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法官李跃文
2020-03-08文图徐志勤魏雅琦
文图/徐志勤 魏雅琦
案牍劳碌影,只为法行正。带病审结59件案件,李跃文为自己挚爱的审判事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人物名片:李跃文,淮北市杜集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四级高级法官。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安徽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安徽省首届百姓心中的好法官”“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全省优秀法官”“淮北市优秀共产党员”“淮北市首届十佳政法干警”等称号。22 年的审判生涯中,共审理案件2856 件,无一错案、超审限案件。2020年11月2日,李跃文因病去逝,生命定格在47岁。
11 月1 日,在淮北矿工总医院肿瘤科病房里住了3 个月的李跃文,陷入了昏迷。用药后偶尔的清醒,记忆底片也已经模糊。
“老任,你过来……”11 月2 日中午1 时许,她忽然轻声唤着丈夫任健,原本枯索无神的眼睛里瞬间有了光彩。
“你醒了?”任健惊喜万分,连忙将耳朵凑上前。
“这件案子就按照……如此判决就可以,不会有问题的。”喘息着,说完一起金融案件的记忆残片,她似乎耗尽了力气长呼出一口气,在丈夫怀里永远睡去。
“公正是法官的灵魂,追求公正、高效是法官毕生的追求,我是人民的法官,所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要对得起这个光荣称号。”李跃文,你的话语犹在回响,你的微笑温暖又明媚。
方便留给当事人
“让当事人在法院感受到温暖,他们会更相信法律,案件调解起来也会更容易些。” ——李跃文
身高1 米62 的李跃文,暖暖的笑容特别有亲和力,娇小的身躯里却似乎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2016年5月23日一大早,时任淮北市杜集区法院民一庭庭长的她像往常一样提前半个小时来到法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法院开放日,李跃文(中)向妇女代表普法。
上午9时,李跃文穿上法袍,开庭审理一起涉及杜集区南山村7个村民小组309户2000余人切身利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为及时解决纠纷,当天下午,她与合议庭成员一起到南山村进行现场勘查。
经过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同意解除合同,并就当年小麦的收割问题以及拖欠的土地承包款的支付方式达成了一致意见,保障了夏收夏种的顺利进行。
“以前总以为法官都很严厉,不苟言笑,可李庭长不同,她很和善,像个邻家大姐。”淮北淮海建工集团法务郁琳说。“李庭长总是笑呵呵的,她的笑容仿佛有种魔力。”市司法局道交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陆万成说,“再多烦心事,看到她的笑容,心里就感觉轻松了很多,她的气场总能让势不两立的当事人很快平静下来。”在杜集区人民法院,李跃文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她那招牌式的微笑和超强的感染力。
在一起27 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中,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一年多,无数次向开发商讨要均没有结果。“我叫李跃文,你们的案件由我接手。现在我有个建议,大家要不要听一听?”李跃文来到他们中间,她和善的笑容里似乎有种沉静的力量,原本喧闹的人群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现场,李跃文建议他们推举4名代表参加诉讼,这样不耽误其他人打工。她为他们讲解法律知识、指导如何举证。从送达起诉状副本、排期开庭,到组织庭前调解,每一个程序,她都做到细致无误。凭借女性特有的耐心、细心和真心,她赢得了原告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信任,消除了不满情绪。一个月后,27 位农民兄弟收到了判决书,宣判后第8天,拖欠工资全部到位。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几乎李庭长办理的每一起案件结案之后,双方当事人脸上都有笑容。”岱河煤矿法制办主任叶云说,“这也是她最让我这个人民陪审员佩服的地方。”
公平正义铸民心
“法官更多的时候要把当事人当亲人,让老百姓对打官司不再有畏惧感。”
——李跃文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如果不懂群众语言,不了解群众疾苦,不熟悉群众诉求,就难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这是李跃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2年7月的一天清晨,提前到岗的李跃文正在整理手中的卷宗,忙着安排一天的工作,一转脸,看到一对40 岁出头的夫妻局促地站在门口。
“有事?来,进来说……”李跃文招呼他们进了屋。经过仔细询问,原来这是两口子,半年前妻子在打工回来的路上,骑自行车与一辆摩托车和一辆小客车相撞受伤。她被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全身多处外伤,住院15 天后出院。没想到回家后,妻子出现发呆、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异常症状,有了明显的精神障碍。突然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
“这都出事半年了,车主已经支付了第一次住院的费用,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肇事方还能认账吗?”听完这位丈夫的诉说,李跃文耐心地从事故责任、诉讼风险等多方面向他们进行解释,又为他们联系了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案件立案后,又办理了诉讼费的缓交手续。肇事方的两家保险公司都拒绝赔偿,认为受害人的精神障碍与交通事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这让夫妇俩感到束手无策:“我们能打赢官司吗?”
