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社科类术语定义方法研究

2020-03-08许明

中国科技术语 2020年6期
关键词:术语定义方法

许明

摘 要:文章系统梳理了人文社会科学类术语工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剖析了人文社科类术语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并以翻译学和叙事学为例,研究了人文社科类术语的定义方法,提出了借助语义层级分析展开术语定义的方法。

关键词:术语;定义;方法;人文社科

中图分类号:N04;H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20.06.001

Abstract:Based on reviewing the research status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erms in China and abroad, we analyzed the nature,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rms in this domain. We also elaborated the defini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examples analysis from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narratology, and proposed a new method by means of hierarchical semantic analysis to define the term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Keywords: terms; definition; methodolog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引 言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统称为人文社会科学,涵盖哲学、语言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军事学、社会学等学科,与自然科学一起构成人类科学的两大分类。人文社科类术语的定义是人文社科知识传承的基础,是联结人文社科领域概念与术语的桥梁,也是名词规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翻译学和叙事学为例,探究人文社科类术语的本质属性、特征及其定义的原则和方法。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际层面,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术语工作主要由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Council,ISSC)下设的概念与术语分析委员会(Committee on Conceptual and Terminological Analysis, COCTA)来推动。Jennifer Platt[1]在ISSC成立50周年之际撰文系统回顾了其发展历程。ISSC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第11号决议》(1951)于1952年成立的一个非营利性的国际学术组织,总部设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该机构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包含经济和行为科学)第一个全球性国际机构。作为一个国际机构,该委员会旨在全球范围推动社会和行为科学的研究与运用,并保证它们在国际层面上的表达。ISSC策划支持了若干个国际研究计划,意图在于借助比较和交叉学科研究团结世界各地不同研究领域的社会科学家。ISSC还定期举办“世界社会科学论坛”,讨论国际社会科学领域的前沿话题。

COCTA是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的一个常设委员会,长期以来一直开展致力于完善社会学领域的术语、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该机构于1970年首次召开研讨会。但是, COCTA也在其他学科的会议上组织分论坛。随后,该机构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标准化协会(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ssociation, ISA)的一个研究委员会。该机构的活动集中在词典制度和术语标准化建设层面,其目标在于澄清概念、在某些确切的术语上达成一致意见,以此推动社会科学家打破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界限、开展深入的交流合作。

1985年,在巴塞罗那召开的“巨型城市”(Giant Cities)主题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起的“社会和文化变革中的城市未来”项目中提出了城市化问题。COCTA借此机会深入推进自己在术语领域的工作,创建了一个 “人类学”相关的三语词库,并进一步将“丰富‘贫瘠概念术语的概念内涵”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自此,COCTA开始脱离ISSC,自行组织研讨会议,并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领域。现已拓展到与现代计算资源相关的理论和应用领域。此外,COCTA依托一些项目不断公布自己研究领域的词汇表。

近些年,COCTA的工作集中在讨论社会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如global sociology community、modernity、individuality、crisis等),并对这些概念进行语义分析拓展已有术语的概念内涵等。2014年,在第十八届国际社会学协会(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ISA)组织的国际社会学世界大会(ISA World Congress)上,COCTA作为该机构的第35个研究委员会对国际社会学的相关词汇展开了研讨。2018年7月,第十九届国际社会学世界大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此次大会的主题是“权力、暴力和正义:反思、回应与责任”,其主要任务是对社会科学理论与研究领域的概念进行分析。如,对“大众”(mass)和“民主”(democracy)两个传统术语伴随时代发展所产生的变化展开讨论分析;针对社会学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概念展开讨论,如社会能见度(social visibility);适应时代变化,对“权力”(power)进行新的释义,对“权力”(power)进行新的释义,对“文化表演”(cultural performance)進行概念重构等。

在国内,温昌斌[2]1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展的人文社科术语审定工作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论述。他指出,术语审定工作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术语的收选、规范术语的确定、术语的排列、给术语下定义(或释义)。人文社科类术语下定义(释义)过程中,需要按知识体系收选术语;同时人名不宜出条;专有名词,可根据学科特点灵活处理。

