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的反思与研究

2020-03-08杨松转

教育·校长参考 2020年8期
关键词:味儿童话文本

杨松转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合适于儿童欣赏的故事。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文本主要以单元的形式集中出现,教师在童话教学时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拔高童话教学的目标任务,将课堂变成空洞的说教和道理讲授,而忽略了童话本身的趣味性魅力和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对此,笔者认为童话文本教学要立足儿童素养,吃透文本,扎根课堂教学,如此才能显出童话故事的趣味和语文味。

做到有据可依

《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和内容”板块第一学段(即一、二年级)的阶段目标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低年级段的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内心天真纯善,对所有事物都抱有美好的态度。在语文教材中集中安排童话文本,这符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正是因为学生的成长需求,才会有童话文本教学,才有了与之相应的教材,而教材又是国家意识的体现。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清晰地了解并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依据标准理清思路再确定学习目标。

准确把握学习目标

教师往往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更加丰富一点,于是不自觉地就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而这些增加的内容往往超出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范围。童话是有趣的,童话课堂应该是有味儿的,这味儿应该是语文味,语文课堂也应该是有语文味儿的,教师的表述、学生所呈现的东西都应该是有语文味儿的。所以,童话故事教学应只讲意思,不求道理意义。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偏小、认知能力有限,正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他们愿意相信童话,相信童话世界里的美好和神奇,教师不应过早低打破他们对这种美好的向往,甚至告诉他们童话都是骗人的。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单纯、浅显的理解正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有兴趣就能理解童话本身的逻辑,进而引发其体验生活、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愿望,这也是课本编排童话文本本身的意义。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与环节

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童话文本的教学时,往往会在朗读评价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只要有对话不管有没有意义都会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最终并没有达到练习朗读的目的。其实,有些童话文本是可以分角色对话的,但有些童话文本并不需要分角色对话。针对不同的童话文本、文体,教师在备课时要细心斟酌,用理性思维考虑并举定是否需要进行对话。

除了对话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童话续写。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齡特点,他们天生对美好的童话故事心存向往,对童话故事的结局始终保有意犹未尽的想象。因此,教师在每节童话课临近结束时,都应该有选择、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为童话文本创造一个合理的“续编”,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童话是不需要安排续写的,教师可以根据童话文本的特点决定是否安排续写。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童话文本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把童话故事原汁原味地教给学生,如此才能发散其思维;同时,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们赢多讲一些美好、温暖的故事给他们听,保护他们的美好梦境,不要过早打碎他们的美好。

童话文本的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我们立足儿童素养,深入研读已有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并扎根于课堂教学实践,切忌万不可把自己圈起来闭门造车。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杏园路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味儿童话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年味儿再淡, 过年都是喜庆的
在中国感受“别样”年味儿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桔子吃不出苹果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