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GPS之父”刘经南

2020-03-09辽宁沈黎明

金秋 2020年19期
关键词:杜克大学武汉大学昆山

文/辽宁·沈黎明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引起世界瞩目,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西蒙内塔·迪皮蓬称:“这是一个历史性里程碑,也是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向全世界人民提供精确地理定位服务的重要一步。”

说到中国卫星定位测量技术,不得不提一个人——刘经南,他在我国科学教育界,可谓大名鼎鼎,成就卓越。作为科学家,他长期致力于大地测量、GPS卫星定位理论与应用研究,科研成果三次获国家科学进步奖,是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专家、中国卫星定位领域开拓者,有“中国GPS之父”美誉;作为教育家,他是博士生导师,为国家培养出许多高端优秀人才,曾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武汉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及江苏省昆山市政府合作创建的“昆山杜克大学”校长,两次执掌大学帅印,任职期间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立志要当科学家

刘经南祖籍湖南长沙,1943年出生于重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因躲避战乱而迁往重庆的父母带他回到故乡。

刘经南自幼聪慧,从小学到中学,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考大学时,对生物科学有浓厚兴趣的他报考了北京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然而没有想到,命运之神竟和他开了个无情的玩笑,家庭出身问题阻断了他的“北大”路。好在刘经南高考成绩高出一般考生许多,招生部门思考再三,才没把他的档案退回,但盖章注明:此生不宜录取一类院校。就这样,刘经南与“北大”失之交臂,最后被调剂到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

这一变故对刘经南打击不小,但也激发了他骨子里不服输的品质。入学后刘经南学习十分刻苦,每天教室、图书馆两点一线成了他生活的常态。俗话说“天道酬勤”。刘经南的努力换来了门门功课优秀的好成绩,他依然坚持着做科学家的志向,希望日后在大地测量学方面有所建树。

1967年,刘经南以优异成绩毕业,没想到家庭关系再次让他遭遇磨难,分配很不顺利。他转而想考研,又因“文化大革命”爆发无法实现。一直等到1968年,才被分到湖南煤田物探队当了一名作业员。从此,刘经南开始了野外勘探测量工作,经常奔走于高山荒野或原始森林中……

物探队作业员的工作,离刘经南当科学家的理想相差甚远,但他从不灰心。1978年国家恢复招生,当他提出要考研时,领导觉得他业务能力强,不舍得让他走。转机出现在1979年。这年3月,刘经南读大学时非常欣赏他才华的老师陈希璋给他写来一封信,希望他回母校读研。老师的钟爱和期望,打动了刘经南的领导,为他开了绿灯,于是他边工作边加紧复习,最终凭着以往刻苦学习打下的扎实功底,一举中的。

潜心科研硕果丰

再次走进校园,刘经南如十几年前一样,学习非常刻苦,很快成为同期学生中的佼佼者。

1982年刘经南研究生毕业,他的毕业论文,根据国外专家卫星定位所观测到的数据,通过对坐标系转换3个不同理论的研究,得出3个理论计算出的结果相同、但精度不同的结论。这一成果在当时非常创新,许多老师根本不相信,恰好学校里一位刚从国外回来的周忠谟教授,博士毕业时论文也是这一课题,但他当时没有得出结论。周教授见一个硕士毕业生和自己研究的问题一样,并得出结论,既兴奋又惊讶,当即给出很高评价:“一个硕士研究生,在国内现有研究条件下能做出这样的结论,真是不简单!”最终刘经南的论文得了5分,在学校引起轰动,令很多教授对他刮目相看,称他是大地测量学方面难得的人才。此后,这一问题的研究被列入国家“六五”重点项目。

