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场景构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03-08沈薇
沈薇
【摘 要】在新课改的教学冲击下,教育教学更加推崇“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与教学活动的融合。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意识发展并不完善,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他们主要依靠自身的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官去直观感受外界的信息。因此,想要提升教学效率,教育者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环节。结合小学生习惯直观感知这一特点,多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场景,引导学生在场学习,从而助力他们学习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场景;有效教学
“在场学习”是一种思想和理念,其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多给学生创设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丰富他们的学习认知。引导学生在场景中开展学习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所以,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度结合实际语文教学内容,多给他们创建一些可视、可听、可操作实践的场景,多种引导和激发,促使他们开展自主探究性活动,最終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成效。
一、语文教学与场景构建关联性
毫无疑问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而场景正是衍生语言的重要加工厂,正因为有了场景才有了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语言艺术,正因为有了语言艺术,才让人类感知到生动与抽象并存的客观事物和规律。所以,语言是为描述场景而服务的,场景则是诞生语言的场所,两者相辅相成。
(一)语文知识源于场景刻画
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从最简单的汉语拼音、看图识字学起,以简单的学习拼音为例。课文上为了方便学生快速记忆和掌握相应的拼音,引入了多种与拼音“外形”类似的实物,这些实物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看图识字离不开场景图;描写美景的散文,其原型就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场景;描写情感至深的叙事文,其原型大多是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场景……所以说,语文知识多源于作者对生活中一些真实场景的刻画,这便是语文知识的本源所在。
(二)创建场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探究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发育并不完善,他们更多的依靠自己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以及双手触摸的方式来直观感知相应的知识点。在语文教学中创建一些直观形象的场景,对于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实物教学法、视听教学法、情景模拟等方式来辅助学生完成形象认知,方便学生的高效认知。
二、利用实物,创建真实的场景
课文上的语言是传播知识信息的载体,即便刻画的事物再怎么华丽逼真,终究不是实物。所以,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适当拿出一些实物或者带领学生去见识一些实物场景,让教学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爬山虎的脚,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转移到室外,寻找一处有爬山虎的地界,组织学生利用放大镜等工具,近距离的观察爬山虎的脚,从而让学生对爬山虎这一神奇的生物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掌握,更生动深刻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利用多媒体,创建生动的视听场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逐步引入校园,这也预示着教育教学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教学阶段。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影像等为一体,将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达到放大课文意境的目的,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观潮》一文,可以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描写钱塘江相关语句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一段钱塘江涌潮时的视频,给学生创建良好的视听场景,让学生在边阅读、边观察的过程中,更真实的感受钱塘江带给人的震撼之感。
四、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景模拟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历代文豪结合自己时代的相关场景、真实见闻所生动记录下来的智慧结晶。上文笔者提到了可以通过眼睛看、耳朵听等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可以给学生构建视觉场景、视听场景,而笔者认为最高效的理解方式便是“身临其境”,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建议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特定的场景模拟,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笔者就组织学生现场真实模拟了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
1.利用一些简单的道具(破衣服、木板)简单布置教室,打造战争残酷的场景;
2.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背景音乐,烘托当时战争的气氛;
3.让五个学生进行简单的着装,站在“悬崖”边上,做出眺望、冷峻的表情;
4.不断利用多媒体烘托现场的气氛,模拟敌人包围的紧张场面;
5.让五个学生喊出相应的口号,跳下“悬崖”;
……
总之,引导学生“在场学习”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明确自身教学职责,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给学生创建多种教学场景,如实物场景、视听场景、模拟场景、操作场景等等,带领学生在场景中去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红林. 论小学古诗教学中关键词的教学方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4(S1)
[2] 刘冬梅.浅谈小学生古诗教学的入境方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3(02)
[3] 田慧生.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时代特征与意义[J]. 课程.教材.教法. 1999(07)
(作者单位: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