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应做到“文”“言”并重

2020-03-08冯彬

教育·校长参考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言语感赏析

冯彬

文言文传承着中华民族古代文学中的精华,它们韵律优美、词采斐然、琅琅上口、意蕴丰厚。但长期以来,“文”“言”孰重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阐释很明确地解答了这一问题,即文言文教学必须“文”“言”并重。基于此,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文言文教学中努力践行“文言并重,双轨并行”的文言文教学思想。

重视诵读,加强文言语感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也即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可以说,加强文言文语感教学是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提高古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诵读是加强语感的良好途径。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凡读书需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学生通过诵读可以记住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语句,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及文言常识的积累。而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字音的纠正、停顿的指导、语气语调语速方面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意境,使学生的情志受到文本内蕴的熏陶,文化素养得以提升。

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

在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际的一线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或细抠每一字、每一句的解释;或脱离文本,单看每一字每一句的解说;或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文言知识等做法却有悖于阅读教学的本真。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教学时,要先理清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将掌握的方法迁移到自主阅读中;其次,语法分析不在于学会某一语法知识,而在于用相关的语法知识解决文句理解上的问题;再次,文言文的翻译不一定非要落实到每个字、每句话上,关键在于把握文本要义,为赏析作鋪垫。

在文言文教学中,关于文言知识的积累,我提倡以下两种做法:首先,是积土成山。每篇文言文重点讲解一两个文言知识,它应该是课文中反复出现的。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文言知识,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规律,再上升到语法的高度引导学生理解,最后在单元中利用相关例句反复巩固。以强化学生的语感为基础,引导学生探寻文言现象中一些特有的规律,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逐渐摆脱由于语法知识缺失造成困惑,建立文言文学习的信心。其次,是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利用如下方法训练学生在阅读中推断词语、语句意思的能力,可以事半功倍。一是利用组词法推断。语素是构成词语的最小单位。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单音节词比较多,往往一个语素就是一个词。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教给学生用组词法进行词义推断。二是利用已有知识推断。引导学生利用已知推断未知,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的成语积累及课本中学过的词、句、事例等来解说文言词语。三是利用语境间的逻辑关系推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建立语境意识,通过分析句间逻辑关系,推测词语含义。

激发兴趣,品读赏析文章

时空距离造成的理解困难是学生难以进入对文言文的深层次品读赏析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文言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过遥远,很难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对此,教师应注重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学生的疑问为切入点进入文本的阅读 学生的疑问正是阅读的起点,从问题入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在初读文本时产生的问题,从中选取学生集中感兴趣的、又能牵动全文阅读的、含金量比较高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展开我们的教学设计,往往效果比较好。

古为今用,提升智慧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对于文言文,在阅读鉴赏对应当为它寻找现实的归宿,因为只有具备了现实的依托,文言文才拥有时代的意义,才能最终凸显自身价值。当学生能够感受到文言文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可以息息相关时,他们才能从文言文中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获得实际的能力,文言文也才能真正根植于中学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老师说:“没有文言文,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文言文里蕴藏着五千年的优秀的文化和深邃的思想,文言文教学不容忽视,甚至应成为语文教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实际的文言文教学视野却有待拓宽,质量有待提升。对此,语文教师应从本质上认清文言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突破机械串讲、枯燥的“咬文嚼字”的传统套路,在篇章分析、对比延伸、研究性学习上多多探索。总之,只有“文”“言”并重,“文”“言”融合,才能让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天地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

猜你喜欢

文言语感赏析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步辇图赏析
语言与言语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