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有效导入敲响语文课堂的“第一锤”

2020-03-08孙金凤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短歌行荷塘月色诗歌

孙金凤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阶段,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于漪老师曾经把导入的作用比喻为“课的第一锤”,并指出,“课的第一锤”必须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一、有明确导入意图,力避单一的形式化

良好的开端是好课的先声,如何先声夺人,需要教师仔细思考。语文教学的导入,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的设计,应首先有明确的意图,避免为导入而导入,力避无效导入或者低效导入。否则,不论形式怎样浮华的导入,都无济于学生的学习,无助于有效课堂的构建。

传统单一的导入即便“声色俱全”,仍不能引领学生深入作品。如在《雨巷》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会课前播放配乐朗读视频,如果播放之后,不在这个视频之上设计一些活动,而是单纯地将这个环节作为一个“组成要素”,播完就不管了,直接进入常规的作者介绍、诗人的创作风格、诗歌的背景简介、生字词过关、题解,甚至直接讲解诗歌的大意、情感和主题等,那么这样的一节课看似充实、有序、环环相扣,实则是填鸭式教学;看似讲解得淋漓尽致,实则学生并没有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没有真正体会和把握诗歌的精神内核,更遑论课堂的有效性了。

使用有思想含量的问题驱动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准确描述阅读感受,可以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教师在播放视频之后,根据视频设计探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视频的播放就会有的放矢,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投入到诗歌意境中、激发学生感悟的功效。如教师让学生观看配乐朗读视频后,引导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基调,提出一到两个有思想含量的问题,让学生有思考、会描述,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习更高效。

因而,教学导入一定要有问题驱动,有明确的意图,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导入形式,应极力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乱导入”。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导入应避免“今天,我们将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导入形式,应注重趣味导入和问题驱动,让导入不仅奠基有效课堂的基础,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毛泽东主席曾经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对一位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名巨匠这样评价:“一身疾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你知道毛主席所指的这名文学巨匠是谁吗?他写过哪些著名的作品?当学生说出朱自清,提到《荷塘月色》时,再将学生带进《荷塘月色》的阅读中,导入意图明确,改变了单一性、乏味性,

二、有明显启发作用,力避简单的趣味化

独特、新颖的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于是,多数教师在“趣”上做文章,往往注重了趣味性,为激趣而激趣,暴露出趣味有余而启发困乏的弊病,忽视了启发和思维,制约了学生思维力的发展。

如教学《短歌行》,教师在课堂之初,为学生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吟咏《短歌行》的视频片段,播放视频后,让学生说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再渗透源远流长的诗酒文化,再让学生谈谈酒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现。这样的导入,学生讲得眉飞色舞,也听得如痴如醉,课堂氛围活跃。但是,仔细分析这种方式的导入,虽然具有趣味性,但局限在酒文化的层面上,缺少启发性,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去甚远,存在为了趣味而趣味之嫌,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热情。

而如果教师在播放视频后,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紧紧围绕文本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追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学生将会有更加精彩的收获。如教师播放视频后,提出问题:“作者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学生回答出后再追问:“他是怎样描写的呢。”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能架起视频与诗歌之间的桥梁,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诗歌诵读的活动中。

三、主次分明,力避内容的繁杂性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能起到“热身”的作用,是辅助手段,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教学中设计和运用的导入,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其作用,也应将教学的重心放在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上,不能花大块的时间在导入上,导入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此,导入时,教师除了注重导入的明确性、启发性之外,还应注重主次分明,力避导入内容的繁瑣和庞杂,应把握好时间和度,最好不能超过五分钟,否则,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减少,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如上文提到的《短歌行》的导入,如果教师先播放曹操吟诵的片段,再加上之后的大量的酒文化等内容的融入,就冲淡了教学的主题,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播放视频后,直接提出“作者看到怎样的场景”的问题,就直接把学生带进诗歌的诵读中,激发学生自主探讨的积极性。

在《短歌行》的教学前,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杨洪基的歌曲《短歌行》,之后,提出问题:“听这首歌曲,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氛围?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哪个字?”当学生说出“忧”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设疑:“诗人因何而忧?”这样的导入“简约不简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方法多样化,力避导入的单一性

导入是一门学问。只有新颖、独特的导入,才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时,应注重方法的多样化,单一的导入方式,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让学生感到乏味。

运用音乐导入,是激活课堂氛围的有效方法。美妙的歌曲,可以感染人的情怀,融洽师生关系。如教学《再别康桥》时,播放黄磊的歌曲《再别康桥》,呈现康桥的风光,给学生营造如诗如画的视觉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孔雀东南飞》的歌曲。歌曲的运用,能够激活课堂氛围,营建轻松、愉悦的氛围,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师也可以运用“温故知新”法来导入。这种导入,就是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灵活运用导入方法来找准最近发展区,明确学生的学情,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促进学生“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如教学《六国论》,以学过的《过秦论》导入,引导学生从写作目的、写作角度、作者立场等方面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良好的导入像戏曲的序幕一样引人注目,像投石巨浪,掀起层层涟漪,像磁铁牢牢吸引学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学中,教师应对导入精雕细琢,不能等闲视之、随意而为,要让导入真正成为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2113)

猜你喜欢

短歌行荷塘月色诗歌
荷塘月色
短歌行
荷塘月色
短歌行(组诗)
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评《短歌行》中典故的运用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荷塘月色
《短歌行》涵咏品赏式教学设计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