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防白皮书中本源概念的英译研究

2020-03-08刘黎思戈玲玲

中国科技术语 2020年6期
关键词:传播学

刘黎思 戈玲玲

摘 要:国防白皮书作为军事外宣文本,其翻译传播效果关系到中国军事形象的塑造和语言安全,而源语语言社团独有的本源概念是其翻译难点。文章选用2010—2019年的《2010年中国的国防》《中国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中国的军事战略》《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的中英文本为语料,建立双语平行数据库,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历年本源概念及其翻译策略进行了分类与对比,然后主要围绕传播受众和效果两个角度对本源概念的英译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翻译传播过程中的语言安全,以期为军事领域的本源概念英译及语言安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防白皮书;本源概念;传播学;翻译模式;语言安全

中图分类号:H315.9;D92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20.06.009

Abstract:China's national defense white paper belongs to military text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and its translation with communication effect have great effect on the shape of military image of our country as well as national language security, in which indigenous concept that comes from the language community of the source language is the key of the translation. We select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white paper from 2010 to 2019 as the linguistic material, which are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2010,The Diversified Employment of China's Armed Forces,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and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New Era. The bilingual parallel databas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are employed to classify and compare the indigenous concept and relat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en we analyz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indigenous concept around communication receiver and effect, and further discusse the language security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e hope to give reference to the research about the indigenous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security in military filed.

Keywords: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white paper; indigenous concept; communication theory; translation pattern; language security

引 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所带来的语言隐患日益增多。寇福明将语言安全定义为一个国家运用语言文字的权力不受强权、他国语言文字的侵擾等内外因素的干扰而造成社会沟通障碍、社会矛盾或民族信仰等冲突,从而有助于满足国家和人民在经济、教育、信息、军事等领域的发展需要,还有利于社会语言文化的和谐发展,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国家、民族的权力受到侵犯等[1]。宋晖等通过对语言安全的综合界定,认为语言安全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国家政治、文化、信息、经济安全问题息息相关[2]。国防白皮书作为重要的军事外宣文本,其传播主体通常是国家,代表的也是国家的立场和态度,其语言文字和翻译需逐字逐句斟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对外发布国防白皮书主要是介绍中国的国防政策、国际形势、军事战略、国防开支等,以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缔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达到传播效果,翻译质量需要严格把关。何元建认为独属于某一语言社团而对另一语言社团来说是外来的信息,称为该语言社团的本源概念[3]。季压西等通过分析国防白皮书的英译性质,认为反映中国特殊国情和军情的词汇在译语中没有现成的表达,汉译外时会遭遇问题[4]。吕俊结合传播学和翻译进行了跨学科研究,认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交换活动,其本质实际上是传播,而且将翻译放入传播学的框架下研究有利于建立起翻译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使之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综合性、实用性的特点[5]。威尔斯(Wilss)也认为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由于国防白皮书语言表述的军事性以及政治性,其译文尤其需要忠实通顺,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而本源概念的翻译不仅具有难度,而且其对外传播涉及语言安全,因此对于国防白皮书中本源概念的翻译值得深入研究[6]。何元建认为,对于本源概念翻译模式的研究有助于系统地认知译者的翻译模式,弄清楚概念意旨筹划的过程,为这个无痕的心理处理过程提供证据还有利于教学方面的研究。就历年相关文献调查结果来看,鲜有学者从传播学角度对国防白皮书中本源概念的翻译进行专门的研究[3]。

2.合译

合译是四种基本的翻译策略(直译、意译、换译、省译)中两种以上的结合使用[7]。合译在国防白皮书本源概念翻译中的使用比例仅次于直译,占23.1%,主要由直译和其他三种翻译策略结合构成。可以看出白皮书在翻译时尽可能地保留了本源概念的信息,并对信道中的信息冗余和噪声进行了必要的处理,使得译语尽可能易于理解,从而提高国防白皮书本源概念的传播效率。

例2.