关于人文社科类术语的定义方法,温昌斌[2]2将人文社科类术语分为通名类术语和专名类术语。通名类采用内涵、外延或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方式,专名类多用描述性定义。前者多采用内涵式定义,即种差加属的形式,下位术语需囊括与同级术语的差别和上位术语两个层面;后者包括事件名、文献名、学派名、机构名等,多用描述性定义。术语下定义(或释义)应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和简明性;避免循环定义和否定定义;避免主观评价;定义(或释义)中的术语必须是已经存在的。此外,人文社科类术语常用的定义方式有“内涵式定义+外延式定义”(如“六书” 的定义)和“外延式定义”(通过列举术语所指称的对象(知识单元)来定义)。人文社科类术语定义(或释义)较难做到简短,常常为增加实用性,在内涵式定义(或外延式定义)之后补充必要的说明。

国内翻译学界对术语学的研究相对集中,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术语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译学术语的特点、译学词典的编纂、术语翻译方面。在术语对于翻译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方面,孙艺风[3]讨论了规范翻译学术语的重大意义,提出译学术语应具有统一性和明确的理论概念的划界。方梦之[4-5]指出,译学的术语体系代表译学体系,语言学、各交叉学科、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等对译学的发展和新概念的产生举足轻重。关于译学术语的特点,方梦之[6]研究指出,译学术语具有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和简明性等特点。魏向清[7]1撰文研究了术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到术语的单义性、系统性、理据性、稳定性、能产性等属性。关于译学词典的编纂,张柏然、韩江洪[8]指出,翻译学词典是一种专科词典,词典需有层次地收录翻译领域的概念、术语和专名,系统反映翻译领域的知识概要。翻译学词典的释义工作应遵循专业性、准确性、描写性等原则。刘立胜、文军[9]统计分析了国内译学词典的编纂现状,就该领域存在的不足与薄弱环节提出了具体建议,认为译学词典应该属于专科词典,其释义为逻辑定义外加翻译学知识。关于术语翻译问题,魏向清[7]2强调人文社科领域的术语翻译需要注意到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复杂性,考虑该领域术语本身的特殊性。郑述谱[10]认为,术语翻译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问题,也是术语建设的一个前沿性话题。术语翻译应首先关注术语的约定属性。对于已经标准化的术语要颁布标准,遵守已有约定,对于未经标准化的术语,可以考虑一些约定的统一措施,他进而提出了“不译法”“试译法”“定义法”“连缀法”等4种类似体例的约定。

人文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各个学科发展不是很均衡,人文社科类术语的发掘、定义工作受到学科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此外,除学科主架构内的核心概念(一般是某些流派的主要思想)外,人文社科类术语大多散落在不同的论著内,学科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发展迅速更新,新的概念搜集、定义工作跟不上,翻译学和叙事学相关领域的术语工作多属此种情况。

二 人文社科类术语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人文社科类术语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对于人文社科类术语的科学定义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文社科类术语大多数是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沉淀形成的,相关领域学者在概念定义过程中会进行认真的选择分析、明确其所指,故其在指称上比较固定。但是,名词所涵指的概念也会随着学科和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跟踪、拓展研究也需要及时跟进。

1.关于术语及其定义

根据魁北克法语办公室的定义,术语或术语单元是由单个词(单一术语)或几个词(复合术语)构成的意义单位,代表某一特殊语义场内的一个概念,具有单一指向性。由此可见,术语的意义和它所使用的领域密切相连,当术语在某一特定的上下文中使用时具备术语的功能。

术语区别于普通词汇,它具有确切性、中立性和稳定性的特征[11]。术语相关的活动一般涉及三个层面:其一,语言层面,即符号层面,在这个层面需要用特定的符号来指代某一事物;其二,认知层面,即概念层面,这一层面需要允许人类记住与指称对象相关联的概念;其三,本体论层面,即指称层面,意即被命名的指称对象。

现实世界中,任何可以感知或传递的东西,都构成一个“事物”,概念就是这个“事物”所具备的特征的抽象概括总结,把这些特征和概念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定义。每一个“事物”所处的领域,构成此“事物”的上下文,每一个“事物”在这一领域所处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术语定义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对应的概念在概念系统中的定位。在语言和心理的层面,对事物特征的概括形成概念,对特征的文字表述构成概念的定义过程,针对定义指定所采用的术语就是某一概念的“命名”过程。

