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2020-03-08孙琦

教育·校长参考 2020年8期
关键词:整本书文本初中语文

孙琦

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语文课程标准》不仅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还要求学生最好能够阅读整本书。由此可见,阅读整本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就现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落实情况来看,阅读教学不仅日益功利化,更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基于此,为了有效指导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初中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的阅读才能“由一篇拓展到多篇或整本书”,甚至“由一本拓展至多本”,促使学生不断扩大阅读广度,充分发掘阅读深度,进而提高阅读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进行阅读激趣:链接整本书阅读内容

我国教育改革目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表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整本书阅读”成为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精神世界的升华,最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而“整本书阅读”教学应将激趣放在首位,因为学生的兴趣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动力,更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基于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使他们对所要阅读的教材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其次,要在教学过程进行充满趣味性的引导,并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拓展延伸,让学生有进一步了解整本书的欲望,接触到大量课本以外的知识,实现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与拓展。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有效的阅读积累,并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可以先带领学生聚焦其中最具讽刺性的情节,阅读之后可以由学生模仿范进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还可以充分放飞想象,感受其喜极而讽的状态,或者借助多媒体手段对这一场景进行还原,这样就能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渴望深入文本,自主探寻原因。实践证明,这种阅读是有效的,学生能够快速且高效地把握文本结构,了解文本内容,还能就此形成阅读思考。

而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拓展延伸,让他们接触到大量课本以外的知识,同时,在切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这些富有情感的文字中,学生能够逐渐恢复和形成对阅读和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同样以《范进中举》一文的教学为例,当学生具备浓厚的阅读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实现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与拓展,实现以一篇拓展到整本的目的。这样,学生在进行拓展阅读时,就能获得有效的阅读积累,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优化阅读形式:落实整本书阅读目标

当然,阅读方法是丰富多样的,不是阅读每本书都要采用同样的阅读方法,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当前最为关键的是正确选择适合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尽量缩短阅读转型的时间,缩短个体差异的距离,尽快步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的快车道。此外,整本书阅读绝不是学生的“独角戏”,它需要教师先通读全书,制定符合学情的阅读任务,并参与到学生阅读的各个阶段。

基于此,为了实现有效的整本书阅读管理,我认为,教师可以借助任务的方式驱动学生展开有效的自主阅读,或者通过创建专题探究阅读以确保整本书阅读的层次,在顺利落实阅读任务的同时,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这一目标的实现。

开展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使用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手段与模式。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也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无论是从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的优越性,还是从可行性方面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任务的方式驱动,就是以任务的方式设定阅读目标,使学生展开自由快乐的阅读,通过阅读愉悦心灵,获得人生启迪。因此,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改变死板、单调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与参与性。同时,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保持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表达的意见以及想法给予肯定,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地主动探索。

以《昆虫记》一书的阅读教学为例,我设置了两种不同的任务清单。其一为略读规划任务单,包含昆虫一生联读、昆虫群文阅读、昆虫比较阅读、昆虫自主设计任务阅读。昆虫一生联读,即把书中关于同一种昆虫的章节联在一起阅读,如《蝉出地洞》《隧蜂》;昆虫群文阅读,即将描写同类昆虫的章节放在一起群组织群文阅读,如《圣甲虫》《西班牙蟑螂》等;昆虫比较阅读,即将描写不同昆虫的章节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如《意大利蟋蟀》《田野低头的蟋蟀》等;自主设计任务阅读,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一方面完成任务清单的设计,另一方面完成阅读任务。其二为精读规划任务单,主要聚焦于阅读过程中的精彩片段,以阅读《田野地图的蟋蟀》为例,精读的部分就是人性与虫性。

开展专题探究教学 当前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在重组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认识和新发现,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专题探究是當前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其目的不是要求学生只是掌握课文内容,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这种教学方法通过专题方式确保学生的阅读深度,需要语文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设置相应的专题阅读教学主题,确保增强专题阅读与语文教学的联系,为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真正将学生带入到更广阔的舞台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在具体的专题探究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展,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延伸和拓展时,既要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还要指导学生不断归纳和总结。最后,要鼓励学生进行及时的专题交流,交换各自在阅读中得到的启示,这样不仅能够提稿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使学生集思广益、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以《朝花夕拾》的阅读教学为例,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三个不同主题的探究活动。如探究专题一:探究鲁迅的童年,教师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一系列鲁迅叙写自己童年成长经历的文本放到一起,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探究,并完成三个探究任务。任务一,阅读文本中描写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句子或者片段,并完成阅读批注;任务二,梳理文本中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阅读素材,并完成探究任务单;任务三,针对原有文本进行故事续写,如续写闰土的故事、续写迅哥儿的故事等等。

顺势阅读延伸:拓展整本书阅读空间

在基于课本知识之上,必须采用延伸阅读的方式进一步加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整本書的阅读而言,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还需要在课后持续推进,只有课后的真阅读才能够使学生读有所得。初中语文推荐阅读型整本书阅读教学,以课文为激趣点又不离开课文,不断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学生阅读知识面。语文阅读拓展延伸,通过老师做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发散地拓展知识形成的来源,从而培养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文化底蕴。增加课外阅读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所学文本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对整本书形成更深层面的感知。

整本书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需要在课后持续推进,因为只有课后的真阅读才能使学生读有所得。初中语文学科提倡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以课文为激趣点又不离开课文,不断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学生阅读知识面。因此,基于对课本内容的阅读和学习,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采用延伸阅读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基于此,教师必须基于课本知识,采用延伸阅读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对文本知识的掌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对整本书形成更深层面的感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底蕴。对此,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教材课本为主,否定一切课外阅读的教学观念,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目的性,明确性地进行探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基于教材文本向学生推荐同类的其他作品,带领学生开展群文阅读,通过阅读拓展延伸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感知语文知识的内涵,拓宽思维,健全人格,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例如,在教学《伟大的悲剧》一文时,学生经过课堂的学习过程,已经对文本的基本内容产生了一定的感知,不仅能够了解其中的“悲”所指,也能够体会“伟大”所指代的深厚内涵。基于这样的基础,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等著作,然后要求学生尝试根据文本内容写一篇具备一定深度的阅读笔记,使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深入感悟课文中所揭示的内涵和主旨。当然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次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世界历史中的光辉瞬间,也能够体会人物独有的人格魅力。

总之,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的延伸。初中语文学科的整本书阅读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在与作者的情感碰撞中丰富情感体验,达到修心养性的目的。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则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阅读方法,还要组织学生展开和谐的交流,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徜徉于书海,汲取精神财富,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

猜你喜欢

整本书文本初中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论语》整本书阅读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