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中看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2020-03-09涂婉茹
涂婉茹
摘 要: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在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发展史中,都占有浓墨重彩的地位,本文试着对比二者的异同,从中简要探析二者在艺术中反映出的民族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中国戏曲;西方歌剧;民族性;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下面,我就中国戏曲发展和西方歌剧的特点做比较,来谈谈二者体现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中国戏曲的渊源与中国民间歌舞有关。清代著名学者,戏曲史学家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提出:戏曲当自“巫、优 二者出”。“巫”是在上古宗教仪式中以娱乐神的歌舞;而“优” 是先秦时代在 民问或宫廷中以滑稽 动作和语言娱乐人的。可见,远古初民为了祈雨、驱疫、祭神等所表演的歌辞和舞台, 就已经是戏剧发展的渊头。到了秦汉以后,诗歌在民间传说中富有戏剧性的冲突和完整的故事情节中的出现,百戏歌舞的发展 ,进一步推动戏 曲的形成 。中国戏曲真正定义,是在唐代歌舞,宋代百戏以及元代曲子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为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品种。它是从文学中的诗、词、曲的发展基础上发生的必然产物。所以从开始,中国戏曲就与音乐的发展轨迹保持了一致。中国的戏曲是从元、明时期的元曲、南北曲基础上形成的。先是南北曲,接下来是昆山腔的昆曲,接着,便产生了与各地方音乐结合形成的曲牌音乐与板腔体系的音乐为内核的曲牌音乐戏曲和板腔体系戏曲及歌舞性戏曲三大体系的戏曲艺术。中国曲牌系列戏曲包括有现为人知的昆曲,川剧,弋阳腔戏曲等;板腔体系戏曲包括了两类,一类为皮簧类戏曲,如汉剧,京剧中的正反"二黄"、正反“西皮”;一类包括了梆子类戏曲,如全国的各种梆子戏。歌舞性戏曲,包括如越剧、黄梅戏、花灯戏等,以民间小曲为主的音乐构成的戏曲。中国戏曲在与地方音乐艺术结合中,从单一的曲牌类戏曲向板腔体戏曲及民间歌舞戏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构建了中国戏曲的艺术。体现了它与文学艺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重要特征。从昆戏,到以皮簧与梆子结合发展起来的中国京剧,到大大小小的地方戏曲,都体现了它们具有、载歌载舞的音乐与表演密切结合的共同特征。所以,中国戏曲是文学,音乐,表演,及与舞台各种艺术结合的综合性艺术。
西方歌剧,“这是一种歌乐与器乐为主体,再加上舞蹈布景灯光科白而成之综合艺术”(见《音乐辞典》王沛纶编,乐语编363页:歌剧)。它起于十六世纪意大利佛罗伦斯为恢复古希腊文艺的知识阶层,希腊悲剧中的合唱极受重视。到了十七世纪的1637年,因专门的歌剧院出现,歌剧音乐得到较大的发展。十七世纪后叶,意大利拿波里歌剧音乐有了进一步的完善:扩大为三段体曲式,加强了朗诵调的伴奏,确立意大利式歌剧的“序曲”形式,完善乐队的组织,提倡喜歌剧等。拿波里歌剧受到法国重视,促成1669年巴黎皇家剧院的成立,不仅确立了“序曲”形式,而且确立了插入“芭蕾舞”作为歌剧的重要表现形式。到了十八世纪,歌剧于1774年又出现一次巨大的改革:格鲁克铲除了18世纪中叶歌唱演员过分炫耀声乐技巧从而破坏戏剧连贯性,且内容与表演形式日趋呆板,提出音乐不是最重要的,应配合诗歌,音乐在歌剧中只是服务于诗歌的;之后的莫扎特改革喜歌剧成功。真正确立了西方歌剧的地位和影响。现行的歌剧,共构成部分包含有序曲、间奏曲,合唱,唱重唱,独唱;主要角色的独唱,又分朗诵调,抒情调二种,前者是犹如朗诵,伴奏极为简单,后者倾诉情怀,具有强烈的表现能力。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歌剧是一种独立的戏剧形式 ,它由一系列的戏剧情节所构成 。歌剧的戏剧情节则是通过音乐 、舞台和语言来揭示的。 音乐决定着舞台和语言,语言和舞台被音乐所决定并为音乐 服务 ,音乐的充分展示和被欣 赏是最终目的 ;舞 台是音 乐和 语言的载体。歌剧 中的戏剧人物和情节只是为音乐形式如独唱 、合唱 、轮唱 、咏叹调 、宣叙调等)的展开提供依托的作用。歌 剧 中的人 物关系展 开 、戏剧动作 、性格塑造是靠 音乐来 完成 的。戏剧冲突也 同样靠音乐来揭示 ,戏剧人物 的性格形成及发展 变化要通过音乐来体现 。由此可见 ,音乐在歌剧中占重要地位且起主导作用 ,音乐性是歌剧的主要特征 。
中国戏曲发展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有三百多个剧种,就其声腔和音乐而言,每一个剧种的产生都是以某个地区、某个民族的历史传统、语言特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为基础,形成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曲调系统,再结合演员的表演、吐字、行腔等因素,从而形成风格独特,又具有强烈民族烙印的地方剧种。比如: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龙江剧源于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藏剧源于西藏的跳神仪式;傣剧源于傣族民歌和“双白马”等傣族歌舞;同时,戏曲音乐的审美定位也充满了区域性。比如秦腔的豪放、高亢,陕西人听了神情昂扬;“二人转”浓浓的生活气息,载歌载舞的表演风格,东北人观赏时如痴如醉;江浙人听越剧、昆曲,那婉转动听的曲调、深情细腻的演唱,另外除了旋律曲调上的民族区域以外,其伴奏乐器也各具特色。北方剧种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声音穿透性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这些剧种也大多用发音高、刚、亮为主的乐器為伴奏的主奏乐器。如秦腔的二股弦、胡呼;河南豫剧的板胡、大弦;京剧的京胡等等;南方剧种的音调多柔和抒情,其伴奏的主奏乐器大多为曲笛、二胡和弹拨乐器。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戏曲音乐的另一本质特征——民族性。在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京剧。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流行最广的重要剧种。它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价值。京剧作为中国特有的东方戏剧艺术体系,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在全球,凡有炎黄子孙地方都有京剧爱好者。京剧不唯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精品,最富民族性,也极具世界性,很有传承价值。
