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项目的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2020-03-08臧欢

中学生物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气孔水分叶片

臧欢

文件编号:1003-7586(2020)08-0021-03

微项目教学是将学习内容项目化,通过情境化的微型主题任务,让学习者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教学方法注重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锻炼其实践、协作和创新等能力。

为能够让微项目真正服务于教学,现选取初中生物学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四章第二节“蒸腾作用”为例,开展基于微项目的课堂教学实践。

1设计思路

微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学科核心概念为中心,以微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这和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本节课以学生完成微项目主题活动为主线,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层层设疑,促进学生理性思考,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完成微项目的热情。另外,教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录制师生实验微视频,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实验、动脑观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体验式、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教学分析

2.1教材分析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三大主要生理活动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对维持植物体内含水量及在高温季节降低植物体温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周围生态环境稳态的维持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教材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入手,接着引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叶片的结构和蒸腾作用的意义。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只有掌握叶片的结构,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蒸腾作用的知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植物散失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是一种浪费,它对植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作知识铺垫。

2.2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根对水分的吸收等相关知识,在生活上,大多数学生有“大树底下好乘凉”以及在树林里比在其他环境凉爽的生活经验。但是,学生认知往往局限于表面感知,没有深层次的透彻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由浅入深解开层层谜团,并通过完成相关任务解决疑问,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

教学难点:保卫细胞对气孔的调节。

3教学目标

①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及蒸腾作用的概念,能说出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知道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②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微项目,进一步培养质疑、解疑、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参与完成各个微项目,学会交流合作,提高探究能力。

③运用蒸腾作用原理指导植树造林;通过完成系列探究实验,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④关注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确立“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的观念。

4教学策略和手段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实验探究法、引导分析法、资料分析法贯穿课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5教学设计

5.1课前导入微项目知识教学——蒸腾作用

教师通过学生采访“在炎热的夏季,遮阳伞下和大树下哪个更凉爽”的回答,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的情境,导入植物能够散失水分的现象以及能够提高空气湿度等相关知识。并在此框架下,制定了微项目主题,学生小组合作自主选择完成探究任务。

5.2实验设计微项目

5.2.1植物叶片能否散失水分实验微项目

课前约一个星期,教师布置蒸腾作用实验微项目的实操任务,由小组自主设计“植物是否能够散失水分”的实验方案。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并提供实验条件,帮助学生克服实验展示中遇到的难点,组内成员分工实施,协作完成。最终方案为:选取两条相同的植物枝条,一个保留叶片(A组),一个去掉植物叶片(B组),分别用干燥塑料袋套住,将袋口扎紧,分别插入装有10mL水的量筒中,液面滴入相同的食用油,置于阳光下,观察记录。小组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到A组枝叶完好的塑料袋内壁上出现大量水珠,而B组水珠不明显。由此得出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散失水分。学生还观察到,A组量筒中液面下降明显,B組下降不明显。由此得出第二个实验结论: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

设计意图:教师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小组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能力,把建构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前探究、课堂展示,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

5.2.2观察气孔实验设计微项目

通过上一个实验微项目的探究与展示,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的叶片能够散失水分的知识。教师进而设疑,再次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植物叶片上有什么结构能够与这项功能相适应呢?课前,探究小组尝试选取各种植物叶片,采用浸水法自行实验,通过组间交流,观察到菠菜叶叶片现象明显,在叶片背面观察到大量的小气泡。这个项目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气孔的存在。

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地将实验改进,使学生进一步从微观深入研究探明气孔的结构,为观察叶片表皮显微模式图,明确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的区别,从微观角度观察气孔做好铺垫。

5.3物理模型微项目——气孔

在本节课开始前,教师要求学生在家中自学教材,了解气孔结构,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气孔结构(保卫细胞)模型。教师指导并选取最佳气孔模型,制作者向其他学生讲解自己对于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原理的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打好基础。

设计意图:气孔模型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再学习、思维再升华的过程。教师应用模型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气孔开闭的原理。自主建模的微项目学习方式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增加了学生学习信心,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保卫细胞和气孔的关系,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植物调节蒸腾作用强弱的原理,从而化解学习难点。

5.4概念模型微项目——蒸腾作用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实验微项目成果展示,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能够散失水分的自然现象以及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叶的知识,通过自主完成的浸水法实验微项目和气孔模型微项目,明确了植物散失的水分是由气孔散失到体外的。这几个微项目任务的完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使抽象的理论概念简单化、易懂化。学生顺利地总结出本课的核心概念——蒸腾作用,即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5.5微项目学习多元化评价——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学生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很难理解这种生理作用对于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误认为对于植物本身是有害的。因此,教师设疑: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来自哪呢?植物的水分从根部散失到大气中经历哪些结构呢?学生根据动画写出水分散失的过程图解(图1)。

紧接着,教师出示科学家曾得出一组数据: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出果实的一生中水分用途表。不难发现植物吸收了大量的水分,留在体内的水只有1.0%,而流失到体外的水竟然高达99%。这么多水分散失体外,是不是非常浪费呢?学生认真分析表格数据,明确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体外,这并不是浪费,而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数据模型的对比,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蒸腾作用的意义。教师要做好对小组展示过程的评价,以及本节内容的归纳总结。数据比单純的语言表达蒸腾作用的意义要更具有说服力和时效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资料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6微项目学习成果的反馈应用——联系生活实际

为拓展学生对蒸腾作用的理解,本节课设置升华项目:移栽时,植物幼苗有时会发生萎蔫,从植物蒸腾作用的角度考虑,有什么办法防止幼苗萎蔫呢?这个问题实现了生活与所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励学生敢于去挑战新任务。

6教学反思

本节课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科核心概念为中心,以微项目为载体,紧紧围绕教材内容,把课堂和知识点分为多个微项目,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实践活动,实现了目标具体化、问题设计课堂化、解决问题合作化、探究化,增加了教学的活力。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比较,基于微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导入、点评、总结为辅的微项目课堂教学模式,能明显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增加思维容量和深度,大大提升综合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气孔水分叶片
月季叶片“雕刻师”
玉米叶气孔特征对氮素和水分的响应及其与叶气体交换的关系
两种喷涂方法在TRT叶片上的对比应用及研究
某灰铸铁汽油机缸体电机面气孔的解决探讨
减盐不如减水分
重型车用气缸盖湿型砂铸造气孔缺陷的降低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完形填空Ⅳ
木枣叶片、叶片愈伤组织及果实的氨基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