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子军”小考
2020-03-09山东张光恒
文/山东·张光恒
1907年7月29日,天气酷热难耐,在英格兰棕海岛上,20个男孩正在岛上的树林里分组生火做饭,孩子们的脸上露着高兴的笑容。这20个分别来自于英国各个阶层的少年,参加的是由英国勋爵贝登堡先生组织的一次实验性营区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露营生活及烹饪、侦察、攀登等。
贝登堡的这次野外营区活动,使他声名大振,不久后许多国家竞相仿效,从而逐渐形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组织,被人冠以“童子军组织”的名称。经过贝登堡的努力推广以及各界人士的支持,1920年,“国际童子军总会”在伦敦成立,发展至今,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地区)成立了童子军组织,童子军人数约有1000多万名。
受世界大环境的影响,旧中国的民国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也创办了自己的童子军,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自动解散。
1912年2月25日,严家麟参考英美童子军的教育形式,组织60个16岁以下的男孩在武昌文华书院图书馆举行宣誓,成立了“中国童子军”第一支队,算是首创。在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各阶层皆动员起来,参与抗日,当然里面也有童子军的参与。许多童子军同他们的亲人,都生活在战争的灾难中,一些曾亲眼见到日军暴行的中国童子军,义愤填膺,自发组织起来,成立战时服务团,担任救护、宣传、慰劳、募捐、运输、通信和维持治安等工作,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泅河献旗”的童子军杨惠敏,就是其中之一。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国民党军官谢晋元,率800名壮士坚守四行仓库,与进犯的日寇浴血奋战。当时,15岁的女童子军杨惠敏,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奋勇游过了苏州河,向坚守在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献旗,使抗战勇士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从而斗志昂扬,纷纷下定决心,誓与阵地共存亡。
现在,中国的青少年组织主要是少年先锋队和共青团,然而童子军所倡导的自强、自立、自救精神以及对生活和简单军事技能的掌握运用,对于今天的青少年儿童教育还是值得借鉴、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