研究生毕业,刘经南被分配到湖南湘潭矿冶学院。1985年武汉测绘学院改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周忠谟教授出任校长,他非常青睐刘经南的才华,经过一番努力,于1986年将刘经南调回母校。刘经南回校后学校立即将“卫星测量基准的地心坐标系与地面大地坐标系转换关系”研究交给他,这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大地测量界前沿课题。当时,国际上有关两大坐标系转换的模型有3个,究竟孰优孰劣,在学术上一直争论了十几年未见分晓。刘经南深知这一研究的难度,但当领导找他谈话时,他二话没说,爽快接受了任务,随后全身心投入研究,结果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在国际上第一次从理论与实践上证明了3个坐标转换模型的等价性,得到国内外测量学术界专家一致认可,一举结束这场争论。接着他又和同事经过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测量理论和方法,使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研究领域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1988年,刘经南在匈牙利召开的“国际整体大地测量学术大会”上发表这项研究成果,立即在国际测量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这套测量理论也被称为“武测模型”,大会主席对它的评价是“‘武测模型’是一个新思想”。随后,刘经南迅速将研究成果推向应用,研制出卫星网与地面网的联合平差软件,不仅解了国家石油部门油田勘探中的燃眉之急,而且创造了年节约500万元的巨大效益。从此,刘经南在国内外大地测量学领域崭露头角,同行们记住了他的名字。

20世纪90年代初,刘经南开始投身全球定位技术研究,分别主持或负责完成了中国广域差分GPS网建立及台站方案研究;中国高精度GPS网的建立、布测和数据处理方案研究等一系列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GPS精密定位理论与应用方面,创造性提出一整套新观点、新方法,取得骄人业绩。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国家教委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湖北省和石油部多项大奖,并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专业领域声名鹊起,成为响当当的人物。

严谨治校创造辉煌

2003年,对于刘经南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他被任命为2000年刚由“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的新“武汉大学”校长。60岁受此重任,刘经南接过任命书那一刻,感到这张薄纸分量的沉重——大学校长,这是一副肩负国家未来和希望的担子。

上任后,刘经南首先给学校定位,明确提出,要将培养能创造、能创新、能创业的“三创”型复合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目标,将“武汉大学”建成一所综合型、研究型、国际化一流大学。为此,他把“创新”作为自己的治学理念,开始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他打破论资排辈,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上任不久,便经过严格考核,让17位副教授做了博士生导师,在全国高校教师任用机制上首开先河;在本科生教育中,他提出“要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同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着力建立一套完善的“素质——知识——能力”培养体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对本科生需要;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上,他在全国高校率先推出以2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根据国家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学术研究型人才……

刘经南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武汉大学”教育质量、科研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在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度不断升级,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中的几十个奖项;数十项成果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同时刘经南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8年11月刘经南因年龄到界卸任,上级组织和广大教职工一致认为,他担任校长5年多时间,是新“武汉大学”组建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2012年,由江苏省昆山市政府与“武汉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合作创建的“昆山杜克大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开始筹备,合作三方创校宗旨是要办一所致力于精英教育的新型高校,为此三方认为要办成这所大学,一校之长至关重要,经过认真遴选,最终一致决定聘请有丰富科教经验的武汉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出任首任校长。

2012年8月,离开武汉大学校长岗位4年后,刘经南再挂高校帅印。上任后经过认真思考,刘经南与办学三方确定了小规模、综合性、国际化的办学方针,决定先从硕士生培养开始,待取得一定经验,再向培养本科生、博士生迈进的三阶段长远发展规划。

经过一年硬件方面筹备,2013年9月“昆山杜克大学”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学校挂牌后,刘经南率领管理团队立即投入到紧张工作中——课程设置、教师选配、招生条件确定、管理体系与规章制度的建立等所有大事小情刘经南都要亲自过问,为此每天忙碌十几个小时成了家常便饭,有时连节假日也不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数月,学校便完成正常运转所需所有条件及招生工作。2014年秋,“昆山杜克大学”迎来第一批学生。此后在刘经南领导下,学校一切发展顺利,合作各方及教育主管部门都非常满意。

2018年8月,“昆山杜克大学”完成了发展规划中的第一阶段任务,步入第二阶段——本科生培养。刘经南亲自主持了本科生入学典礼,典礼结束不久,他的6年任期圆满结束,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冯友梅教授接替刘经南出任昆山杜克大学第二任校长。

对于刘经南6年的工作,合作办学的美国杜克大学校长文森特·普莱斯给予极高评价,他说:“昆山杜克大学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刘校长强有力的领导。刘校长任期结束恰逢昆山杜克大学迎来首届本科生,这是他出色工作的丰硕成果,也开启了昆山杜克的美好未来。”

如今77岁的刘经南,又回到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中,继续为我国科教事业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猜你喜欢

杜克大学武汉大学昆山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迈晟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校训展示墙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李斌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如何推进跨学科课程发展:杜克大学经验
世界一流大学科研人才聘任条件比较研究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