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特色畜牧创新驿站”毛皮动物养殖技术培训及观摩会成功举办
2020-03-08
11 月20 日,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平山县农业农村局以及平山县中山貂狐产销专业合作社联合举办的 “河北省特色畜牧创新驿站” 毛皮动物养殖技术培训及观摩会在平山县召开, 来自省内外的领导专家、相关企业代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以及毛皮动物养殖户等17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郑福禄处长指出, 农业创新驿站要实现提档升级必须突出抓好六个关键环节: 一是强化全产业链专家团队组建, 要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组建、补充和调整专家团队;二是要强化科技支撑, 把提升县域产业支撑能力作为驿站建设目标,重点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三是要强化引领辐射带动,要在新成果推广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拓展辐射功能和服务范围;四是要强化利益联结分享模式探索,让农民和贫困户分享驿站建设成果, 增强驿站发展内生动力;五是推动品牌建设,加强品牌营销推介, 每个创新驿站至少打造1 个省级以上品牌产品;六是要打造驿站精品,全省按照“十个一”模式,每个农业县至少建设1 个驿站,每个市至少打造10 个以上精品驿站。
围绕石家庄市农业创新驿站下一步的建设工作, 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张爱民副局长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加强人才教育培训;二是强力推动品牌建设, 充分发挥驿站创建主体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对特色品牌农产品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加强品牌营销推介,每个创新驿站至少打造1 个省级以上品牌产品;三是强化全产业链创新,在品种上推进产品营养功能化, 在技术上推进产业装备智能化, 在营销上推进产业高附加值化; 四是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充分发挥驿站科技支撑好、辐射带动广、品牌优势强的优势, 加大利益联结机制和模式探索;五是积极争取县(市、区)主要领导、 职能部门乃至全社会的支持。
针对毛皮动物产业的发展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杨福合研究员提出四点对策: 一是创建平台,如建设“国家毛皮动物遗传改良中心” 、“国家毛皮动物基因库”等,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毛皮动物产业发展; 二是积极推动我国毛皮动物育种进度, 尤其是貉的育种进度,通过产学研联合,组建“国家毛皮动物遗传改良中心”和“毛皮动物(貂、狐、貉)种业集团”,设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和国家特种畜禽育种专项,推进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加快育种进程;三是全面推动毛皮动物健康养殖, 加快精细化饲养、机械自动化、智能化在毛皮动物饲养业中的应用, 建立疫病防控体系,完善“水貂阿留申病”净化规划,加快制定毛皮动物标准“团体标准、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 实现毛皮动物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和饲料加工技术,降低饲养成本;四是协调农业农村部和有关部门, 做好毛皮动物养殖场粪污、 胴体资源化利用“大文章”。
作为依托单位和主办单位代表,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田东良副院长表示, 我院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毛皮动物研究的科研院所, 在毛皮动物养殖技术研究领域有雄厚的研究工作基础, 在省内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 此次作为依托单位在平山县创建了河北省特色畜牧创新驿站, 极大推动了毛皮动物产业的发展, 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
此次培训会的举办, 极大程度发挥了创新驿站在毛皮动物养殖领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围绕毛皮动物产业的发展需求, 以有效解决毛皮动物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以提升农技人员科技服务能力及新型经营主体和示范户的生产经营水平和带贫脱贫的能力为目标,推动了毛皮动物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