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DR应用于磨牙Ⅱ类洞的临床观察

2020-03-08唐哲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评估SDR应用于磨牙Ⅱ类洞的临床表现。材料方法:选取44名受试者,每名患者均有两颗Ⅱ类洞龋齿,分别接受不同的充填方案。试验组:SDR +2 mm Z350;对照组:Z350。术中记录充填时间。术后24小时、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敏感性评估。半年、1年、2年进行USPHS评估。采用配对样本的均数t检验、Wi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DR组比Z350组的操作时间短。相同的时间点,两组的敏感性评估没有统计学差异,却都在一周以后有明显降低。两年复查时,Z350组的边缘着色和牙龈组织炎症比SDR组严重。Z350组在1年后发生边缘完整性退化和牙龈组织炎症的出现。两组在1年后都出现了明显的边缘着色,但Z350组更为严重。结论:SDR树脂充填磨牙Ⅱ类洞效果优良,节约操作时间,降低技术敏感性,减少患者张口时间,是一种较理想的充填材料,应在临床中广泛采用。

关键词:SDR;Ⅱ类洞;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2-092-02

1前言

目前,树脂复合材料几乎完全取代了银汞合金作为后牙的修复材料[14]。目前大多数的树脂复合材料都是以甲基丙烯酸酯为基础,通过自由基聚合来固化。聚合收缩主要表现为对树脂材料和洞壁的应力,可能导致界面缺损,形成微小间隙,从而导致术后敏感性、微渗漏和继发龋的发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树脂充填的厚度通常为单层2mm。分层技术繁琐耗时,可能产生气泡,增加失败的风险。

近年来,大块填充树脂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智能牙本质充填树脂(smart detin replacement SDR)单次可固化4mm,具有获得专利的聚氨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聚合调制器,允许应力减少而不降低转化率。其固化时间为20秒时,固化度和机械性能在4mm的增量范围内保持不变[3]。

临床上,SDR作为一种牙本质替代树脂,其牙合面通常需要充填2mm膏体树脂完成颌面窝沟的塑形。本研究拟用SDR配合Filtek Z350XT进行磨牙Ⅱ类洞的充填,与单纯使用Z350进行分层充填相比较。观察其操作时间、术后反应和临床效果差异,以期找到较好的临床解决方案。

2材料和方法:

2.1主要材料

Single bondTM Universal ( 3M,美国); SDR (smart detin replacement) ( Dentsply,美国); Filtek Z350XT( 3M,美国); Palodent V3豆瓣成型片( Dentsply,美国)。

2.2患者选择

本研究选择就诊于佛山市口腔医院城南分院的患者,纳入标准:每位患者必须口腔内有至少两颗磨牙具有Ⅱ类龋洞,使用牙周探针测量龋洞深度达4mm以上,且龈壁位于龈缘以上或平齐龈缘。年龄满18周岁,牙周组织健康,近远中均有邻牙,牙间隙正常,有对颌牙。排除标准: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口干症或磨牙症患者,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未控制的牙周病患者,根管治疗过的牙齿,无邻牙或对颌牙的牙齿,有修复体的牙齿,或正在接受止痛或消炎药治疗的患者。与符合条件的患者沟通,获得他们的知情同意后方确定其准入资格。受试者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决定入选的两颗牙齿分别接受哪一种治疗。然后由同一位医生为其进行修复治疗。

2.3治疗方案

治疗前拍摄牙片,选择最合适的颜色。所有受试牙齿均进行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局部麻醉,以防疼痛或敏感的患者难以配合。放置Palodent V3成形系统的楔形护罩,使用高速手机,金刚沙球钻进行窝洞预备去净腐质,近髓处酌情用氢氧化钙盖髓和玻璃离子垫底,放置豆瓣成型片、楔子和弹力环,修整豆瓣成型片外形,反复涂抹粘结剂 (Single bondTM Universal,3M,美国 )20s,轻轻吹干牙面5s,光照10s。

两颗牙齿根据抽签结果分别进入两个研究组,实验组:使用SDR流体树脂充填,每层不超过4mm,光照20s。颌面2 mm使用Z350XT纳米树脂充填,光照40s。对照组:Z350XT纳米树脂分层充填,每层不超过2mm,光照40s,反復操作直至充填完成。

2.4观察指标

每颗牙齿均记录从粘结剂固化结束、树脂充填开始到树脂充填结束、抛光前所用的时间,精确到0.1mm。

术后24小时、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敏感性评估。使用冰棒与修复体接触15秒[5]。患者根据疼痛感受进行视觉量表的评分:1分,无疼痛;2、轻微疼痛;3、中度疼痛;4、痛得更厉害一点;5、很痛;6、最痛。

