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2020-03-08李燕
李燕
良好的道德与健全的法治,是社会稳定进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同时也是生活中的核心构成要素。《道德与法治》紧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性以及知识的实践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动态教学情形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机智合理地组织课堂,准确把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纲为根本,明宗旨
《道德与法治》课标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准,明确在章节、单元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及其教学注意事项等。同时,课标也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依据。因此,做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弄清楚教材编排体系,大胆对教材进行挖掘,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取舍教材,去选择教材內容组织教学活动。
二、生为主体,巧教学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树立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体验、发展水平,将学生个体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学习感受。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课本中的知识,然后通过布置作业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能力。事实上这种直接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活泼好动、简单单纯的,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够提高效率,反而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教师不能只专注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健康发展,改变教学视角,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规律。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
三、德为标准,重养成
1、在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从而过一种优良道德与法治观念的生活。在小学生多样化生活中,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前提。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的真正价值,从而热爱生活。例如,可以将教师比作“蜡烛”,通过奉献自己,让小学生看到一些在自己理解之外的、更有价值的生活,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引导小学生逐渐形成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质。
2、为了保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对小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应当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参考实际生活逻辑进行整合整理。例如,在小学生上学路上,不仅要教导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同时还要注意礼让、安全行驶。通过借助学生上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礼仪教育及道德教育,增强了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
3、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设定关注生活、反思生活、超越生活三个关键的教学环节。这样在小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回归生活,寻找生活中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事件,从而促进小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生活中,逐渐克服“什么东西应该要,什么东西不该要但是想要”的矛盾心里,增强小学生的生活自信心。
四、行为目的,重实践
对于儿童而言,不仅具备完整生命,同时童年也是小学生具有独特价值的重要成长时期。而且对于每位小学生而言,都具备与众不同的童年价值,由此可见童年不仅仅是小学生成年的准备阶段,同时也是形成良好道德与法治理念的成长阶段。在以往的教育中,教育的侧重点为成人,而对儿童的教育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为将小学生独特的童年生活机制充分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着力于为小学生呈现完美的生活世界,同时还提高了构建独特的儿童教学文化,促进教材与小学生的童年生活相互融合教育观念的重视程度。例如,在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在“别伤着自己”一课时中,就巧妙的通过下棋案例让学生探究自己家庭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这些因素伤害到自己的概率。这一课程设计,不仅尊重了小学生独特的年龄特点,同时还有助于满足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
总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就要从培养学生学习欲望的角度上出发,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同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数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