需要团结与合作。而竞争是体育运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育比赛,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如足球、篮球、户外运动以及其他竞争激烈的竞技体育,如果要赢,需要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必须为胜利而努力。但同时,也要了解对手,与队友团结合作,才能实现目标。体育竞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体育的“社会模拟”功能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在体育运动中,人际交流和互动可以扩大人际情感交流,增进个人、班级等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3.3 社会道德内容:公平竞争价值标准
“阳光下的公平竞争”是现代人类社会需要重建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的道德核心。体育比赛,是在统一的规则下,在公共场所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和团体的潜能,并赢得比赛,获得荣誉感,优胜者会得到奖励和尊重。这些不能被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和手段所取代。
3.4 立德树人:终身体育价值观
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努力工作和顽强精神等方面,体育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学生能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和快感,使学生在闲暇时间里能自我陶冶情操,减少上网、空虚、犯罪的机会,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对学校学生日常管理的帮助不可估量。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树立个体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作为教育者应不拘于形式,开拓思维,只要是有助于相关工作开展的都可以大力实践。随着社会文明化程度的提高,未来生活愈趋现代化,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也就越离不开体育活动,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活动中,将会是一举多得的创举。
4.2 建议
(1)高度重视体育活动开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体育活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独特意义是其他手段和方法都无法取代和弥补的。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应落实好“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能,利用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学校体委的具体号召力,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更多的文体活动和竞赛得以开展。
(2)加强体育活动思政内容的研究。为使思想教育在体育活动中得以更好开展和灌输,管理者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管理需要,加强对体育项目规则、组织形式等的研究,变换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内容、类别、规模,力争取得更有效果的教育目标。
(3)精准开展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体育项目的开拓也应紧跟时代发展。对于开展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等)而言,在挑选和组织体育项目时,应强调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督促其体育意识形成,提高其体育技能、组织的水平。同时,在体育活动开展中,充分利用校方资源(俱乐部、协会、体育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积极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健康观。体育的无形价值将潜移默化地“移情”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乃至影响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