特征是人文社科类术语从概念到定义的媒介。概念是系列特征的集合,特征是联系客观事物或科学事实与概念之间的桥梁。术语学的使命在于发现某一领域内(通常指研究领域)未被定义过的与客观事物或科学事实相对应的概念及其特征,并创造与之相对应的定义和指称术语,确定它们在这一领域的单一指称关系。

保持特定领域术语的系统性是概念体系化的必然要求。概念是事物的认知表征,概念是在共同特征的基礎上建立的,概念需要通过特征来限定和描写。概念在特征的基础之上相互关联起来,概念体系涵盖属于同一领域的术语,用于展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系统中的位置。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层级关系也可以是非层级关系,它们通过衍生、层级、关联关系关联在一起。概念系统所呈现的关系可以帮助定义或提升概念,概念的描述可以根据其从属概念和限定特征来描述。

2.人文社科类术语的定义原则

人文社科类术语的定义主要涉及两个层面。其一,选取已有术语,纳入概念体系,规范其指称方式和定义;其二,发掘未覆盖到的概念,确定指称方式,给出规范定义。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重点在于术语的选定、概念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规范方式和定义上关键在于根据术语的属性,对指称方式和定义进行规范;后者的重点在于在完善概念体系的前提下,探求未覆盖的新的概念,之后确定概念的特征、定义方式并确定指称方式。

人文社科领域的主要工作限定在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涉及较少。术语的选定需要保证知识体系或该领域概念体系的完整性,指称的规范需要吻合术语本身的属性特点;定义的规范和给定需要注意人文社科类术语的特点、定义的角度、维度和依据,同时兼顾术语学中定义活动的本质。

人文社科类术语的定义需要发掘其自身的特点,做到一个术语表示一个概念,保证术语的单一指向性、确切性、中立性和稳定性。国际标准化协会ISO704规定了术语审定的标准。一是透明性,即术语需要透明,术语的创建需要有明确的限定特征;二是一致性,在同一个概念体系内需要保持术语之间的一致性;三是贴切性,避免重复;四是语言经济性,建立术语库和术语数据库,避免重复;五是可塑性和复合型;六是语言准确性;七是尽量使用母语。这个审定标准也应是术语定义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

人文社科类术语在定义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首先,定位需要定义的术语在术语体系中的位置,确定其上位词和下位词;其次,根据术语所描述的事物或科学事实的特征,确定其核心概念、外延概念以及附加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分级处理;再次,查找贴切的表达方式,包括核心名词的选定、动词和关联词的选定,后者用于阐释前者的关联關系;最后,用文字进行科学表述。在术语定义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层级释义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关联最紧密的释义优先使用,其释义按与术语语义关联的紧密程度依次展开,展开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不同层级的内在逻辑和准确性。

规范、完善的定义需要遵循四个逻辑准则。其一,定义需要确切,定义概念所使用的术语与概念定义本身必须具有同等的广度,太窄、太宽泛、不完整或者否定的定义均不可取。其二,定义过程中不能使用未知概念,用于指称此概念的术语也不能在定义中出现,避免循环定义。其三,不能进行句对句的阐释。其四,不能不恰当地使用否定定义。如果定义可以在文本中替代一个术语,且不丢失或改变其意义,那么这个定义就是有效的。

多语言术语体系须满足术语的本质特征,概念体系须保持相对完整,选定的术语要具有透明性、准确性等特征,定义需要在专业性与非专业性、可读性与可懂性之间找到平衡。

三 人文社科类术语的定义方法:以翻译学和叙事学为例

关于人文社科类术语的定义方法,温昌斌[2]3指出,人文社科类术语的定义以能表达术语的基本属性为准,具体定义可以参考世界历史学科中专名类术语的定义,其具体做法是:定义和解释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与特点等基本内容。翻译学和叙事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上述做法不完全适用于类似领域术语的定义。