我认为西方的歌剧真正意义上可以说具有民族性是从19世纪之后开始才开始显现出来的。尤其是19世纪的德奥歌剧。19世纪上半叶,随着民族意识的增强,德奥作曲家们要求发展一条更通俗、更现实和更有民族特色的歌剧,以对抗长期以来在德国宫廷上演的意大利正歌剧。他们把目光转向祖国的自然风光、中世纪传奇和民间故事,常表现善与恶的斗争。而值得一提的是,19世纪现实主义歌剧代表人物普契尼在作品《图兰朵》中引用中国民歌《茉莉花》,也突出了歌剧的民族性。
从西方角度看,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是同样的综合性舞台艺术。由两者的特点可看出西方歌剧,只注重参与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而中国戏曲,却是不仅看重参与艺术表演的形式,而且,还注重表演的地方性和各地方的特殊性。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戏曲确实具有西方世界以为的“歌剧”式特征:是集文学、音乐、舞蹈、对白、表演、服装、灯光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中国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进程中, 以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 最终凝结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无论是在脚本题材、舞台表演、时空体系、舞台造型、道具装饰以及音乐风格、唱腔等诸多方面都形成差异。就是因为这种种的差異性, 对于中国戏曲艺术来说, 在有些外国人眼里, 倒反而更容易看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的差异:“在中国传统戏剧的一切因素几乎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它的剧本有自己完全独特的结构原则;它的舞台表演特性、时空观都有它自己的固有的规则;它还有自己的独特的表演法则。”中国戏曲艺术与西方的歌剧艺术的区别, 不仅在于歌唱的歌剧和又唱又打又做又念的戏曲, 不仅在于两者综合性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综合性最根本性的特点, 包括着一些为西方戏剧所根本没有的因素和表现手段, 而这些因素和表现手段不仅在演员表演中, 就是在剧本的戏剧结构中都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当今全球各种文化开放式的氛围里, 这两种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艺术形态的综合性艺术仍然互相渗透、相互影响。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更多地是写意化的, 其审美观念含蓄委婉。从这一要点出发来看中国戏曲音乐的特征, 不难发现, 单旋律线是中国戏曲音乐的特征。这种单旋律线将局部的音乐材料进行处理, 并不做立体结构的展开, 而是将基础旋律的母音渐渐推进, 因此, 其所表达的戏剧性较之于欧洲戏剧的宏大夸张而言会更为温和平缓, 这与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以及文化特征也是契合的。中国戏曲的表达模式少有“复调”, 而是将“母音”作为基础进行渐进式的展开, 表达方式的单线性较为明显。
对于歌剧而言, 其思维模式是立体化的, 并不同于上述中国戏曲音乐的单线性形态。歌剧更强调的是, 围绕着其中的主调音乐而形成一个“音乐织体”。这种音乐织体的基本结构是, 锁定某个旋律作为整个音乐体系之中的主轴, 把其他声部的音乐牢牢嵌入其中, 这样一来, 该歌剧音乐织体的基调、节奏、效果都是“众星拱月”式的。在欧洲歌剧音乐体系之中, 其辅助性因素不会承担完整旋律的角色。辅助性因素在欧洲歌剧音乐织体之中所担任的角色是, 加强对歌剧之中各个形象的刻画效果, 增补乐曲的气氛, 营造歌剧整体的氛围, 为歌剧的效果添砖加瓦, 等等。
由于民族和文化的缘故,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在题材、思想内容方面有较大的分歧。中国戏曲多取材于历史或文人创作,文学性和社会性很强,也很注重剧作的现实意义,在戏剧情节方面比较用心,像《西厢记》、《窦娥冤》都是情节复杂,引人入胜。而西方歌剧或取材于传说或为剧作家创作,比较而言情节的重要程度并不如歌唱,即使是一些经典的歌剧剧目也被认为在情节设置上简单而不太经得起推敲。在题材方面中国戏曲有才子佳人的爱情剧、帝王将相的驾头剧、朴刀杆棒的武打剧等多种题材,西洋歌剧则多以爱情为主题。
中国戏曲既有与西方歌剧相似的一些特征,但它又是在表演方法和表演理论方面与西方歌剧有着重大区别的东方艺术。三是在世界文化艺术大花园中,无论是中国戏曲还是源自西方的歌剧,都是艺术史上具有无可取代的意义的盛开着的有着多种色彩的、独具特色的一簇艺术奇葩。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与世界性看似是相对立的个体,在当代艺术研究看来,两者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不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世界的不一定就没有民族性。
参考文献:
[1]林红.欧洲歌剧与中国戏曲的异同探析[J].四川戏剧,2014(07):65-67.
[2]王秀红.浅析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表演形式的区别[J].北方音乐,2013(06):139-140.
[3]王文武.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艺术特色差异性研究[J].艺术研究,2013(0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