术后即刻、半年、1年、2年复查,根据修改后的美国公共卫生服务标准评估系统USPHS标准[1,5],由另一位经验丰富的研究者对修复体进行评估,如表1所示。

2.5统计分析

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SPSS,Chicago,IL,USA)进行统计分析。操作时间采用T检验,术后敏感及USPHS评价结果使用Wilcoxon检验,显著性水平均设定为a=0.05。

3结果

本研究共有47名志愿者符合纳入标准并同意参与试验,其中有3名志愿者因不同原因未能按时复诊,失访率6%。剩余44名患者进入最终的统计学分析。每名志愿者均有两颗牙齿参与试验,分别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故试验组和对照组牙齿数均为44颗。

两组操作时间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SDR组:161.6s±14.7s ;Z350组:252.6s±15.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敏感性评估显示,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在一周以后敏感性都有明显降低(p<0.05)。

USPHS的评估数据如表3所示。在进行组间比较时观察到,两年复查时,Z350组的边缘着色和牙龈组织炎症比SDR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组内比较时发现,Z350组在1年后发生边缘完整性退化和牙龈组织炎症的出现。试验组和对照组在1年后都出现了明显的边缘着色,但Z350组更为严重。

4讨论:

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存在于同一受试者中,提高了统计效率,减少了研究所需的患者数量,减少了不同患者口腔卫生状况不同带来的干扰。

SDR是目前主流的大块树脂之一。它可以一次充填4mm,极大的提高修复效率。研究报道,SDR的变形量在其他树脂复合材料形变范围内[4]。本研究中使用临床常用的纳米树脂Z350作为对照,观察SDR充填Ⅱ类洞的效果。结果表明,Z350组6个月、1年及2年复诊成功率分别为100%、100%、和97.7%,SDR树脂充填6个月、1年及2年复诊成功率分别为100%、97.7%、和95.5%,且两者并无统计学差异。这说明两者在临床应用中保留率都较为理想。但Z350组分层充填平均操作时间为252.6s±15.0s 4min,比SDR的161.6s±14.7s用时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证实了SDR组操作时间短,给临床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传统树脂通过斜行充填的方法降低聚合收缩产生的应力,但这种方法增加了污染的风险和气泡的产生,从而增加微渗漏、继发龋齿和术后敏感性增加。SDR具有独特的UDMA单体,可以起到聚合调节剂的作用[7],使单体在聚合物网络形成过程中更灵活地连接[13],从而达到“主动渗透”和“自我找平”的自适应能力。这使SDR树脂在固化后产生极佳的封闭性能和较低的收缩应力。这支持并解释了本研究中SDR组在边缘完整性及边缘染色方面优异的表现。我们观察到,虽然在两年的观察期内,两组的边缘完整性评估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Z350组在六个月的评估中已经出现了变化,而SDR组的表现一直良好。在第二年时,Z350组的边缘着色明显大于S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牙龈组织的炎症也有可能是由龈壁密合性差导致的菌斑堆积造成。

本文采用了视觉模拟量表的方法来评估术后敏感性,这是临床试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两组在相同的时间内测得的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这些结果与另一项临床研究一致,在该研究中,术后敏感性不受粘结剂类型或修复策略的影响[2]。敏感性的最高值是术后24小时内出现,这可能与窝洞预备及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创伤有关。术后一周,两组的敏感性都有所下降,且程度无统计学差异,

本研究对两种充填方法果进行了对比,经两年的观察,两种充填方法的效果没有太多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SDR属于流体树脂,颌面需要留2mm空间进行膏体树脂的充填,以完成颌面形态的雕刻。二、本研究的觀察期为2年,时间较短,对于两者的长期表现还需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SDR树脂充填磨牙Ⅱ类洞效果优良,且节约临床操作时间,降低技术敏感性,减少患者张口时间,省时省力,是一种较理想的充填修复材料,应在临床中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Czasch P,Ilie N.In vitro comparis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egree of cure of bulk fill composites[J].Clin Oral Investig,2013,17 (1):227-235

[2]El-Safty S,Silikas N,Watts DC.Creep deformation of restorative resin-composites intended for bulk-fill placement[J].Dent Mater,2012,28 (8):928-935

[3]Ilie N,Hickel R.Investigations on a methacrylate-based flowable composite based on the SDR? technology[J].Dent Mater,2011,27 (4):348-355

[4]van Dijken JW,Lindberg A.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a low-shrinkage resin composite:a five-year evaluation[J].J Adhes Dent,2009,11 (2):143-148

[5]张磊,曹佩琳,潘伊莎,等.不同大块充填树脂对Ⅱ类洞龈壁密合性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8,34 (3):319-322

作者简介:唐哲,女,1986.12,汉,河南人,口腔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佛山市口腔医院城南分院,研究方向:牙体牙髓病学。

佛?科学技术学院附属?腔医院·佛?市?腔医院城南分院口腔综合科 广东佛山 528000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难治性强迫症给予喹硫平及氯咪帕明的临床干预观察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