原文: 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1]

译文:Countries are increasingly bound together in a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12]

当今世界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各国、各地区都不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访问俄罗斯时首次提出的重要理论,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关注,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在此处的翻译中,译者采用了意义和直译的翻译策略,即合译。译语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且直白易懂,按道理应该能够达到预定的传播效果。但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对外传播时,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历史文化等差异,导致一些读者理解不当或过度理解,甚至还遭到了某些西方媒体的扭曲解读[16]。这说明语言安全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如何实现本源概念的有效传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意译

意译即翻译本源概念时转换的是它的象征意义(转指), 而不是它的字面意义(直指)[3]。四部国防白皮书中有11.8%的本源概念采用了意译。这是因为原文中的一些本源概念所携带的信息量比较多,若采用直译或者合译会使译文显得繁冗。而采用意译,能将原文中的象征意义直接传输给读者,可以减轻受众的阅读负担,这对于本源概念的传播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3.

原文: 维护和加强国际防扩散机制任重道远。[13]

译文:there is still much to do to maintain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non-proliferation mechanism.[14]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任重道远”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意思是担子很重,路程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17]。译者采用意译对原文的象征意义进行了转换,准确地传达出中国对当前国际事务所担当的责任。国际局势瞬息万变,用“任重道远”来形容相关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十分贴切。对于受众而言,“there is still much to do”的语言含义不难理解,同时也有助于认同中国以和为贵的理念,有利于传播效果的实现。

4.换译

换译指将源语文化中的本源概念由译语文化中适当的本源概念进行取代[7]。根据数据库统计,国防白皮书中共有6.1%的本源概念使用了换译。换译虽然使本源概念失去了其附加的源语文化,但是有利于减少冗杂,有利于受众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去理解和接受传播内容,对于提高传播的效率无疑也有促进作用。

例4.

原文: 天下仍不太平。[13]

译文: In general, world peace remains elusive.[14]

“天下”即普天之下,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说法。在翻译时,译者用英语当中“world”对其进行了换译,使其语境含义得到了充分表达,又十分简洁,用语正式,符合军事语言的行文风格。对于目标受众而言,这样的翻译能够使其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所需信息,节省了精力,提高了传播效率。

5.省译

省译即让本源概念从译文中消失[7]。国防白皮书本源概念翻译中省译使用最少,在数据库中仅占0.3%,而且它经常和直译一起使用。译文中的省译通常是用于删减源语中一些重复多余的信息,如有些本身意义重复的四字词,使译文更加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节省他们获取信息的时间,从而有助于达到传播效果。

例5.

原文: 实施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的体系作战。[11]

译文:Integrated combat forces will be employed to prevail in system-vs-system operations featuring information dominance, precision strikes and joint operations. [12]

“要害”在源语中指的是关键部位,此处进行了省译。因为实际上在其前文“精打(precise strikes)”中保留了其核心含义。而且这样的省译使译文不仅简洁,还具有节奏性,便于阅读和理解。

三 历年国防白皮书中本源概念英译的对比研究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国防白皮书中的本源概念及其英译,本研究通过自建的数据库对2010—2019年国防白皮书中本源概念的数量、性质以及本源概念翻译模式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就语言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

1.本源概念数量整体逐年增加,翻译模式趋于一致

调查发现,《2010年中国的国防》有本源概念142条,2013年《中国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有139条,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有149条,2019年《新时代的中国国防》有160条。可以看出,国防白皮书中的本源概念整体上数量稳定,逐年有所增长。由于国防白皮书的英译实际上是对外宣传,输出文化,而独属于本社团文化的概念与规则太多会加大阅读负担,因此适量稳定的输出更符合认知规律,使目标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而国防白皮中各类本源概念逐年有所增加,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

以及军事思想的进步,如《新时代的中国国防》中的“习近平强军思想”“强军兴军”等。而合理地处理本源概念翻译,有助于读者正确认知中国国防的发展以及中国的国防思想,从而塑造积极的中国军事形象。

为了更好地观察本源概念翻译的变化与发展,本研究将历年的国防白皮书的翻译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对比。

通过数据(表1)可以发现,历年的本源概念翻译模式变化小,基本上一致。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国防白皮书的译文风格变化小。而且这样的翻译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强历年译文内在的联系,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2.本源概念的英译特点

国防白皮书中本源概念的英译属于对外翻译,译者需要将独属于源语社团的概念与阐释方式进行解码再编码。本研究通过对数据的调查发现国防白皮书中本源概念英译呈现出军事性、政治性、简洁性、准确性等特点。