1.翻译学和叙事学领域内术语的定义

保证概念系统的完整性是人文社科类术语择选、定义的首要特征。术语的择选要按照学科发展的时间顺序、发展脉络来梳理相关学科流派及其核心概念。以翻译学术语为例,概念搜集的起止时间涵盖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辐射学科涉及起初的对比语言学一直到后期的语篇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等。在上述两条主线的基础上,翻译流派的演变是其术语搜集的另一主线。如,将翻译看作是文本的再创作;将信息理论和交际学引入翻译研究;把功能主义、文化转向、哲学转向等纳入研究范畴;将阐释学、描写性研究、笔译认知过程研究、理论与应用研究等纳入学科范围等。术语搜集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翻译学领域具有跨学科属性的名词,尤其是与语言学、文学、哲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的术语。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翻译学领域的术语以主流思想家和笔译为主,而口译术语则相对匮乏。

从翻译学来看,术语收录的种类需以某一学派的核心观点为依托来展开描述。所有的选词均按照字母顺序排序,选词的范围包括所有翻译活动相关的理论流派(如théorie du sens)、学科概念(如LSP, language service provider, denotive meaning)、翻译策略(如simplification)、翻译手法 (如wordforword translation technique)、翻译现象(如translatability,style,unit of translation, interdisciplinairity of translation)、研究路径(如systemetic approach, terminology management system, termbase)、研究手法(如think aloud protocol, verbal reporting, protocole research)、翻译家(如Venuti, Lawrence)以及不同的翻译形式(如subtitiling )等。

如例1所示[12],翻译学术语的定义过程不是简单的概念阐释,而是将概念的渊源、内涵实质、发展演化路径等合在一起,从概念的核心释义开始,逐步拓展到相关的边缘意义。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还将主要的翻译学理论家以及每个理论家理论拓展阅读的书目和参考书目等都罗列出来。

例1Acceptability

In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norms as elaborated by G. Toury (1980, 1995), acceptability is the result of the translators initial decision to subject him/herself to the norms prevailing in the target culture. A translation is thus acceptable in the sense that it subscribes to the linguistic and literary norms active in the TL and in the target literary polysystem or a certain section of it (Toury, 1980:54). Subscrition to the norms prevailing in the SL would on the other hand, lead to an adequate translation (see also Toury, 1995:56-58).

In a more general sense, but mainly in relation to assessment carried out in the context of specialist translation, acceptability refers to the adherence of the TT to the norms and conventions of text production prevailing in the TL (Vermeer, 1996: 78, see also Scarpa, 2008 : 207-213). This implie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aspects that may vary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 purpose served by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readers. From a linguistictextual point of view, the convention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may go from aspects of textual organization or register to details of spelling and punctuation.

See also: adequacy, accuracy, assessment, quality.

如例2所示,同翻譯学类似,叙事学术语的定义和阐释也涵盖了定义、解释、概念发展过程与研究路径、研究脉络、进一步研究主题、书目等部分,参考书目又细分为引用书目和拓展阅读书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叙事学领域,术语定义、编纂等活动的主体是本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完成的或直接引用了提出概念的学者的定义,如叙事学中“不可信性”(Unreliability)直接由我国知名叙事学研究专家申丹教授制定。

例2Unreliability

Last modified: 27 June 2011

Dan Shen

1 Definition

2 Explication

3 History of the Concept and its Study

3.1 The Rhetorical Approach to Unreliability

3.1.1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3.1.2 Features and Causes of Unreliability

3.1.3 Estranging vs. Bonding Unreliability

3.2 The Constructivist/Cognitivist Approach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Rhetorical

3.2.1 Yacobis Integrating Mechanisms

3.2.2 Incompatible Yardsticks

3.2.3 Nünnings Shifting Position

3.2.4 Cognitive Investigation with the Rhetorical Yardstick

3.3 Unreliability in Film and Autobiography

4 Topic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5 Bibliography

5.1 Works Cited

5.2 Further Reading

Source:http://wikis.sub.unihamburg.de/lhn/index.php/Unreliability

上述两个领域的实例表明,除定义本身外,术语条目中概念的发展演化过程、主要研究途径、学术观点等是词条的有机组成部分。

2.语义层级分析法

人文社科类术语的定义仍需遵循术语的本质,即发掘所指的特征,用贴切的语言进行科学的抽象总结和概念概括。术语的定义过程就是语义场构建过程,可以遵循如下工作方法:根据术语所指称的对象,发掘其特征;对其特征进行分级处理;选择合适的语义进行抽象概括;确定核心语义,进行分级处理,确定层级;查找贴切的关系表达方式。如例3所示:

