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疫情期间高等院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策略探究

2020-03-08李艳

美与时代·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在线课程艺术设计策略研究

摘  要:在线教学是疫情时期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在此特殊时期,针对听障学生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应该兼顾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利用其视觉信息获取的优势,弥补其抽象思维的不足,集艺术理论、设计审美实践指导为一体,合理运用在线课程的资源开放性,弥补传统线下教学的不足。拓宽学生学习的途径,提升学习的效率,让他们能够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键词:疫情;听障大学生;艺术设计;在线课程;教学质量;策略研究

疫情期间,艺术设计类的在线课程在大规模进行,这就需要我们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够确保“在线教学方式不走样、内容不缩水、质量不降低”。经过了一个学期大规模网络授课的实践,我们根据设计类课程的特点属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听障大学生的特殊性,选择适合的上课模式、课程难易程度、反馈机制,不断总结与反思,及时发现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学生的心理诉求,在保障信息传播的积极性和正面性的同时,营造出更高效的学习沟通环境,全面提升线上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艺术设计类课程属性及授课对象的特点

(一)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属性

1.专业特性: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通常分为专业理论课程、基础课程、软件辅助课程、专业设计课程四大类,其中除了理论课程(一般是指“设计史论”)外,其他三类课程的最大特点则是集艺术性、技术性和操作性于一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创意性思维的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容量、多维度的信息以及个性化体验的综合思维,从而形成好的艺术创意,最终再通过熟练的技法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形成艺术设计作品。

2.教学特点: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创新意识和多学科交叉的思维,贯穿于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中,精选案例,精讲多练;在实践部分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创意形成、表现过程、图纸细节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结合学生搜集的相关图纸,进行分析、学习和讨论,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3.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主要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角色的转变,我们提倡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者转变成学习实践的主体。学生所学习的,不仅有来源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老师注重学生个性的辅导和对实际案例的剖析,同时也离不开自身的自主学习(通常是指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引导性线索,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动态开放的在线直播学习以及其他形式的网络学习逐渐成为学生专业学习时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二)授课对象的特殊性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在校学生不仅包括四肢健全、身心健康的健听大学生,还包含一些有听觉障碍的残疾大学生。听障大学生在听觉器官方面的生理障碍导致其心理和认知模式与健听人群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首先,形象思维突出是听障大学生的优势,他们对动作技能的观察和模仿能力较强,这是因为听障学生的身体缺陷使得其视觉学习优于听觉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依赖视觉观察和长期的反复训练。其次,听障大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这是由于听觉障碍者的思维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语言的依赖程度,而语言的缺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听障大学生的学习存在很大的依赖性,包括依赖学校提供的辅助支持手段,还存在于自身的负性自动思维,使其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

针对以上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在进行在线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发挥听障大学生对形象思维的感知优势,弥补其逻辑思维感知方面的弱势,兼顾听障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负面情绪。运用在线课程尤其是直播、回看、讨论区交流等开放网络的优势,以视觉化教学与弥补性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对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要素的敏锐感知力和创造力,训练他们运用视觉元素进行综合表达的能力,从而强化技术和艺术的交叉融通,达到听障大学生教学培养目标。

二、疫情期间在线课程的运行情况分析

(一)课前教师集体试课,确保“云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确保线上教学的效果,避免在直播中出现一些软件运用上的问题,全体教师在开课之前制定网络教学方案并进行网络课程的模拟演示。以腾讯课堂为例,从软件的登录到常规的操作、屏幕共享、签到、举手提问、画中画等与学生实际互动的功能,老师们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探讨。此外,从听障学生的角度审视在线课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利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大学生慕课等网络平台,一课一策,多措并举。结合教学平台实现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作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答疑、指导,严格做好随堂考勤工作,确保“云课堂”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对大部分课程开设在线教学

按照本学期听障大学生的专业培养计划,开设的课程涵盖了艺术理论课、专业基础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以及专业设计实务课。充分考虑每门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侧重点、课程适合的授课方式,以及课程设置的连续性等问题,克服诸多的实际困难,除了部分需要大型机器的操作类课程,大部分课程均按计划开设在线课程。