季压西等从内容、词汇、句法三个方面对国防白皮书进行了分析,认为国防白皮书属于军事性文本,其英译具有军事性[4]。本源概念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具有军事性特征。从数量上看,军事类本源概念占总量的48.8%,接近一半。从内容上看,军事本源概念词汇主要关于军事策略、思想、建设等,且用语严肃客观。这表明其本源概念英译性质与整体英译性质具有共性,即具有军事性。根据数据库对翻译策略统计,译者主要采用直译,这有利于保持其军事性行文风格,使译语社团读者也感受到“军味”。

国防白皮书虽然属于军事类文本,其本源概念英译具有军事性,但中间有不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制度等内容的政治类本源概念。根据数据库检索,政治类本源概念共有153条,占总量的25.8%。由于政治类本源概念同样具有高度严肃性和敏感性,因此译者多采用直译[3]。此外,政治类本源概念的翻译策略还有意译、合译、换译、省译,呈现出直译>合译>意译>换译>省译的翻译模式,与军事类本源概念的处理模式非常相似。

由于国防白皮书中本源概念的英译具有明显的军事性和政治性,因此其译文还具有军事政治文本简洁性、准确性的语言风格。数据库语料显示,译者除了对必要的缩略语进行简要的加注之外基本没有长段的解释性翻译,如“九二共识”(1992 Consensus)。另外语言类本源概念由于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所以译者多采用意译。即使如此,其字数也是基本保持与原文篇幅一致,如“后发制人”的译文为“attacking only after being attacked”。国防白皮书作为权威性、代表性的军事外宣文本,代表的是国家的立场和态度,因此其本源概念译文需要高度传递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尽量零差错,以保证语言安全。季压西等在研究国防白皮书翻译对策中提到了《中国的军事战略》翻译过程中的一个例子: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校审中,由于原文的改动,译文也需要悉数改动,还要注意保持语篇衔接的一致[4]。再比如“台湾问题”的翻译,它在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中被翻译为“Taiwan issue”,而在2019年《新时代的中国国防》中译为“Taiwan Question”。台湾永远是中国不可割离的一部分,而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容他国干涉,因此译者在传达这一本源概念时要清楚地表明中国的立场。“issue”在英文中的意思是“a matter that is in dispute between two or more parties”,因此用“issue”来转码原文中的内政问题是不合适的,会引起误解,显然“question”用得更合适[18]。而且“question”的释义为“a matter or topic that needs to be discussed or dealt with”,读者通过这样的译语可以感受到中国对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积极态度和坚定立场。同时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国防白皮书英译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语言安全问题,体现了其准确性的特点。

3.国防白皮书中本源概念翻译的语言安全问题

国防白皮书将非传统安全列入中国的国防任务,四部国防白皮书也都提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并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在非传统领域的语言安全问题不仅仅限制于国家内部,而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之间。国防白皮书的翻译是国家主动向外界宣传的过程,其语言安全问题相伴而生。其中本源概念由于其獨有性,对于外国读者相对陌生,因此恰当的翻译既要保留“军味”,又要正确地传达其真实含义。宋晖等认为对于语言安全的研究,应该扩大视野,即不能仅限于文化安全领域,而应该针对政治、经济、信息等安全领域,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处理语言间以及语言内部的问题[2]。针对国防白皮书中本源概念翻译而产生的语言安全问题,可以考虑根据其分类,结合对应的领域去探讨,即军事语言安全、政治语言安全、文化语言安全、经济语言安全、生态环境语言安全。

国防白皮书中军事类本源概念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中国本源的军事策略、思想、建设等,而其翻译效果自然会影响到中国军语的对外传播。穆雷等认为翻译能够在涉及跨文化宣传和交流的战争活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关研究文献仍在系统性、理论性、充分性、国际性、规划性方面存在不足;而在国际相关研究中,“军事翻译”的概念虽然没有被明确提出,但是关于翻译与战争、冲突等相关核心内容的研究成果颇丰[19]。从这个角度来看,军事类本源概念翻译所伴随的语言安全问题目前亟待深入研究;政治类本源概念主要涉及国家政治制度、政策等,在翻译传播的过程中,要注意中国的立场和态度;语言类本源概念主要涉及与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的四字结构、成语、谚语等;经济类本源概念主要涉及与经济有关的制度以及术语;地理类本源概念主要是关于地名、生态环境保护的表达。后面三类本源概念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是其翻译语言安全同样值得注意。

