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给孩子的该是爱还是孝?

2020-03-08林采宜

东方企业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哺育人际账单

林采宜

前一段时间,网络传播的一个视频让我极为震撼:学校组织全体学生给家长洗脚,上百张凳子整整齐齐摆在操场上,凳子旁边是上百个洗脚盆,小学生跪着、蹲着给家长洗脚,台上的扩音筒里传出极为煽情的演讲。带着哭腔的声音煽动起来的情绪令一些被洗脚的家长老泪纵横,而洗脚的孩子在茫然的状态下也被带哭,父母子女哭声一片,到底在哭什么?估计没有几个人心里真的明白。

场面震撼,如同一场声势浩大的行为艺术。让我们不得不思考:

两代人之间,最根本的关系是什么?哺育还是控制?

孩子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跟父母尤其是母亲,是一种共生关系,没有父母的哺育就没有孩子的生存和成长。从共生到分离,是个体成长的自然需求,有了分离,才有个体的自由,而自由,是成年以后的人都希望拥有的生存状态,或者说,自由是人性的本能渴望。

而孝道,则是要求身体和精神都已经独立的个体在某种伦理和价值观的绑架下,服从于上一辈人的意志。如同两个已经分离的肥皂泡,非要让其中一个依附于另一个,或者两个泡泡融合在一起,这时候破碎将是他们难以避免的命运。

在“孝道”这个善良动机下,长辈为年轻一代规划了人生的所有跑道甚至速度。年轻是什么?年轻是无限的可能性,年輕是犯错的资本,年轻是放飞生命、在各种试错的体验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太“爱”孩子的父母,偏偏就是要剥夺他们选择的自由、探索的机会,事无巨细处处“指导”。把年轻人限定在自己给他画好的跑道里。

健康的爱是需要纪律的,而爱的纪律,包含适时的分离。

一个晚辈是否孝顺?评语是长辈给的。很多时候,孝,还是不孝?取决于你是否样样事情顺着长辈的心愿,顺,则为孝,逆,则为不孝。不孝,在中国人的字典中是贬义词,如果说身体强制和精神强制是一种人际硬暴力的话,那么用道德观来贬低对方,实际上是人际软暴力。

当一个人要为别人的感受负责时,讨好是难免的。因此,孝顺的本质是讨好,大多数讨好行为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恐惧,对内,怕父母生气,关系恶化;对外,怕被指责为不孝子孙,名声不好。于是,不得不假装很爱父母,假装很听话。活在人际软暴力之下,伪装是一种求生方式,中国式的虚伪很多情况下就是这么衍生出来的。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爱还是孝?

长辈对晚辈的付出,许多人用了一个美好然而非常沉重的字眼:恩。

恩,是一个人永远也还不完的账单。恩,是施恩者对受恩者的索取权。两代人的关系,一旦以养育之恩来表述的时候,彼此之间在潜意识中已经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报恩是一种对等的债务清偿过程。

好的关系是彼此相爱,而不是人欠人。真正的爱,不是相互占有,而是彼此接纳,接纳不同,接纳分离,甚至接纳疏远。换一句话说,当彼此之间的关系,不能够由任何一方所主导的时候,真实而平等的爱才会诞生。

爱,是生命中自然生长出来的相悦相惜,不是报恩、报答的人情账单。

做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的,是爱,而不是孝。

猜你喜欢

哺育人际账单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初夏
“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账单式小康
年度报告、账单之风
伟大的妈妈
老鼠
了解“人际气泡”,避免尴尬难堪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
北京:获取社保对账单方式可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