(三)以直播互动形式作为在线网络教学的主要形式

教师采用多种在线教学的形式,其中选择“直播互动”形式教学的比例达到82.6%,可见“直播互动”形式最受听障学生的欢迎,其次是“混合式”和“视频点播”。听障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心理上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直播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在空间上虽然相互分离,但是在时间上却是实时进行,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及反馈,和老师及时地互动与沟通。师生的双边活动也会被记录下来,网络课程看上去是一对多的模式,但是实际上也可以实现一对一的沟通。直播的信息也可以被记录,随时进行“回放”,在教学上也延展了时间和空间。因此以直播形式为主,混合带有字幕的视频点播、导入慕课等辅助的教学模式,给予听障学生更多个性化的学习途径,提高学习的效果(如图1)。

但是,直播教学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学习内容,对于技艺类课程尤其是动作技能类课程很难通过直播、在线课程的形式实现及时指导和反馈。因此需要其他的授课平台进行辅助,如果课程还需要专业实践条件、设备等辅助的,便不容易实现。

(四)网络教学平台以腾讯课堂和腾讯会议为主,辅助QQ群课堂

听障大学生的学习特性、学习生成过程、学习质量的高低都受其自身能力、教师的辅导、学习环境因素的影响。客观的学习环境通常是指教学场所,如多媒体教室、机房、画室等,而在疫情期间我们的教学环境及学习环境,主要是虚拟的网络教学平台。经过16周的教学实践,最受师生认可的教学平台是腾讯课堂和腾讯会议。在给听障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把两个平台结合使用。在进行课程理论部分的讲授时,采用手语授课或者文字授课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手语讲授语义内涵不足的缺陷),使用腾讯课堂并设置课程录制及回放,广泛应用软件中签到、举手、回答问题、画中画演示教学、载入教学视频等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听障学生的视觉学习优势,并可时时关注在线学生的人数变化及在线学习时间,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监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在课程实践部分的教授中可以使用腾讯会议,老师通过摄像头能够看到学生操作的全过程,并进行一一指导,指导的全过程也可以在班级共享。这一过程强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课程录播,将老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强化听障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知、操作、言语等感性的实践活动,更好地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采用QQ群的小程序发布作业内容及要求,记录教师的修改意见及分数等级,科学地记录教学过程中各项练习的客观数据。

由于听障大学生的身体特性,其学习方法更加倾向于可感知的、反复出现的形式。因此以腾讯课堂和腾讯会议为主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全面、便利的学习环境(如图2)。

(五)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反馈总体较好

由于听障学生不善于向外界寻求支持,课堂秩序的建立较健听生缓慢,教学内容接受片面,难以理解隐性知识,与教师的互动比较被动,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困难,容易产生对立情绪。针对以上听障学生的特点,在课堂评价方面予以更多的、及时的关注,教师和学生在每次课程结束后都会针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评测打分,同时学生也会针对自我的学习满意度进行反馈。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效果的评分虽仍普遍高于自身学习效果的评分,但双方差距略有缩小。原因主要是随着师生逐渐适应在线学习的新模式之后,双方的配合度略有上升,学生对自身在线学习满意度也逐步提升(如图3、图4)。

三、在线课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教师定期对在线课程的情况反馈以及学生在每次在线课程结束后的教学日志填写中,我们发现在线课程整体运行良好的基础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学生疫情期间上课的时间基本一致,在直播课程中经常出现网络拥堵及不够稳定的现象,导致线上课程会出现短时间滞后或者掉线,等到学生再次进入课堂的时候,往往上一个知识点已经讲完。听障学生在接受信息及知识本来就存在滞后和片面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在线学习的情绪及课程的效果。

针对师生反映的“网络差,课程经常会掉线”的情况,建议教师们可在课前制定好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单”,若出现网络不通畅时,可利用微信等平台把“学习任务单”传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学习任务单”开展线上自学,或者利用“学习任务單”错峰学习。“学习任务单”里可以设置学习内容、达成目标、学习方法与建议、学习任务、问题与建议等环节。

2.网络直播课程时间较长,虽然按照教学作息时间进行课间休息,但是聋生注意力、专注力仍然不足。

听障学生适合短时间、高频率、多反复的学习方法,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以教为中心”、长时间讲授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注意授课时间。同时也要积极消解学生长时间观看视频带来的弊端,及时调整角色定位,运用视频点播、翻转课堂、在线课程练习小程序等混合式教学合理调整授课的节奏。同时,线上教学还需要注意课堂的“学习量”,求“精要”而不求“量大”,合理调整课程内容,重点讲述核心知识点,适当留有供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主动性。

3.听障学生的心理与认知模式的差异性,造成了其学习模式普遍比较被动,教学过程中主动进行互动的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学习的过程需要老师更多的指导与监管。

