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归因理论视角谈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2020-03-08常蕙敏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8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主动学习

常蕙敏

摘要:学生在学校中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每次考试后,学生们会对自己在本学习阶段取得的学习成绩进行归因分析,即解释自己学习结果和学习行为。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利用归因理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积极的归因,并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归因理论;学习行为;主动学习

一、归因理论的概念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对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出的解释和评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指出,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海德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 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的行为的原因, 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为。后来,罗特根据“控制点”把人劃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维纳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他又把这六个因素划分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依据这三个维度,维纳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原因。在这四个代表性原因中,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努力是不稳定的内部因素,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外部因素,运气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为上述四个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对下一次成就结果的期待与情感的变化,进而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

二、         归因理论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意义

归因理论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意义主要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归因理论,不管学生做出什么样的归因,都会对其之后的情感、期望、行为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行为。除此之外,教师在学生进行归因过程中也会带给学生一定的影响。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也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我们已经了解到学生的归因方式影响他们之后的学习行为,也知道哪种归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那么我们就可以研究并利用归因理论的相关结果和结论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归因,以便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其行为的坚持性。

三、         从归因角度出发,阻碍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的因素

1、  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归因方式影响其期望、情感、动机,进而影响其正确归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和结果推断,如学生若是对自己学习结果进行积极地归因,则会增强其自信心,并愿意相信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与此同时学生的该学习行为也会保持坚持型,激发学习主动性,更愿意主动迎接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若学生进行消极的归因,那么学生会对自我失去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认为自己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此后会产生消极应付学习的心理态度和学习行为,自然不会主动学习。

2、  教师的影响

师生关系也会对学生是否主动学习产生一定影响.教师一旦不注意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师生关系将会面临被破坏的风险。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中当面批评学生会使其在同学面前丢掉面子,影响了该生对待老师友好的态度和良好的印象,进而破坏了师生之间共同建立的和谐关系,久而久之其产生无所谓、不介意的心理,这个过程实际消耗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行为。

教师的教学与授课方式同样对学生的正确归因和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正确选择考试的方式策略,合理地制定和安排考试内容,不宜过易或过难。因此,除了学生自身因素之外,教师也同时影响着学生归因和其学习行为和态度。

四、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激发学习主动性

归因理论与各科教学是存在密切关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一定的学习动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把“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深深影响学习的行为和结果。由此,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1、  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归因

每位学生都会在某一阶段或考试后对自己在该阶段学习的结果进行归因,这个归因是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一些学生会把自己在学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归因于自我能力强和努力程度高,而有些学生则会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此次考试内容简单或者归结为偶然。部分学生也可能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个人能力不足、努力程度不够或运气不佳等等。积极正确的归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主动性。

(1)       强化矫正方法。强化矫正方法是以强化作为训练手段的。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难度的任务并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在任务结束后要求学生对自己任务的结果进行归因。

(2)       观察训练法。该方法旨在通过给学生播放与归因相关的视频短片,使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正确归因的方式方法。

(3)       团体训练法。通过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共同分析和探讨小组任务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根据教师对每个人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2、  将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融入教学过程

教师需要把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安排过难或过易的学习任务或者考试内容,太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这便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具体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在某次英语考试后,某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尽人意,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这块料,此时老师应该安慰并否认学生的自我否定,告诉他是有能力学好英语的,并指导他如果今后再碰到此类情况该如何归因,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

3、  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走近学生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完成的一种活动,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持相互信任。有些学生因在校成绩不佳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回家后受到的批评总是比鼓励多,这可能导致学生质疑自己的能力,产生学习上的自卑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發,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诚心诚意地与学生及时沟通,态度和蔼亲切,应采取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来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恢复自信心,增强自我期望。只有教师真情实意地走近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才愿意将自己在学习上碰到的困难和疑问告诉老师,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4、  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归因

上述观点提到了教师的恰当设问、提问策略,但课上提问只是教学检查方法中的一种,仅用这一种方式是片面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同时采用其他方式去检验教学效果。一般来说,一堂课的主要程序是展示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课堂训练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对那些知识掌握程度较高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她看齐。

五、总结

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向良性方向发展,使其变得越来越好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行为。

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使学生相信努力和成功是成正比的,将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融入教学过程,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并走近学生,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归因,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积极正确的归因,学生能够成为一名积极向上、身心健康且优秀的学习者。

Reference

韩仁生.(2004).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04),4-7.

廖洪玲.(2003).研究归因理论 激发学习动机.教育探索(06),40-41.

刘力.(1995).成就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工作中应用的实验研究.外国教育资料(4).

叶玉萍.(2007).归因理论与外语教学.绥化学院学报(06),161-162.

张新红.(2011).试论如何利用归因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与职业(23),181-183.

周小珠.(2008).浅谈归因理论与课堂教学.教育与职业(03),67-68.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主动学习
大数据思维下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发挥家庭小实验的功能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