从传播学视阈上看,国防白皮书中的本源概念翻译的语言安全主要体现在传播效果上,如白皮书内容是否正确传达、塑造积极、追求和平的军事形象等。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有效的翻译是重中之重。在内容上,从原文到译文既要保持语言简洁而严谨的叙述风格,又要尽可能地让读者通过直白的语言来理解国防白皮书所传达的本源概念。在转换过程中,本源概念的句法构成、内涵与外延以及语境义使得转换有一定困难,比如产生歧义、与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迥然不同等问题。毫无疑问,正确的语言表达有利于保障军事安全。因此适当的翻译策略必不可少。正如国防白皮书中提到的“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中国历来奉行防御型国防政策,积极参与维和,在传播的过程中就要多利用这样的语言资源来突出这样的立场,让读者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国始终是在和平中求发展。但是一些固有矛盾,如西方强势媒体的歪曲报道、中外意识形态差异、价值利益取向差异等,使得有效传播受阻。比如,卢黎歌等在研究“命运共同体”的国外传播现状时,认为如何提高传播的有效性、如何破解意识形态障碍、如何更好地为国际传播提高技术支持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16]。可以看出,维护国防白皮书的外宣语言安全,达到传播效果,除了传播内容、翻译策略、传播受众需要重点关注外,还要格外注意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传播场合、历史文化、心理、习俗差异,从而进一步实现受众对国防白皮书中的思想认同,树立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增强话语权。

四 总 结

本研究基于传播学理论,对国防白皮书中本源概念的英译进行了共时与历时研究,围绕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受众、翻译策略、传播效果这几个关键要素,总结了历年整体翻译模式以及英译性质,并结合语言安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国防白皮书中的本源概念大致可分为军事类、政治类、地理类、语言类和经济类五类;其翻译模式总体呈现出直译>合译>意译>换译>省译的趋势;其英译具有军事性、政治性、准确性、简洁性等特征;其数量整体上逐年小幅度增长且翻译模式比较稳定。但是由于文化差异、西方媒体强势话语权、意识形态差异等原因,国家语言安全仍有一定挑战,其传播效果有待提高。研究认为,研究国防白皮书翻译时,传播学可以提供有效的要素分析和理论框架,且可以为翻译提供参考视角。此外由于其性质是军事外宣文本,其语言安全及传播的有效性还需要继续深入的研究。目前对于国防白皮书中本源概念的英译研究还比较少,希望本研究可以给之后的翻译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寇福明. 语言安全界定之批判思考[J]. 外语学刊,2016 (5): 74-77.

[2] 宋晖, 张文璇. 非传统安全视域下的语言安全观[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 (1): 19-26.

[3] 何元建. 论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2 (3): 211-219.

[4] 季压西, 许宏. 国防白皮书英译性质与对策[J]. 外语研究, 2016, 33 (3): 74-78.

[5] 吕俊.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7 (2): 40-45.

[6]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55.

[7] 戈玲玲. 论幽默文本中本源概念的翻译模式:基于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学刊, 2011(1): 117-122.

[8] 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 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 中国翻译, 2004 (6): 29-30.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N]. 解放军报, 2019-07-25 (003).

[10]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the New Era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19: 36.

[11] 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军事战略[N]. 人民日报, 2015-05-27 (010).

[12]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15: 3-13.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0年中国的国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 3.

[14]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2010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10: 4-5.

[15] 拉斯韦尔.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35-36.

[16] 卢黎歌, 吴凯丽.十九大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文献回顾与进路展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82-89.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M]. 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1103.

[18] 杨雪莲. 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19] 穆雷, 王祥兵. 军事翻译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外语研究,2014 (1):79-83.

猜你喜欢

传播学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传统媒体正能量的传播学探析
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与艺术学视域里的新媒体关系探讨
传播学语境下网络大V的形成与去神秘化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传播学视域下《格萨尔》史诗的传播与保护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