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探索
2020-03-08明红雨
明红雨
【摘要】: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达感情的工具,口语是语言存在的基本形式。要想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那么,老师就要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及时鼓励、重视音标教学,朗读背诵,加强学生的模仿和复述能力,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并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口语表达;表达能力;培养方法
新课标强调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始终把听说放在英语教学的首位。在英语的学习中,口语的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听、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之一,而且社会对于口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口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业内外人士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状况和效果却不容乐观,实际的交际能力和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差甚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探索。
一、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的原因
(一)、班级学生人数过多。
目前,我国绝大数中学都是实行大班式教学,一个班级有五六十个学生,有的甚至更多。新课程要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在人数众多的课堂上组织全体学生操练口语十分困难,口语训练成效甚微,许多老师觉得很无奈。
(二)、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和考试形式单一。
现行的英语考试偏重于笔试(占80---85﹪)和听力(占15---20),而绝大数地方的中考没有口语考试。在这个指挥棒下,什么最能出成绩?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那就是做大量的试题、讲解语法。口语训练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此,学了几年英语后他们仍然不能开口说英语。
(三)、英语词汇量贫乏。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只有语法而没有大量的词汇,就不能表达任何思想。对学生来说,扩大词汇量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不少学生语法学得不错,但由于词汇量不足,不能用英语和别人交流,给交际带来障碍。
(四)、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
现在我们的学生是在汉语单一语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内学生仅有的一点听说训练若不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如何谈得上学好英语
二、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策略
(一)、更新英语教学观念。
首先应该更新观念,坚持用英语教学,为学生做好榜样。在教学中,即使学生说错了或是表达不流利,也要不断的鼓励,让学生说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信心越来越足。另外,教师不要吝啬教学用语,教师丰富,简洁,规范的教学用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日常交际用语,也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纽带,学生长期在这些简短的习惯用语中听说,久而久之,他们也会随时随地的运用到真实的交际生活中去。
(二)、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1、用绕口令进行语音教学和口语练习。教师可以精力编制一些绕口令。这些绕口令应当尽量用一些简单的,比较常用的,甚至以后会学到的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这种简单的绕口令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而且还可以同时接触一些以后要学习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现象。另外,教师在编写绕口令时可针对本地学生语音辨别情况。
2、利用英语歌曲进行语音教学。教师应有选择地使用英语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易懂的英语歌曲是较好的课堂材料。在熟悉旋律的同时,学习歌词则对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有很大帮助,对于口语表达练习来说也是相当轻松有效的操练资源。
3、开展英语小戏剧表演活动。英语口语在交际活动中才最有效地掌握。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理解课文,分组、分角色进行课堂表演,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加以综合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表演才能,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情节的理解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说英语的能力只能通过说的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起来,所以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实践机会。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容,一个鼓励赞许的眼神,都能帮助学生顺利地说英语。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会真正感到鼓舞和愉快,并产生自信心和主动性,就能进一步努力想方设法去提高说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倡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在尽力营造和谐的英语口语学习氛围的同时,也应不遗余力地精心组织课堂活动,教会他们善于提问。有问题才能有长久的兴趣,同时努力拓展他们讨论问题的渠道,使他们会问,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
(四)、朗读复述,多管齐下。
朗读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没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就不可能有流利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要特别重视朗读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可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跟录音朗读,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必须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抓起,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才能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文海山、 戴军熔 《英语口语实践的基本方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0.2
[2];罗国立、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