例3Narrator

In the literal sense, the term “narrator” designates the innertextual (textually encoded) speech position from which the current narrative discourse originates and from which references to the entities, actions and events that this discourse is about are being made. Through a dual process of metonymic transfer and anthropomorphization, the term narrator is then employed to designate a presumed textually projected occupant of this position, the hypothesized producer of the current discourse, the individual agent who serves as the answer to Genettes question qui parle? The narrator, which is a strictly textual category, should be clearl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author who is of course an actual person (→ Author).

Source:http://wikis.sub.unihamburg.de/lhn/index.php/Narrator

上述術语定义的语义层级分析如下:

核心释义

innertextual speech position;

a presumed textually projected occupant (position);

the hypothesized producer (discourse);

the individual agent;

answer(serve as).

次级释义

narrative discourse(originate from);

references (being made from);

discourse (be about);

三级释义

entities, actions, events;

metonymic transfer and anthropomorphization;

Genette;

Author.

四级释义

qui parle.

由此来看,术语的定义过程,可以按照与核心概念的语义关联程度,对术语的语义进行分级分析,之后按照优先次序选择合适的语言来表述。定义给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层级释义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关联最紧密的释义优先使用,释义按与术语语义关联的紧密程度依次展开,展开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不同层级的内在逻辑和准确性。

术语在定义过程中需要在专业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平衡。术语的定义需要通过明示上下文语境等明确该术语所在的领域。释义的过程中,要根据术语的属性和在专业领域内概念体系的位置,来选择合适的上位词和下位词。这就要求选择合理的动词和关联词来表达术语之间所维系的关联关系。释义表达阐述过程中要保证清晰明了、易读可懂,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四 结 语

人文社科类术语的定义需要充分考虑术语的本质,并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人文社科类术语的特点来展开。人文社科类术语定义过程中,对于已有术语定义的规范,需要注意选词的科学性,所选术语要有代表性,起到本学科、领域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是概念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指称方式的确定需要遵循术语的基本规则,定义方式需要遵循术语的基本属性。对于新发现、待定义的概念,要按照科学的工作方法,先行建立完整的概念体系,同时遵循术语审定公布的流程来确定相关内容。定义过程中,可以采用语义层级分析来保证定义的科学性。就翻译学和叙事学术语而言,其定义要考虑读者的使用目的和意图,抽象的概况总结和定义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将概念的发展过程、学者观点、流派演变、相同和相近概念、参考书目等展示清楚。

参考文献

[1] Platt J. Fifty Yea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Council[EB/OL].(2002)[2018-10-13].http://www.docin.com/p1653483714.html.

[2] 温昌斌.略论人文社科名词术语审定工作[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10):110-116.

[3] 孙艺风.翻译学术语及相关理论意义[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1,1(1):42-47.

[4] 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辞典》编辑出版始末[J]. 上海翻译, 2010(3):78-80.

[5] 方梦之.译学术语的演变与创新:兼论翻译研究的走向[J].中国外语,2011,8(3):99-104.

[6] 方梦之.略论译学术语的规范化[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1,1(1):48-51.

[7] 魏向清.人文社科术语翻译中的术语属性[J].外语学刊,2010(6):165-167.

[8] 张柏然,韩江洪.论翻译学词典的特征与释义原则[J].中国翻译, 2005(2):41-45.

[9] 刘立胜,文军.国内译学词典编纂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翻译,2011,24(3):60-63.

[10] 郑述谱.术语翻译及其对策[J].外语学刊,2012(5):102-105.

[11] Gutiérrez R B. Problemas conceptuales y sus repercusiones terminológicas: el caso del croup en la historia de la difteria[M]//La Medicina Popular Espaola. Trabajos dedicados al Dr. D. Antonio Castillo de Lucas. 1998: 8894.

[12] Palumbo.Key Terms in Translation Studi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术语定义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成功的定义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