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常见维修项目实训课程的研究
2020-03-08干文丽曾如
干文丽 曾如
关键词:汽车电气设备 维修项目 研究 实践教学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上的电气系统组成更加复杂了。主要包括: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与电子显示系统、空调系统及辅助电气设备系统等。电气系统相互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与发动机、底盘系统也有着较大的联系,若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汽车的正常工作。
1 研究的基础
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那么学校要找准办学定位,设计打造职业教育的产品,提升耐用性,使我们的毕业生拥有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机会和前景、收入。在课题开展前,有必要对目前企业对汽车行业人才定位和需求进行调研。在2019 年3 月至6 月,课题组成员深入企业,及时掌握了一线资料,聆听汽车维修劳动模范、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部经理等对汽车行业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展开调研,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调查问卷,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统计调查结果。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岗位能力情况调研、课程体系设置调研四大类,25 个方面展开,调研情况小结如下:
职业学院的学生有着较大的就业优势:吃苦耐劳、所学知识适应企业需求、实践动手能力强、能从事一线工作、薪资低。在人才的选择中,企业更加重视学生具备以下能力(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吃苦耐劳、实践技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执行能力、溝通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技能证书及其他,可以看出,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远远超过一本技能证书的含金量。这也意味着,学校在学生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精神意志的磨练,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锻炼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达到这种境界,一本技能证书是远远比不上的。我院自1978 年建校以来,每年输送到社会上的维修人员数量可观。近几年,每年约有500人维修专业学生,从企业的反馈来说,质量并不是很理想。除了一些转行的,目前仍在汽车维修专业上工作的员工,身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专业实践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理论知识、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初中毕业生进入我院进行5 年的专业学习,这5年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知上,是非常重要的5 年。我们学校有责任来给这些青少年给与正确的引导,尽最大的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针对他们欠缺的素质能力,结合企业的反馈,在学生培养方面,学校要注重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加强团队合作、注重综合职业素养、加强文化基础知识。
经过很多届毕业生的调查反馈,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在较多的工作岗位上都是能够胜任的。他们可以从事汽车维修工、汽车装配工、汽车质检员、汽车销售员、汽车服务接待等。因此,我院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改变和提高现代化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势在必行。
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企业的需求在不断改变,学院的课程设置也要紧跟潮流,切不可守旧,否则很快就将被淘汰。经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可以发现,汽车维修专业有着其特殊性,在解决实际故障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现在的汽车新技术,必须会分析原理,找到故障的原因,这样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调查和研究表明,职业教育现代化,要与现代企业的要求相匹配;通过在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将学习与工作相联系,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体现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及要求。
近几年,我们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数量有所下降,每位老师的教学对象少了,那就更应该提高学生的质量。在汽车电气实训模块中,更能体现出学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操作水平。平时学习教材选用,与实际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教学用车、教学大纲、设备仪器等),因此,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每一门汽车专业课程都要做到贴合教学实际,进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常见维修项目实训课程的研究势在必行。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除了选用的教材以外,可供参考的教辅材料可以说应有尽有,但大部分出现了教材颇具年代感,很多列举的案例、图片资料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实际使用要求。汽车发展速度较快,而电气化的更新换代更是迅猛。若不与时俱进,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汽车维修专业学生也会很快被淘汰。
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
2.1.1 研究目标
编写一套符合我院汽车维修专业高级工汽车电气模块的教参书——《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常见维修项目实训,通过教参书的编写,达到以下目标:借鉴国际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理论与方法技术,反映汽车维修技术领域的专业要求和发展水平;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全面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1.2 子课题设计
撰写论文并发表,调查报告,实训操作的视频拍摄,微课制作,实训工作页设计。
2.1.3 研究重点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常见维修项目实训课程教参书的设计与编写、视频拍摄、微课制作。
2.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访问法、实践检验法。
3 实践教学方向
要优化目前教学相关内容,丰富教学的资源,首先应对相关课题进行合理化的拆分和模块化组合,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吸收该门课程的难点[1]。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首先对计划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化的分解;然后根据教学计划对相关知识模块进行理论学习以及实训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知识点,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课堂反馈,总结收获与不足,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
4 实践教学具体措施
4.1 采用协作学习模式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2]。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实训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来真实地感知汽车相关电器的工作状况。另外,由于缺少教学设备、实训老师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必要引入“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例如:照明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加注空调系统制冷剂、检查和更换刮水器电动机与刮水片等实训项目。协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日常教学工作的进行是围绕着每个个体学生的实际技能操作情况来进行完成或是调整的,教师会根据每节课学生的具体表现、成绩和技能水平随机分为各个不同的档次,组成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强化了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更提高了教学的整体质量,整个教学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分工合作精神为主旨的[3]。
4.2 课程项目化
在一体化教学中,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引导;实训操作(现场演示教学、技能训练、模拟故障);评价反馈。学习过程中,教学主体是学生,引导者是老师,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围绕着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来开展。
4.3 积极发挥微课的作用
本研究課题中的“微课”,紧密结合了汽车新知识、新技术,一线教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采用“微课”教学形式,能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无论是在课余时间,还是在排除故障过程中,都可以通过手机观看。学生有效利用“微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4 理论+ 实践的考核模式
将理论试卷与实训考核单相结合。
5 研究的意义
在课题的教材编写中,充分体现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本院各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环境主要模拟企业场景,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引入布置的任务,掌握理论知识;再通过任务实施来解决任务引入中的问题,让学生结合任务进行问题分析及问题解决,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具备综合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