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润滑油再生业务成功的五个关键
2020-03-09杨俊杰孟宪硕
杨俊杰 孟宪硕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
润滑油是机器设备的液体零部件,对机器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至关重要[1,2]。全球润滑油消费量在4 000万t/a左右。我国润滑油消费量在760万t/a左右,是全球第一大润滑油消费市场。多数润滑油在机器设备中是循环使用的,但在工作过程中会有氧化变质、污染劣化和泄漏等因素,造成持续的消耗,同时也有一些机器设备不能再安全有效使用,而定期不定期更换下来的用过润滑油,称为废润滑油。
废润滑油是国家法定的危险废物之一,需要按照法规要求严格收集、储运和无害化或资源化处理。废润滑油虽不能继续有效地润滑保护设备,但其中的组成并没有完全劣化,一般都会有60%~80%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再生或再炼制而循环使用。废润滑油再生,无论采用何种技术路线,其成本一般都会低于从原油中分离精制得到合格基础油,比较共识的说法就是国外研究认为生产一吨基础油可以相应减少碳排放40%。所以,废润滑油再生既有利于其作为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也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我国从2013年起就已持续给予废润滑油再生消费和增值两税的优惠鼓励,而不少企业也先后长期在行业中实践,但损体情况并不乐观,有些成为先烈,有些违法受到追究,有些在苦苦挣扎,损体开工率并不高,究其原因是不能把握好五个关键因素。
关键1:足够的投资和思想准备
废润滑油再生相对于大石化项目,损体上规模较小,流程较短,这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轻视和盲动。而一旦上马以后,往往会出现原料、设备、工艺、质量等方面的各种问题,每一个问题的处置都需要额外的资金和智力投入,很多企业都是盲目上马、没有后备资源,最终导致项目的暂停、中断和难以为继。
关键2:规模和技术路线选择
规模和技术路线选择上,非常容易犯3类错误:
◇第一类错误是盲目追求规模大,也就是把“规模效应”不适当地应用。其实,规模问题与技术成熟度以及资源市场非常相关,需要审慎决策,这直接关系到开工能否正常持续和加工成本的高低。
◇第二类错误是盲目以为加氢就好。这也是一个与品质、市场和原料来源相关的复杂问题,需要具体项目具体论证。
◇第三类错误是习惯因陋就简。这是前两个错误的反面,规模太小,技术太差,其结果是带来法规风险和市场风险。
关键3:技术来源和运营团队
废润滑油再生技术路线根本上就是加氢或溶剂精制两条,但是是否能够做出合理设计的技术来源是个大问题。有些人从原理出发,以为这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在大石化干过很多更复杂的项目。其实,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问题,无论从预处理、蒸馏到精制,废润滑油与原油有非常大的差性,欧洲、美国确实具备真正过硬的技术并经过实践检验,问题是要价高。国内是大家都从原理出发再探索,但都没有形成能够持续改进到完善的团队。这就是本文要把技术来源与运营团队共同并列提出的原因——废润滑油再生的成功,必须从技术来源到运行有一个稳定的技术团队进行消化提升,才能变得成熟,而现在是半生不熟。这一点,根本上与第一条有一定关联,也就是说投资者需要有这个意识,要么高价从国外买成熟技术,要么准备做扎实的技术工作去完善,天大的便宜没有。
关键4:再生质量与应用
再生的目的是应用,只有保证产品质量才能保证应用的成功和市场实现。现在比较流行的是质量“过得去”思维,因为可以低一点价格卖出,所以就不在质量上下功夫。但问题是,中国的产业和消费都在升级,再生基础油必须要有与新油一样甚至更好的质量的理念,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乃至建立品牌,最终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关键5:再生与回收协调
再生与回收很大程度上是两个学问:一个是科学与技术;一个是社会与艺术。只有这两者很好地协调起来,整个业务链才能良总循环。现在普遍的情况是能回收的轻视再生,就想洗白卖点钱;而做再生的人又清高于“技术”,对回收不够重视,也就是不把回收当技术,对点多量小的回收、储运环节的成本及付出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由此,往往造成或者加工太过低质,或者加工原料不足,整个业务不能形成稳定的商业闭环。
结束语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润滑油消费市场,废润滑油回收与再生的潜力在300万t/a上下,这是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也是相关企业的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如果能够从头重视、全过程关注并处理好以上五个关键问题,废润滑油再生业务将大有可为,也是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