离开教室居家学习的学生们,会因为缺乏现场教学的代入感,产生学习上的松懈。在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学的课程中,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效果,更依赖于学生居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应尽力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需要教师根据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听障学生学习能力的适应性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帮助听障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针对教学内容选择网上优质设计案例,弥补线上教学中师生互动解疑的滞后性,调动学生课上的专注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听障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自主探究,个人或者合作完成一些设计任务,提高师生间的“教”与“学”的配合度。

4.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实践部分教师指导得不够直观。艺术设计实操类课程是在线教学的难点。在以往的线下教学中,老师对听障学生的作业基本上都是手把手进行讲解与修改,包括前期的创意,草图的绘制,使用计算机绘生成电子稿,提交相对完善的设计作品。但是线上教学老师和学生在空间上的分隔,没办法实现直观辅导,因此在实践操作的部分,建议老师可以插入相关视频的播放,借助支持设备实现视频演示,将学生的草图通过电子稿的方式接收,然后使用数位板进行修改反馈,以此完善信息化课堂设计的辅导部分,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互动性,提高在线学习的效果。

四、对听障学生在线课程的优化与建议

(一)筛选网络资源,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听障学生在认知和获取知识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在诸多的网络资源中不仅存在正面的知识,也存在一些负面的信息。听障学生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面对复杂的网络资源会无从入手,需要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筛选一些与教学内容、难度相一致的有效教学资源提升其设计思维、审美水平和创造能力等隐性知识,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效率并拓展学习的维度。

(二)以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发挥听障学生的视觉优势

听障学生在视觉信息的获取方面优于常人,但是在独立分析问题和创新意识方面一般比较薄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最大限度地在直播中发挥混合式教学中面对面教学环节的优势,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在课件中增加视觉图片的比例,利用听障生们较强的观察力和模仿力,充分给予学生视觉刺激,最大程度地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适当导入慕课,对所学知识呈现框架式的展示,使学生对于课程的设置、内容、难易程度及配套的练习予以充分了解和把握;再次,设计及操作部分的视频展示配上同步字幕,这样的沟通模式符合听障学生的交流需要,也能够增强知识的趣味性,提升听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对创意的把握及作品的表现;最后,建议对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改善听障学生交际狭窄的现象,发挥同伴关系对个体的重要作用,推进听障学生的社会融入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实时调整进度,满足听障学生个性化需求

针对艺术类听障学生的在线教学,应突破以“课时”为依据的调控方式,根据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差异性,针对在授课过程中每个人呈现的具体问题,实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及进度。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对于网络授课的教学日志,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难度、授课方法及设计作业提交方式等一系列的问题,结合教师端的授课日志,进行及时对接与反馈。

(四)强化监督管理,教学过程形成闭环

在教学中实行非正式的评价手段,以开放性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在每次的课程单元小结,针对知识点及设计作品进行讲解与评价;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任务的研究性学习及检测,辅以直播答疑。使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与监督下,实现理论的理解掌握阶段-固化转化过程-迁移应用阶段-知识的考核反馈阶段,形成教学闭环,培养听障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

(五)加强人文关怀,关注听障学生心理健康

在大规模的网络授课教学模式下,教学部门必须完善自我管理机制和课程内容审查制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加强对听障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其心理健康及承受能力。在鼓励式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正面引导学生的世界观,及时疏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敏感、焦虑的情绪,增强学生沟通技能与社会心理适应能力。

五、结语

在线教学是疫情时期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是集网络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应用,也是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在此特殊时期,针对听障学生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我们应该兼顾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利用其视觉信息获取的优势,弥补其抽象思维的不足,集艺术理论、设计审美实践指导为一体,合理运用在线课程的资源开放性,弥补传统线下教学的不足。不断促进我们的专业教学,拓宽学生学习的途径,提升学习的效率,让他们能够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双斌,王维彬.“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实践与思考[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47-49,61.

[2]郭晨涛.本科听障大学生学习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8.

[3]何海燕,郭楠.对聋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一种思考[J].美术教育,2015(4):109-112.

[4]张莉靖,曹殿.波基于直播技术的在线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4):88-92.

[5]马有营.疫情期间本科生在线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设计[J].山东化工,2020(11):210-211.

[6]米括.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聋人高等教育中的應用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1):140-141.

作者简介:李艳,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在线课程艺术设计策略研究
MOOC: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转机
在线课程教学融入网络消费者行为预测研究
基于SPOC的“数理逻辑”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与MOOC相结合的改革实现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