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0-03-08韩菊芳
韩菊芳
摘要:绘本阅读的主要作用是借助精美的图画、精炼的文字、丰富的内涵将故事内容呈现出来,使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绘本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绘本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运用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绘本阅读教学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灌输式讲授为主,对于抽象的阅读内容,学生仍要在不理解的前提下死记硬背或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不高。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绘本阅读的重要性,努力以更加生动形象的绘本形式呈现出抽象的阅读内容,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通过阅读绘本了解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教学《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这本绘本时,首先,笔者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情况;然后,笔者会让学生阅读绘本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更好地树立自信心。在小學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再通过绘本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二、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绘本艺术设计上的不足
1.过度夸张
在艺术设计上,适度的夸张是必要的,但如果夸张过度,可能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甚至影响教育作用和绘本的整体艺术价值。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绘本的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过度夸张的情况。如在绘本作品《雪孩子》中,作者对雪人和兔子的形象均进行了拟人化,为表达角色的特点,对兔子耳朵、行为方式、走路的步态等进行了艺术加工。这样一来,幼儿可能误以为兔子的行走方式与其他四足动物甚至人类相同,这一夸张的设计并不完全合理。
2.故事的艺术性不强
原创的儿童文学绘本都是以故事作为线索,提升了绘本的可读性。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绘本的故事情节与设计缺乏吸引力,艺术性有限。如一些绘本作品会引入舍己为人、勇于奉献等思想内容,这些绘本的思想引导价值较高,但故事内容简单,儿童在持续阅读中容易产生疲劳感,教育作用和艺术价值因而下降。
三、借助绘本情境,打造趣味课堂
1.运用绘本,提升课堂活力
首先,绘本创作要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其次,教师要借助绘本创设的情境,将其引入教学,可以使教学连贯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先讲述绘本故事,然后由故事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中讲述的问题。在故事情境的引导下,教学内容势必会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
2.丰富绘本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绘本时,教师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因为如果教师只是使用单一的阅读形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心理,了解人物的特点,由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更好地阅读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在阅读绘本《做游戏》时,笔者会先让学生独立地阅读绘本,理解绘本中的做游戏主要是指什么游戏,具体应怎样开展;然后,笔者会让学生结合实际,发挥想象力,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游戏,将绘本中的内容落到实处。绘本阅读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使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绘本时,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如此,绘本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学语言,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晓烨.儿童绘本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8.
[2]鲁婷.绘本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