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指向学科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模型建构
2020-03-08汪明华
汪明华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持续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极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主动运用所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统编教材双线组元,在一个人文主题下,导语、课文、习题、习作及语文园地等板块围绕语文要素整体安排,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单位,目标更加明确,结构更加严谨,语文知识体系更加严密。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习过程散点化、学科知识碎片化、学习方法随意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更科学地用好统编教材,真正实现课堂与素养的精准对接,单元整体教学是达成学科育人的有效路径。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要义
“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师在整体把握教材单元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构建,根据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双线要求,将单元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围绕一个目标展开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注重对教学主题和内容的加工和处理,注重教学资源的恰当选择和利用,指向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单元整体教学有如下特征:
1. 经历完整学习。遵循学科素养的形成路径,从对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到内化、吸收和提取,再到语文能力的形成、提升和运用,最后到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通过真实连贯的语文实践,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
2. 突破单篇困囿。传统的单篇教学语文知识点、能力点呈线性排列,篇与篇之间由于课时的不连贯、内容的独一性等因素而彼此割裂,教师着眼点过小过细以致“见文不见人”。而从单元整体入手,摒弃细枝末节,抓大放小,取主舍次,改变学科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提升教师课程站位,做到眼中有“群文”,心中有学生。
3. 打通课时壁垒。当前教学通常是以“课时”为单位,单篇教学通常以二至三课时结束,但课程应该是以学生达成既定目标为标志。单元整体教学,不以课时为单位,而以学程周为单位,统筹安排,整体谋划,灵活调控。
二、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模型
(一) 实践路径
从统编教材特点和学习语言文字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单元整体为微课程,设计着眼语言要素和人文主题的教学模块。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模块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指向目标达成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经历真实学习、深度学习和完整学习。具体为:课前预学,课中研学,课后展学。
(二) 具体操作
1. 预学启思模块。针对不同学段学生提出不同的预学要求,达到自主学习生字词、无障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了解单元结构及目标、产生学习期许的目的。小组内互学互助并汇报预习单中小组共同的难点,交流阅读初感,教师以听写、抽读、点拨、精练等多种形式检测、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及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引导交换、分享、提升阅读初体验。以个人提问、组内互学、组间共解等形式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凝练高层次问题,明确单元学习核心目标。
2. 研学共思模块。深入研读单元教材,精准把握单元页导语,以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为主要抓手,整合单元研学目标。根据单元特性,用主题、项目、任务命名,相应形成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再按知识的容量、难易度等分配相应课时。各课时的学习方案,在基于整体设计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教师根据单元目标及文本特点,整合和重构文本内容,设计具有包容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借助导学任务单,带领学生在与作者、文本,在师生、自我的对话和交流中发现和归纳,学生经历个人独学、发现方法、组内伴学、理解方法、全班共学、习得方法的学习历程,灵活运用批注、品悟、讨论、统整、联结等各种学习策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3. 展学引思模块。根据单元体系结构,補充相似人文主题或语文要素的名篇佳作,进行课内外延伸阅读,运用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整合书后习题、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教学内容,介入真实情境和任务,引导将原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或者创新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在自我体验和活动过程中独立探索,通过阅读日记、创意海报等多样化方式展示成果。以课堂为起点,延伸至课外阅读、整本书阅读,落实统编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
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
作为教师,要在基于课程标准、学情评估及教材结构基础上界定整体教学目标,立足教材本体和教材逻辑重组整体教学内容,以全面、发展和整体的视野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1. 基于单元预习。学生进入课堂,不是零起点,而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也包括存在的问题、困惑和需求等,课堂教学必须基于此。预习便是帮助学生站在准确的起步点,找到合适的生长点,直面未知的重难点,明确发力的着力点,为“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思想的落实提供可能。
一个单元是统一目标下的整体。单元预习案的设计需系统安排,着眼整体;明确定位,分层落实。如,“四读”单元预习法:一、精读单元页,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理解。二、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力争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用几句话表达阅读初感。三、略读习题,尝试自主解决,标注不理解的问题。四、通读单元,尝试用思维导图等形式绘制单元关系图。学生采用批注法、绘制法、查补法、单列法等多种方法完成与传统单篇预习要求不同的“留痕式预习作业”,有“主题”意识,有“方法”介入,明确单元重点,避免了零碎的、互不相干的知识串联,有利于学习重难点的正确把握,学习的路径也更为明晰。
2. 落实任务驱动。基于真实问题的学习任务创设,不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搬运,而是基于学习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利用多元方法建立联系加以解决,建构带有个人学习背景的认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