“做司法鉴定,看有没有因果关系。”李跃文积极与司法鉴定中心联系,同时主动与保险公司沟通协调。司法鉴定很快有了明确结果,颅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八级伤残。多次不懈的努力,终于让受害人与两家保险公司达成和解,保险公司赔偿85000元。
拿到赔偿款后,夫妇俩不停地对李跃文说:“谢谢你为我们着想,让咱老百姓也可以打赢官司。”交通法庭成立以来,李跃文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交通事故纠纷。多年的审判经验让李跃文学会了倾听,作为一名民事法官,她更多的时候把当事人当成了亲人,让老百姓对打官司不再畏惧。
带病在岗践初心
“年底,金融审判团队结案任务重,我先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之后就去检查……”
——李跃文
“你猜我今天审理了多少案件?”2019年10月的一天晚上,满身疲惫地回到家中后,她笑着对丈夫说。
“10 件?我看你嗓子都沙哑了。”任健大胆猜测道。
“23 件!”李跃文骄傲地扬起了下巴,右嘴角的小梨涡盛开着喜悦。
“你也太拼了。中午好好吃饭没?”任健有些担忧地问。因为,早出晚归的她最近总是提及胃口不好,吃不下饭。
“早饭吃了,可能是一直坐在电脑前看卷宗,消化不良。她们帮我把午饭打过来,我就是吃不下……多活动活动就好了。”她轻描淡写地说。胃部的不适在加重,下腹部的疼痛常常要抵住桌面才能好受些。李跃文,日渐消瘦。
“年底,金融审判团队结案任务重,我先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之后就去检查……”2019 年底,身体严重不适的她再三婉拒了院领导催促她去医院检查的建议,坚守在工作岗位全力完成年底高强度的工作任务。
2020年初,在上海一家肿瘤医院,李跃文被确诊为胃癌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拿到诊断书那一刻,天似乎都塌了。和丈夫相拥大哭了一场后,她开始安排后事,想到一件就让丈夫拿笔记录下来:“让儿子今后学法律吧,能为老百姓做点事多好。”“女儿保研了,我怕是看不到她披上婚纱的样子了……”“父母年纪都大了,今后就要拜托你了……”确诊后,她需要定期去医院化疗。每次化疗休息几天后,她仍坚持来到金融法庭办理案件。每次回归,推开办公室的门,她都会笑着说:“同志们,我回来啦!”然后一一和同事们拥抱。在她心里,这每一次的拥抱,都是和战友们的久别重逢。她乐观地说:“我真的闲不下来,办点案件心里踏实。”忙里偷闲时,李跃文也会和同事们歉疚地提起聪明伶俐的儿子:“陪伴儿子的时间太少了,我感觉错过了他的成长。”
李跃文活成了一束光,明亮着自己,也明亮着身边的人。癌细胞的吞噬,剧烈的疼痛如影随形。面对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她的笑容美好又坚定:“没事,我能行。”这些年,李跃文最开心的,是当事人矛盾一一化解,是一个个案件完美审结,犹如一件件完成的满意作品可以收藏。带病审结59件案件,李跃文为自己挚爱的审判事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李跃文(左一)在案件现场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